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沙棘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果大、柄长、少刺或无刺的特点,完全适合在我国东北地区栽培,并具有向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延伸的潜力,是我国改良沙棘品种,提高沙棘单位面积产量,加速品种更新换代的宝贵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沙棘具有早熟、高产果大、柄长、少刺或无刺的特点,完全适合在我国东北地区栽培.并具有向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延伸的潜力,使我国改良沙棘品种,提高沙棘单位面积产量,加速品种更新换代的宝贵种源资源.  相似文献   

3.
互助引种大果沙棘结果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4a的引种试验,大果沙棘在互助生长良好,结果表明,其果大、柄长、枝刺少,是现有沙棘林的理想更新替代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状况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要积极培植骨干企业,进行沙棘产品的深加工,开发精品、名品。首先要加大沙棘品种选育和人工繁殖栽培技术研究,以大果型沙棘为重点,努力改变野生资源中的自然分化变异,造成果实变小,味道不好的劣质品种,大力发展向阳、楚伊、优胜等无刺或少刺、果实大,果柄长,产量高的优良  相似文献   

5.
大果沙棘果大、皮厚、产量高,少刺或无刺,易采收,适合作为经济林种植。本文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整形修剪、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5个方面总结了大果沙棘的栽培管理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西榆林引种俄罗斯无刺大果沙棘优良品种最近获得了成功. 俄罗斯大果沙棘具有适应性广、耐寒、耐旱,果实大、茎无刺、容易采摘、产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对沙棘品种(中俄杂交,中国无刺,向阳,楚伊,浑金)嫩枝扦插枝条用4种植物生长刺激素(吲哚丁酸,吲哚乙酸,α-奈乙酸,生根剂)配置成一定浓度溶液浸泡沙棘插条,筛选提高成活率的最佳试剂。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刺激素中吲哚丁酸和生根剂处理的大果沙棘插条成活率较好,而供试的大果沙棘品种中浑金﹑向阳成活率较高较易扦插成活。  相似文献   

8.
张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3-8484
筛选提高插条成活率的最佳试剂和在高海拔(西宁)地区生长的最佳品种。以大果沙棘5个品种(向阳、楚伊、浑金、中俄杂交、中国无刺)的插条为试材,采用4种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α-奈乙酸、生根剂、吲哚丁酸)进行处理,研究了植物生长素对大果沙棘地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各试剂处理对大果沙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吲哚丁酸的处理效果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8.22%;相同处理下大果沙棘5个品种大田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浑金的大田扦插育苗成活率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6.00%,其次是向阳和楚伊,而中俄杂交和中国无刺的扦插最不易成活。不同时间处理的扦插苗在12 h处理下生长情况最佳。吲哚丁酸处理的成活效果最好;向阳、楚伊、浑金3个品种较易扦插成活。  相似文献   

