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概述中幼龄林抚育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幼龄林抚育的措施,包括割灌、修枝、抚育间伐,以供林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幼龄林抚育机械化工艺及机械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已是我国林业的紧迫任务。由于任务繁重,采用机械化抚育方式已势在必行。本文在调查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坡度划分三种机械化类型区,并确立制定中幼龄林抚育机械系统的4项主要因素。提出4种不同类型的抚育机械化工艺路线及可供选择的机械系统类型。建议在我国宜发展中小型机械,配合有效的手工工具,在发展机械化的同时,必须重视半机械化和工具化。实现中幼龄林抚育机械化的困难很多,可以适当地搞一些不同类型机械化抚育试验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幼龄林抚育实施过程中,调查设计是基础,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中幼龄林抚育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施工是中幼龄林抚育实施的关键环节,按照中幼龄林抚育设计方案进行准确的施工,体现中幼龄林设计思想,达到较好的抚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是指从幼龄林到壮龄林末的一段时期内,在森林中定期重复地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其目的是确保森林由目的树种和优良树种组成,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品质,增强林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将中幼龄林的抚育间伐分为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  相似文献   

5.
张志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01-101,105
中幼龄林抚育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造林成果,给造林后的幼林、目的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加快林木生长,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介绍了中幼龄林抚育的概念、措施、要求、质量管理、监测、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需要对幼龄林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才能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幼龄林采伐、抚育现状及抚育措施3个方面分析林业幼龄林的抚育,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中幼龄林资源为对象,分析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森林抚育经营的潜力。研究认为,我国森林抚育经营的潜力巨大,中幼龄林可抚育面积5461.8万hm2,占全国中幼龄林面积的52%;其中郁闭度在02~04的过疏林分占47%,郁闭度在08以上的过密林分占44%,遭受自然灾害或发生病虫害较严重的中幼龄林占9%。按可抚育林分目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4982m3/hm2计,现实生产力占生产潜力的42%,则全国可抚育的采伐蓄积达到2.72亿m3,将增加森林蓄积75亿m3。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中幼龄林抚育的重要性,总结了中幼龄林抚育作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为合理安排中幼龄林抚育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后备资源,中幼龄林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结合当涂县中幼龄林生产现状,介绍了中幼龄林常规的抚育技术要点,以期为当涂县中幼龄林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后备资源,中幼龄林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结合当涂县中幼龄林生产现状,介绍了中幼龄林常规的抚育技术要点,为当涂县中幼龄林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潘国柱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20-20,34
对黄平县中幼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3种不同抚育方式(全面铲草、铲草+化学除草、割草+施肥)下杉木幼林的生长量及抚育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最佳抚育方式。[结果]3种抚育方式下,杉木幼林的平均树高分别为3.8、5.0、4.2m,平均胸径分别为5.0、6.4、5.3cm;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杉木幼林的单株材积最高,达0.00970m3,分别为全面铲草和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杉木幼林单株材积的2.29和1.66倍;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投资最高(4900元/hm2),其次为全面铲草抚育方式(3600元/hm2),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投资最少(2250元/hm2)。[结论]南方林区杉木幼林的最佳抚育方式为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3.
吴海玉  严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48-11049,11060
对昆明市海口林场典型抚育试点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不破坏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为前提,制定符合特定生态公益林抚育经营的技术措施,并就存在的历史遗留抚育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森林抚育长期滞后性的问题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充裕的生物量同时也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提出2点建议:(1)把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对森林抚育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梅列区不同抚育强度米槠林标准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强度影响米槠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抚育强度越大,米槠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高峰来得越早,胸径总生长量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均表现为中度抚育〉强度抚育〉对照〉弱度抚育。  相似文献   

16.
李良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19-121
试验探讨了在幼林抚育中使用森草净的适宜技术,开展了森草净不同剂量、喷施时间以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除草剂配比使用的控草效果。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的幼林在春季杂草萌芽前罩住幼树,进行带面喷施有效成份20~60ml/667m2的森草净,可有效地控制幼林地杂草。杂草萌芽后用一定剂量的森草净与草甘膦、森泰混合使用,结合劈草抚育,效果更佳。这种"不炼山耙带造林、幼林化学控草抚育"的新模式,既实现了幼林少耕,又极大地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人工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历次清查和全国历年造林面积统计公布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造林贡献率:1950—1962年、1963—1976年、1977—1981年、1982—1988年、1989—1993年、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间造林贡献率分别为:15.0%、33.1%、19.3%、47.1%、46.0%、53.9%和46.9%;1950—1981年、1982—1993年和1994—2003年3个时段造林贡献率平均为24.9%、46.8%和50.1%;1950—2003年的54a间,造林至少增加森林覆盖率9.38个百分点,而其中被采伐和征占用等消耗达41.83%,保存面积占59.17%,54a造林贡献率平均为37.33%,但保存面积仅占造林总面积的22.1%。另一方面,我国森林采伐利用数量较大,1950—2003年森林采伐蓄积总量达130.57亿m3,按平均每公顷蓄积量85m3计算,折合森林覆盖率约16个百分点。即,建国初的森林全部被采伐过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多次择伐。可见,人工造林在稳定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62—2003年,人工造林成林面积占期间森林面积增加值的78.43%。但经长期采伐利用,我国森林质量变低,林相状况变差,到2003年,森林的平均郁闭度仅为0.54,平均胸径仅为13.8cm,与1962年比,单位面积蓄积量由98.87m3/hm2下降到84.73m3/hm2,下降14.3%;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由46.84%下降到32.14%,下降31.4%。指出:随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稳定和扩大人工造林数量的同时,应提高造林质量,彻底解决重造轻育、忽视森林资源经营问题,并重视人工造林在碳汇交易、绿色GDP测算等各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整地与抚育对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原、宽甸、抚顺、清原,采用3种整地规格、2种抚育方式的2因子试验,随机区组设计日本落叶松试验林,5年研究结果:营造日本落叶松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合理整地规格以40cm×40cm×30cm为佳,在幼林期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比25cm×25cm×30cm提高了12.6%、15.0%;在保证林分生长良好的条件下,投入经费比60cm×60cm×30cm节省了166~202元/hm2;抚育方式以造林后全面割灌第1、2年各2次,第3年1次为最好,即不影响幼林生长,又比前2年各多一次除草松土抚育方式节省投入经费150元/hm2,同时还能提高幼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与造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与造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进行了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森林采伐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N、P、K)初期表现为明显增加,随后迅速减少,以至低于采伐前水平,择伐对土壤影响不明显,而皆伐使土壤养分流失较多,采伐后及时营造速生树种既可有效地利用采伐初期大量的养分,又可减少和防止土壤养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地人工幼林抚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人、畜干扰严重的4块退耕还林地块,营造胡桃楸和落叶松人工林。造林后3a内,分别采用常规造林抚育和林农复合经营抚育进行人工幼林管理。每年秋季进行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调查,并对4个地块人工林林地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经营显著提高幼林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并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本研究为退耕还林等易遭干扰造林地的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