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猪大棘头虫病是由少棘科、巨吻属的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全国多地都有存在,在辽宁省散养猪多发,规模化猪场猪少发,本病还可感染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猪大棘头虫病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猪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内含有幼虫——棘头蚴,被中间宿主——金龟子或蛴螬(甲虫的幼虫)吞食后,棘头蚴逸出,穿过其肠壁进入体腔中发育为棘头体,  相似文献   

2.
张志忠  琚书存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80-180,95
本文对松鼠猴巨吻病的发病症状及诊断作了详述,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该病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在我省主要分布在威宁、赫章、纳拥、水城、盘县、石阡、铜仁、乌当、息烽、江口、松桃、长顺、织金等地,感染率高达18.28%,感染强度1~30条,感染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为仔猪发育停滞,架子猪生长缓慢,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卧地.大量感染时引起贫血,消瘦、衰弱、不食、下痢、血便、腹痛、卧地、体温升高,肠穿乱、坏死、溃疡,泛发性膜腹炎,或致肠破裂死亡,在混合感染其它寄生虫病后病势加剧,常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4.
信阳地区猪巨吻棘头虫中间宿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信阳地区的鞘翅目花金龟科、鳃金龟科、犀金龟科、丽金龟科、天牛科共 5科 7种昆虫棘头囊自然感染情况的调查 ,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金龟子等昆虫能否成为猪棘头虫中间宿主 ,取决于媒介昆虫本身、猪的饲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蛭形巨吻棘头虫与宿主猪的LDH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研究 ,揭示了新棘衣棘头虫种群生态学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 ,多集中于前肠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种群的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其回归方程为M =7.6× 10 -9L3 .3 83 0 ;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中的频率分布的尾不断增长 ,即感染较多棘头虫的黄鳝所占比例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组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棘头虫的种群平均丰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焦虫病是巴贝斯虫病的俗称,是由孢子虫纲梨形虫亚纲的原虫寄生于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类疾病。该虫可寄生在马属动物、牛、羊、猪、犬等多种动物,引起发病。德宏州是该病的常发区,每年都有零星病例发生,主要危害牛、羊,其次是马属动物,猪则偶尔发病。病猪以高热稽留、  相似文献   

8.
猪嗜血支原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或猪红皮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或血浆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血液传染病.我国最早是在1972年江苏省南部曾报道该病的发生,后来经过大量的病例化验检测被证实为猪嗜血支原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病情更加复杂多样,猪嗜血支原体病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中的多发病,特别是最近几年,该病的流行和发生越来广泛,且在养猪生产中多呈非典型症状.现在大部分省、市均有该病的发生,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该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患病猪贫血、黄疸,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9.
破伤风是某些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疒。猪(干心)染破伤风疒多在受外伤或阉割时因消毒不严而致疒。无论马(尸专)动物和猪羊破伤风疒患畜,过去往往由于药物奇缺、价格昂贵,特别小猪患破伤风疒,如果用抗毒素或血清治疗,群众往往不愿花那么多的钱不给治疗而死亡,对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6个县(市)不同水域环境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2002年7、8月的感染率以岳阳点最高(93.6%),常德点次之(53.1%),华容点第3(36.2%),其余3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个/尾)以岳阳点最高 (13.7),湘阴点次之(6.3),岳阳点显著大于津市(1.3)、沅江(2.5)、华容(4.1)和常德点(5.9),华容点、常德点显著大于津市点.通过周年取样调查,发现常德点相同体长段(25~40 cm)黄鳝在不同月份的感染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感染率在7月(51.1%)、10月(34.8%)、12月(31.0%)和翌年4月(61.8%)出现4个峰值,而在2月和3月感染率最低(6.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则在7月(6.2)、10月(7.4)和翌年1月(5.7)、5月(7.8)出现4个峰值,12月最低(1.9). 表明不同采样点、不同月份之间感染的差异性,与所处水域环境的稳定程度、中间宿主--劳氏中剑水蚤的丰富度及其季节变化,以及终宿主--黄鳝的生活习性等因素相关. 全部阳性宿主的频率呈正态分布,以体长30~35 cm的阳性宿主最多(占29.6%),其次为体长25~30 cm的宿主(占26.5%).  相似文献   

