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但是农村存在的赌博陋习却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破除农村陋习,培育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成为当前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村乡风民俗呈现出一些新模式和新特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陋习恶俗。因此,安徽还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新农村良风美俗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风民俗建设的基础;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引领乡风民俗健康发展;加强农村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发展乡风民俗游,调动农民乡风民俗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石斌 《甘肃农业》2007,(11):18-2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从未来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建设新农村,是我们能否取得新农村建设长远成效的关键。一、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一)农民的住房问题农民住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历史地分析农民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或许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一个答案。农村实行家庭经营责任制以来近30年,农民住  相似文献   

5.
陈文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21-16322,16325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内涵、农民和政府的双重主体特征,指出社会主体应该是持有公共权力的国家,自然主体或实践主体则是在农村生产生活即支撑农村社会存在的农民。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双主体地位,其中政府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权力领域行使公权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非公共权利领域行使私权的主体。概括和梳理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和政府双重主体的作用,剖析了政府和农民双重主体作用的关系:政府主导农村发展,在农村公共权力领域、社会大环境建设中,政府起主导和主体作用,农民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村非公共权力领域的建设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起引导和服务作用,政府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是建设好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针对政府在履行新农村建设职责过程中存在着行政观念落后和农民在执行和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和发挥组织优势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浪潮中,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东县致力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培养新型农民,建设一支有文化、有技术、能创业的农民工队伍,促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民培训工作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城乡和谐发展新局面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就余杭区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文化、就业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民转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贾超 《现代农业》2007,(7):51-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但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没有农民的参与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命线.说到底就是做农民的工作,实现农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直接支撑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农村的文化建设的滞后.使得农民的文化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繁荣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民主、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科技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发展的要义是科技创新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发展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生活上的宽裕。只有农民生活宽裕了,才能“知荣辱、识礼节”,改变传统的遗风旧俗,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同时生活宽裕了,他们才能直接参与并主导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管理民主。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农村教育。因此,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8):100-1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民素质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保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切实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马盼 《甘肃农业》2011,(6):33-34
在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农村环境十分重要,这就使得研究农民环境保护更为必要。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农民环保意识总体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还存在保护环境常识相对缺乏、环境保护行为较为消极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革除陋习、减少资源浪费、强化政策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蕴 《河北农业》2022,(11):51-53
农村教育是限制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民素养高低会对新农村建设质量与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要想加快新农村建设,应从提升农民素养入手,培育有文化、有能力、会经营且懂技术的全新农村团队,将农村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并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力量源泉。故而,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意义进行解读,明确农村教育困境,而后总结出具体调整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周荣华 《新农村》2007,(7):37-3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速度,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  相似文献   

18.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才能建设新农村。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性,研究新的思路、新的对策,不断提高我区农民的整体素质,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1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1.1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本文从能源型、工业型、生态型、城镇型、第三产业服务型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入手,探究其各自特点,并分析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中心任务和农村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等原则,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黄侦  邓才华 《农业考古》2007,(6):311-314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课题;而建构完善的流通体系则是搞活农村经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但是,当前江西新农村建设中对于流通的发展关注比较少,流通的功能未能发挥出来,农村商品流通成为江西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如何探索一务适合江西农村特点,真正让农民“活”起来的现代流通发展模式,是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