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评价依据,构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森林健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树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林分蓄积量、郁闭度、腐殖质厚度等5个指标对八达岭国家森林资源质量影响较大,5个指标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80.8%;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健康等级为中等,属于亚健康状态。亟需采取措施提高园区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层次结构稳定性,使森林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保山市杨柳小流域1994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2004年Aster卫星遥感图像为信息源。结合地面调查。获取了森林资源扣土地利用的现状图。通过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出土地利用10年间的空间变化信息。结合地形因子提出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并对小流域做作出初步的治理决策分析。为杨柳小流域的合理规划扣治理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评价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微观角度对森林资源评价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宏观上主要回顾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所作的 2 0 0 0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价情况。微观上则简单介绍了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常用的方法、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及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在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3方面选取了植被覆盖率、树种结构指数、林种结构指数等20个指标,按3个层次构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因子的计算方法和评判标准。可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能够综合反映森林的结构和生态综合效益.依据茂兰保护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借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指标体系,以乔木林林分(小班)为研究对象,提取8个相关指标,采用权重赋值法,评价了茂兰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构成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出发,通过分析影响和决定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目前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专家会议法和Delphi法建立和确定了由区域森林资源质量和构成森林资源质量物质基础的5个主要方面、决定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5个主要方面的15个指标、19个分指标、10个分指标的亚指标构成的5层递阶结构的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的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浠水县象鼻嘴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首先选择2006年与小流域健康发展相关的21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并采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小流域综合评价指数为0.63,系统健康等级为差;最后,通过障碍度计算,确定了限制小流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有机肥使用率、劳动力集约度、资金集约度、土地利用率及农用地比例,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率、治理度、人均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5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评价指标值,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临界值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1年石匣小流域属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年该流域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除了覆盖率, 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也是影响国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 森林资源分布状况仅限于文字描述, 缺乏量化评价指标。运用统计学中极差、区分度和平均差等方法建立森林分布量化评价指标可以完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上述指标对我国第一到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的森林分布变化进行研究, 可以揭示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与森林分布具有反方向演进的规律, 即伴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 森林分布反而会两极分化。文中建议,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 在强调森林资源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应重视地域上的均衡分布, 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林业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最后, 文中还对森林资源分布研究的拓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41-46
区域级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水平的评价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基础工作,也是综合、系统、科学、客观地对各地区、部门、项目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湖南省为例,通过属性和层次分析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由5个层次72个指标构成的湖南省区域级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数据开展权重分析并聚合运算,得出2009—2013年湖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指数分别为32.82,47.31,42.95,51.67和62.03,处于逐渐趋好的状态。评价结果与湖南省实际情况比较一致,表明该体系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青海省森林资源特征,筛选出了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并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指标的调查与价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沿海省份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森林健康的三大类15个指标。建立上下层两两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值处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由最大隶属度原则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省森林健康综合评价值为0.3605,对应的评价等级为良好级,即该省的森林资源呈现出一个良好状态,森林生态系统较好,二级评价指标中森林结构完整性程度较低,主要是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天然林较少,森林功能性和环境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4年广西永福县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依据《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和《中国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等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与准则,构建了4个层次36个指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确定评价体系的权重,利用综合评分法来计算可持续性综合值。结果表明:广西永福县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均属于可持续阶段,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实现率分别为0.821 2,0.887 4,0.641 9和0.729 2;永福县森林经营可持续性综合评分为0.770 0,总体上处于弱可持续阶段。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后现代课程观教育评价理论,通过对物流工程等5个专业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采用拉斯维尔和布雷多克传播理论确定一级指标,用德尔非法构建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对指标权重的检验,确定符合课程特点的学生、同行、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例对建立的评价体系的使用方法及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揭示各项结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选择森林经营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统计各乡(镇)森林经营效果指标值进行评分,用加权平分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各乡(镇)的森林经营效果进行优劣排序。  相似文献   

16.
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评价是当前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和实施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筛选、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可持续性水平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评价在森林资源监测系统中乃至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内涵。并以系统的观点,揭示出评价森林资源的复杂性和困难。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研制了地方森林资源监测系统中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回顾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在指标可流转前提下建立采伐指标银行体系,并进行了采伐指标配给和流转环节等设计。针对采伐指标的配给、价格的生成、储蓄、借贷、还贷等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以市场实现采伐指标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优化森林资源消耗结构,提高社会各界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林业发展综合评价是当今森林经理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森林资源 多功能性决定了它的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多效性,因此评价林业发展的指标也趋于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以云南省安宁市作为评价试点对象,取1995年和1985年两个时间段的6项数据指标,采用权重综合指数法,进行安宁市林业发展综合评价。10年间安宁市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包括对森林本身的结构、生长状况等的评价,又包含对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价,主要是对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