11.
阿维菌素对黄鳝及棘头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和体外杀虫试验法分别进行阿维菌素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鳝的24、48 h的丰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1 4 mg·L-1(0.079 9-0.104 6 mg·L-1)和0.074 5 mg·L-1(0.0655~0.084 8 mg·L-1),96 h 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67 8mg·L-1(0.059 8~0.0770mg·L-1),安全浓度(Sc)为0.006 8mg·L-1.阿维菌素对棘头虫24、48 h的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3 9mg·L-1(0.0474~0.061 3mg·L-1)、0.045 2mg·L-1(0.040 7~0.052 6 mg·L-1),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41 1 mg·L-1(0.036 2~0.046 7 mg·L-1),安全浓度(Sc)为0.004 1 mg·L-1.在养殖黄鳝过程中防治棘头虫时,阿维菌素的使用浓度可以选择在0.053 9~0.067 8mg·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采用空气干燥和胰酶消化法,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棘头虫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其中X染色体和1号、3号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5m+2sm+1t;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7月中旬,辽宁省北票市部分乡镇的猪相继发生焦虫病。发病猪多消瘦、贫血、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该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其中,六沟镇东山咀村刘某家70头猪发病,死亡5头,经治疗治愈65头,治愈率为93%。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猪肾虫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不同时期、不同日龄均可发生而且死亡率不高,防治一向被忽视.再加上农村散养户养殖条件简陋,更给肾虫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笔者依据近年的实践经验,现将临床猪肾虫病的诊治情况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5.
姜福龙 《北京农业》2011,(9):109-110
近几年来猪肾虫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不同时期、不同日龄均可发生而且死亡率不高,防治一向被忽视。再加上农村散养户养殖条件简陋,更给肾虫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笔者依据近年的实践经验,现将临床猪肾虫病的诊治情况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猪肾虫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不同时期、不同El龄均可发生而且死亡率不高,防治一向被忽视。再加上农村散养户养殖备件简陋,更给肾虫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笔者依据近年的实践经验,现将临床猪肾虫病的诊治情况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棘衣棘头虫 ( Pallisenfis celatus ) 对黄鳝(Monopterus allbus)的寄生机制,为防治该寄生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与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新棘衣棘头虫的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新棘衣棘头虫吻突较小,吻钩呈牛角状,表面光滑无痕,基部粗大,尖部指向体部后方;新棘衣棘头虫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中央没有消化道。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机械挤压作用非常明显,寄生部位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及部分肌肉层消失;同时新棘衣棘头虫也受黄鳝肠道挤压,与黄鳝肠道黏膜接触段严重变形,部分虫体表面与黄鳝肠道黏膜紧密接触,难以区分。【结论】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初期感染,吻突的吻钩起重要固定作用,随着虫体的生长,其局部体表与黄鳝肠道组织融为一体,吻突失去实际作用而缩回棘头虫体腔内。  相似文献   

18.
蛭形巨吻棘头虫传播媒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蛭形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是寄生于猪小肠的大型寄生蠕虫,俗称钩头虫(简称猪棘头虫),亦常寄生于人.以常尖锐、坚韧的吻钩牢固而深入地附着于肠壁上,使固着部位发炎,坏死、溃疡和形成豌豆大小的结节,使猪的生长发育受阻,肠管不能作肠衣,甚至导致肠穿孔、肠梗阻而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此虫我省各地均有.武陟、郑州、许昌、遂平四地猪的感染率为6-18%.目前尚无驱此虫的特效药,故调查其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种类,摸清其活动  相似文献   

19.
灭虫丁注射液治疗猪疥癣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疥癣病,是由猪疥螨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接触性寄生虫性皮肤病,在我国各地猪群中普遍发生.该病发病过程中有过敏反应参与,感染后3~10周出现过敏性剧痒,多数病猪烦燥不安,剧烈摩擦或啃咬患部,影响食欲和增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灭虫丁系揭阳霉素作为抗家畜寄生虫新药的通用名.该药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猪、牛、羊、兔、禽等动物的多种线虫和外寄生虫均具有很强的驱杀作用.我们曾用灭虫了粉剂口服治疗猪疥癣病取得显著效果.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观察灭虫丁注射液扑杀猪疥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方吡喹酮注射液按80mg·kg~(-1)一次剂量肌内注射治疗猪囊虫病就具有特效.本药在治疗后4~24h,对猪囊虫的囊壁、头颈节以及其各种细胞器均发生明显破坏作用,使囊虫迅速失去活力而死亡;24h 后囊液大部分被吸收;虫体经80~120d 后可完全被吸收.5年来共治疗2068头囊虫病猪,鲜销率达98.60%,钙化率为1.39%.对比试验治疗人工感染猪囊虫病表明,在治疗后77d 与100d 剖杀时,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组全部杀死成熟型与幼稚型猪囊虫,并完全吸收恢复为好肉,肉质良好,鲜销率为100%;吡喹酮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