9.
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流域,于2013年秋季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11种、国内杂交沙棘4种,并选用当地中国沙棘1种,共计16个品种进行试验。通过对2014年栽植当年、2015年栽植第2年以及2018年栽植第5年不同沙棘品种分枝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最适应当地气候的是当地中国沙棘,分枝特性最好,树体庞大,适宜进行生态建设利用;原产地与当地气候相关最为悬殊的引进大果沙棘,分枝性能相对较差,但叶多叶大、叶色深绿、果大刺少,可以被当地工业原料林建设选为当家品种;具有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来自俄罗斯)特性的杂交沙棘,分枝性能居中,是生态经济型利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在山西的适应性,于2010年从辽宁引进9月黄、壮圆黄、杂1、杂3、杂4、西伯利亚红晕6个大果沙棘品种在山西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存活情况、生长表现、初期结实情况,以评价不同品种大果沙棘在山西引种栽培初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个引进沙棘品种均能正常生长、结实;不同品种大果沙棘的生长特性、适应性不同,其中,杂3品种生长旺盛、引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区试棉花品种的枯黄萎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评价了近年来河北省区域试验棉花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84 9%的参试品种抗枯萎病 ,65 41 %的品种达抗枯耐黄水平 ,抗黄萎病的品种很少 ,双抗品种更少 ;年度间参试品种抗病性表现为抗枯萎病性达到较高水平后趋于稳定 ,不同类型品种有明显差异 ,杂交种优于常规品种 ,非抗虫棉好于转基因抗虫棉 ,低酚棉抗病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部分云南粳稻品种的抗瘟性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根据云南部分粳稻品种对7个菌系的反应型,将596个粳稻品种划分为35群。借助单基因鉴别品种,推断了50个品种的基因型。应用致病谱广的北方小种,筛选出一批新抗源,满足抗病育种对抗源的需求,也为系统的抗病基因分析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来源于美国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水平显著的高于基因来自国内的大豆品种,与基因来源于日本的大豆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国内的大豆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美国和黑龙江的品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基因来源于日本和辽宁的品种蛋脂总量相对较高;含有美国或黑龙江基因来源的亲本易育成高油品种,含有日本或辽宁基因的亲本易育成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给棉花品质育种提供依据,1998-2000年,对引进的45个美国和墨西哥陆地棉品种(9个系列)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年度间纤维品质有显著差异,按9大系列分析及综合比较,品质优劣次序为:Q,ST,SG,DP和N,C,PM,B,T系列。在纤维品质指标中,纤维2.5%的跨距长度、麦克隆值年度间变化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比强、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则年度间变化较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离体接种方法对搜集的30份茭白种质资源进行了锈病和胡麻斑病的抗性测定,结果鉴定出对锈病具有抗性的材料8份,其中高抗品种3份,抗性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对胡麻斑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材料15份,其中高抗品种4份,抗性品种4份,中抗品种7份。  相似文献   

16.
苜蓿品种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国外苜蓿品种6个、国内苜蓿品种4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于2005年安全越冬,参试各品种株高、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枝条密度、枝条直径均以国外品种表现上佳,但大部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旱作条件下,国内育成品种鲜干草产量明显高于国外品种,干草产量与国外品种表现好者无显著差异;国外品种叶量均明显高于国内品种,且差异显著;旱作条件下,国外品种较之国内品种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国外品种质量明显优于国内品种。国外品种在其适应性未确定的情况下,切勿盲目引进。  相似文献   

17.
谷子品种资源抗黑穗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990年,采用人工接菌的方法,对山西省4070份谷子品种资源进行了抗粒黑穗病鉴定,从中筛选出无病品种5份,高抗品种16份,中抗品种14份。研究结果表明,谷子品种资源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谷子品种的抗病性与品种原产地的生态条件有一定关系。不同粒色的谷子品种其抗病性是不同的。谷子品种对粒黑穗病的抗性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 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 ( RSV)的抗性 ,其中 2 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 .结果表明 ,除福建外 ,其他 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 ,这可能是这 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鉴定了 12个品种对 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 ,其中有 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 ,但抗性较低 .研究了 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99.19% ;而 6个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的相关系数也达 82 .50 % .结果认为 ,许多水稻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是紧密相关的 ,但有一些品种则不然 .籼稻品种一般较粳稻品种更具抗虫性 .这些结果说明许多品种的抗 RSV基因和抗灰飞虱基因可能是连锁的 .鉴定发现 ,IR36兼具高抗虫性和高抗病性 ,是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筛选,为生产上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选用及改良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58个广西和46个广东历年通过审定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不同供试品种在不施氮(N0)和施氮(N1)下的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4种氮效率类型,进一步分析其中双高效型品种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产量,筛选出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结果】104个供试品种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产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变异(P< 0.01,下同)。在N0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间的变异系数为18.83%,在N1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01%、34.96%和11.01%,供试品种相对产量间的变异系数为17.16%。分别以供试品种在N0和N1处理下的产量平均值为横、纵坐标,将供试品种分双高效型品种27个、高氮高效型品种34个、双低效型品种30个和低氮高效型品种13个。27个双高效型品种中,有11个品种在N0或N1处理下的产量与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 0.05,下同),其余16个品种在2种氮处理下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P< 0.05,下同)或极显著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其中除茉丰占1号、南桂占和华航38号外,其余13个品种的相对产量均超过0.70。【结论】桂育9号、桂育8号、桂育11号和黄华占等16个品种为氮高效型品种,可在推进水稻生产化肥减施增效和遗传改良培育氮高效品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