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诱导和加倍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田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小孢子培养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开花时期接种的胚状体诱导频率和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最佳取样时间是上午7:00时,此时取样出胚率达4.31枚/蕾;接种最佳开花时期是单株开第一朵花后6~20d的2周时间,此开花时期接种出胚率为4.08~4.34枚/蕾。在不同加倍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处理游离小孢子48h为最佳,并且能够获得76.47%最高加倍效率。  相似文献   

2.
雪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小孢子离体培养、DH(双单倍体)技术在雪菜上试验,基本明确了小孢子发育时期和培养基组成以及培养条件,初步形成了雪菜小孢子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批春性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小孢子培养的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因型)出胚率差异比较大,2006年22份材料(基因型)中有21份出胚,其中40.91%的材料每蕾出胚数在5个以上,31.82%的材料每蕾出胚数在10个以上;杂交组合的出胚率大部分高于其亲本,主枝的产胚率绝大部分都高于其分枝;秋水仙碱不同处理中以0.6 g/L浓度处理5.0 h和3.4 g/L浓度处理1.5 h,植株成活率和加倍率最高;经秋水仙碱加倍后可育的植株大部分花粉活力较高,结实指数较高;而半可育的植株花粉活力低,并有50%的植株结实指数低于1。  相似文献   

4.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种F1代为材料,研究了供试材料和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胚产量的影响。不同材料胚产量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0-12.86。通常,杂种F1代胚产量较品种(系)高。同一材料不同单株间胚产量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纯合的双单倍体,加快甘蓝的育种进程以及提供遗传分析的材料。目前,有关甘蓝小孢子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而且这些研究所用的材料多为结球甘蓝和青花菜等[1,2],而有关苤蓝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还未见报道。根据前...  相似文献   

6.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 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 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生、成苗、大田移栽、染色体加倍等 近年来又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了改进,笔者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 建立了大田条件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用该体系对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的体细 杂种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达到300枚/皿以上,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成活率 到89.0%。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含127个DH系的黄籽油菜DH群体及含115个DH系的粒重分 离 体。  相似文献   

7.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而自然或人工加倍获得纯系已成为现代育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降低误选,是近年来育种方面的研究热点.在查阅已建立起游离小孢子培养系统的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植物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基因型、材料的生长环境、小孢子的发育阶段、材料的前处理、小孢子的培养密度、培养基类型及组成成分和培养条件,与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花卉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概况、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提高产胚率的培养技术和目前的应用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辣椒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综述了辣椒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提高产胚率的培养技术、雄核发育和胚胎发生基本程序,以及小孢子胚的植株再生、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和加倍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DH系培养技术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消毒处理方式、培养基成分和胚状体培养方法对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方法]以B5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琼脂及不同激素组合进行试验,对油菜DH系的组培技术进行优化。[结果]含2%Cl-的NaClO消毒15 min与0.1%HgCl2消毒10 min培养效果较好,都能达到良好的消毒和产胚效果;在游离小孢子提取的过程中,B5液体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2%时能达到较好的产胚效果;小孢子培养首先在32℃暗培养5~7 d,然后25℃暗培养12~15 d,最后25℃振荡暗培养3~7 d胚状体就可完全成熟;1/2 MS培养基(附加1.2%琼脂+0.02%NAA+2.0 mg/L6-BA+3.4 mg/LAgNO3+2%蔗糖)有利于胚的分化和苗的形成,其褐化程度小,玻璃化程度低。[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甘蓝型油菜DH系的规模化生产及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建立、小孢子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小孢子再生体系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重组DNA技术和分子标记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日趋成熟,应用在了油菜的单倍体育种、远缘杂交和染色体诱变等方面;重组DNA技术在油菜抗除草剂,抗虫和抗病等方面已发挥巨大作用;随着基因饱和度的增加,基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建立,分子标记将有望在提高选择效率,培育好的油菜品种方面发挥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单倍体的一种高效的方法,已成为现代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影响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植物小孢子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影响胚状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蓝的19个基因型为试材,对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发生胚状体的关键因素,不同材料之间的诱导频率差异显著;两种激素以不添加6-BA和NAA或只添加6-BA 0.05 mg/L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适激素浓度;高温处理能显著提高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供试材料经33℃热激处理后出胚率最高,出胚率高达6.10胚/蕾。  相似文献   

15.
禾谷类作物的小孢子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禾谷类作物小孢子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对 78个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 ,其中 5个材料获得了再生植株 ;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只有 1 6 .1 %左右 ,而人工加倍率可达 6 0 %以上。获得遗传稳定的纯合材料 47个 ,并对其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及杂交转育和组合配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小孢子胚转化成苗是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探索了基因型、激素、冷处理、琼脂糖浓度以及胚大小等因素对油菜小孢子胚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定措施可明显提高胚成苗率,获得更多的小孢子苗.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胚成苗率有明显不同,最高的胚成苗率可达42.9%;添加激素GA3和提高培养基的琼脂浓度至1.5%可提高...  相似文献   

18.
肖霞  殷家明  林呐  柴友荣  李加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11-6012,6018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植株及其小孢子成苗的遗传表达,为甘蓝型油菜的转基因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通过GUS报告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对外源转基因在花粉植株中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均获得了胚状体和花粉植株;转基因在花粉培养后代和有性自交后代中遗传行为一致;在每个独立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植株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均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3个独立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符合15∶1,同样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结论]通过转基因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转基因纯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