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以楚粳38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粳稻品种在陕南种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成熟期相应推迟,产量也逐步下降;随着播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气温的降低,粳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降低,外观品质变优;不同粳稻品种之间产量、稻米品质差异显著。因此,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同时适当延迟播种,是解决陕南地区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稻米的粒型及其品质特性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利用近3年全国各地的籼、粳稻稻谷样品5331份(其中籼稻谷3810份,粳稻谷1521份)的米质数据,对我国目前稻米的粒型及其相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的粒长主要有长粒和中粒两种,粒形则以中粒形为主,细粒形为辅;绝大多数粳稻品种的米粒属短、粗类型。籼稻的粒长、粒形均与其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粳稻的粒长、粒形与其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弱,且其性质也与籼稻的不尽相同。不同粒长组的平均整精米率也不同,其高低顺序是极短、短、中、长、极长,其中粳稻的极短粒与短粒两个类型间的整精米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整精米率与中粒的差异极显著;籼稻米各粒长组间整精米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各类稻米的品质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粳稻米总体的品质优于籼稻米,有近半数粳稻品种的米质达到了优质米标准,而籼稻仅有1/4达到优质米标准;籼稻米中,极长粒形及长粒形品种中达优质米标准的比率高于中粒形及短粒形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童浩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13,(5):521-525
水稻品质改良已成为当前育种工作的主要趋势,优质米品种选育和米质研究是当前及今后水稻育种的重点。综述了水稻种子α,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与稻米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种子蛋白组分间的差异与稻米米质的相关性。探讨了水稻品种间品质差异与α,β-淀粉酶活性和蛋白组分的关系,并对其在育种中的意义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海拔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稻米品质除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外,还受到环境生态条件的影响。海拔高度属影响因素之一。刘家富等报道了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种植的水稻,其稻谷(米)加工品质、外观和蒸煮品质的变化情况;范燕萍等曾报道种植的海拔高度提高,能够降低稻米垩白和胚乳淀粉小细胞数。但已有的这些研究,都基于对单个品质性状的逐一分析。由于未能采用一个合适的米质  相似文献   

5.
异季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稻米品质改良是主要育种目标之一。稻米品质的优劣,既受遗传基因的制约,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灌浆期间的温度条件对稻米品质的作用更大。前人研究认为,灌浆期间温度过高,籽粒的灌浆速率较快,稻米的整精米率下降,透明度变差、垩白度增大,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劣;对蒸煮品质来说,高温会使稻米的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也受高温影响,Resurreccion等和赵式英认为这种影响因品种特性而异,Juliano则认为高温会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从我国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来看,早籼米的品质劣于晚籼米,早籼品种经翻秋栽培后,品质明显变好,但对晚籼品种在早稻生长季节灌浆成熟后,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栽培的稻米进行品质分析,旨在洞悉早籼和晚籼品质差异的原因,以及灌浆期间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程度,以期对水稻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株型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将株型育种与优质育种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及典型冗余分析等方法,以10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配组的100个杂交粳稻为材料,研究了株型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型与部分米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倒2叶基角、单穗重在株型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直链淀粉含量及粒长在米质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倒2叶基角、株高和单穗重对米质性状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和透明度受株型性状影响较大。选择指数模型表明米质较优的北方杂交粳稻的株型为:剑叶、倒2叶较宽,倒3叶较短且窄,株高偏矮,秆长较短,穗子较长,穗数较多且单穗重较轻。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条件下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强耐冷性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性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性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表现相对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处理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品种津川1号、津原E28和津原4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探索适宜华北单季稻作区提高水稻品质及食味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移栽和收获时间的改变,出穗至收获积温变化明显,水稻品质及食味亦发生变化;水稻外观品质也随之变化,整糙米粒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营养品质中水分含有率和蛋白质含有率达到显著差异;积温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糙米粒率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合评价(食味)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津川1号食味特性整体较好。结合品种的生育特异性,最终可确定在华北地区粳稻于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和出穗后60 d收获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质及食味。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品质是水稻遗传特性与生长环境、栽培技术互作的结果,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别总结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稻米品质的不同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同一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不同稻米品质间差异,而且在稻米品质形成过程中,不同矿质元素起的作用及作用程度也不尽相同;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多向性,且不同矿质元素间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施用中很难兼顾到稻米品质的每一个指标。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时适量、合理运筹,最大程度提高稻米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因素,重点阐明了稻米食味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建议通过遗传基因工程、生化调节等技术来改良食味品质,结合品种对光、温气候条件的反映特性,优化品种推广种植区域来提高稻米食味品质。在检测技术上应不断更新标准,探索更快速和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精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5个中至长粒形的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碾米精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度对以精米为对象的各项米质指标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中精度与精米的白度、胶稠度、糊化温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米质指标成正相关,而与精米的整米率、长宽比以及蛋白质含量等米质指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有关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注重于现有杂交稻米质的表现,或者是稻米品质的核遗传效应,作者在前文中已报道细胞质对稻米外观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发现细胞质效应是显著的,但主要是通过核质互作进行表达。本文就稻米蒸煮品质、碾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细胞质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播期及灌浆期温度对豫南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粳稻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对不同播期的稻米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齐穗后的温度也不同,稻米品质性状随之发生变化,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垩白度>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碱消值>糙米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着播期推迟而提高,6月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减小,相比4月25日播种的处理,5月10日播种的处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大,胶稠度随着播期推迟而变短。齐穗后10 d日均气温对碾米品质影响较大,高温不利于碾米品质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受齐穗后20 d日平均气温影响明显。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后10 d和20 d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结合近35年气候条件和本研究结果,将豫南粳稻齐穗期安排8月20日—30日,有利于提高豫南粳稻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4.
水稻在最适时期收获可获得高的精米率和好的蒸煮品质,1989和1990年我们利用6个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品种为材料,每个品种种植600m2的小区,不设重复,研究了不同成熟期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在淹水栽培下进行,记载抽穗期(50%抽穗的日期)。在抽穗期后27~42天,每3天收获1次,每亚区6m2,重复3次。收后在太阳光下晒干,2个月后用Satake水稻去壳机(型号THU-35A)和BurrowsMcGill3号精米机碾成精米,然后用过量水法煮成米饭。稻谷成熟期对稻米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见表)。我们观察到当稻谷含水量在20%~23%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北方粳稻在南繁北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辽宁省主栽品种辽粳9号、辽星1号、辽星21和杂交粳稻骨干亲本C62、C41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各品种在沈阳、海南三亚及海南乐东种植时稻米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产地间差异不显著,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粒长及长宽比等不同产地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水稻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品质指标可表现出较大变异性,且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同。在水稻南繁北育过程中,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可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协同选择,而其他米质指标应以北方当地育种区域的性状为主进行考察筛选。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09,自引:0,他引:109  
 通过多个不同类型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播期气候生态条件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对水稻灌浆结实期间若干气候生态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稻米品质各性状可根据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大小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垩白度对气候条件变化最敏感,粒形、粒长等性状较迟钝,而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居中;同一品种晚播与早播相比,一般稻米的垩白度小、整精米率高、碱解值大,而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则与品种本身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有关;在影响稻米品质的诸气候生态因子中,水稻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平均温度的作用最大,日平均太阳辐射、日平均温差和平均日照时数次之,而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降雨量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近两年江苏省选育了大量的半糯型粳稻品种.不同半糯型粳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及稻米理化特性仍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影响半糯粳稻食味品质形成的原因,将为优良食味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9年参加江苏省优良食味稻米评比的39个半糯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蒸煮食味、外观、理化、RVA谱特征值等24个品质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粳稻品种的粒厚特征及其对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6年收获的71份北方粳稻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糙米粒厚的分布及粒厚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糙米粒厚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6.57%,粒厚在1.81~2.10 mm的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的78.88%。糙米粒厚与米饭食味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用粒厚分级机对其中5个粳稻品种进行粒厚分级,测定同一品种不同粒厚样品的米饭食味评分值、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结果表明,粒厚对稻米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米饭食味评分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同一品种随着粒厚的增加,食味品质得到改善。讨论了粒厚作为品种选育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品质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有着直接关系,稻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食,其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解决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早育苗早插秧可提高精米率,降低整精米率而提高糊化温度、粗蛋白质、使胶稠度变硬。晚育苗,晚插秧,则稻米品质结果则相反。插秧方式过密、株行距过小,会导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及胶稠度有所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米质变差。科学施肥既能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又能改善食味品质,防治杂草及防治病虫害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灌溉水质关系到稻米品质的优劣,收获时期与方法、仓储技术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水稻育苗、移栽、施肥、除草、防治病虫、灌溉、收获、仓储等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加以简述,仅供生产优质稻米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20年稻米品质优质率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1-2020年来自我国各地的62 217份稻米样品的优质率.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品种稻米优质率提升迅速,从2015年的27.3%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49.2%;21世纪初期,粳稻品种稻米优质率明显高于籼稻品种稻米,但两者品质差距不断缩小;垩白度是21世纪初期限制稻米优质率的主要品质指标,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