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业余养中蜂10年,但当时经验不足,发现中蜂抗病能力差,因囊状幼虫病导致整个蜂场都垮了,于是我后来开始尝试定地饲养意蜂。我于1995年早春的时候购买了2箱意蜂,当年就发展到了20箱。但是却发现这个意蜂蜂种的蜂王浆产量并不理想,只有70~80 g。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的周冰峰老师,他向我推荐浙江萧山洪德兴蜂场的种王做母本,当时洪德兴的女儿洪燕说我的蜂场蜂王浆产量太低,购买种王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在浙江农大购买了1只种王做父本。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目前生产蜂场蜂种选育现状 我国是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蜂群700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致相同,其中种蜂场售出的蜂王约有2万只,生产用蜂王多南生产蜂场白行培育。生产蜂场育种的状况是.许多蜂场几年不引种、不换种,始终自繁白养。由于长期近亲繁殖,蜂种退化严重。有的蜂场与蜂场之间进行换种,因蜂场的蜂种大都是杂交蜂种,优良性状只体现在杂交一代,杂交王之间再进行杂交,蜂种的杂交优势就不存在了,有的蜂场每年引进原种与本场的雄蜂进行杂交.而本场的雄蜂仍是杂交种,这样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国蜂场的蜂种状况普遍较差,杂交优势不能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芝麻花期,我在镇平县刘哇村放蜂,一天上午石佛寺放蜂的刘蜂友给我打电话,邀我到他处商讨怎样防治蜂群螨害问题。第二天上午我骑了一个多小时车才到达他的蜂场,没休息一会,刘蜂友说他的蜂场有很多缺胳膊少腿的蜂,在地上乱爬,用挂螨扑用药剂都不管用,眼看就要垮场。我到蜂场一看,200多箱蜂全放在一个大场地内没有一棵树,箱盖上只放了一层薄薄的草帘遮阴,一天到  相似文献   

4.
自2018年以来,我的蜂场蜂群数量保持在135箱、152箱和187箱;我县景村镇张村郭夏锋的宏泰公司蜂场有近500箱蜂;巡检镇黑山刘童喜500多箱蜂分放在3个场地摆放,每个场地在100箱以上;洛源镇的郭彦川老师家庭蜂场始终保持在200箱以上,均为定地饲养.现介绍我县这几家大型蜂场的管理经验: 一、两繁季节防虫防病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是密山市裴德镇裴德村八组的一个蜂农,今年57岁。从1970年开始养蜂,到现在已近30年了。当时我在新村,只有1箱蜂,现在已有蜂群300箱,可以说是咱们密山市本地的养蜂大户。目前我的儿子和儿媳、大女婿、小女儿和小女婿都在我的蜂场内工作,跟着我学养蜂。1981年以前,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当时乡里综合场有蜂群120多箱,分成5个蜂场,我当技术员并领导一个蜂场。1981年以后,允许单干,我退出了蜂场,自己买了38箱蜂,去东方红林区放蜂,那年因洪涝灾害亏损了7000元,不幸还得了出血热病,差点送了命。1982年我搬到东方…  相似文献   

6.
<正>(续上期)4我们所到过的蜂场(1)巴珠的蜂场我们到达的第一个蜂场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藏仲村巴珠的蜂场。巴珠今年52岁,是西藏最早培养的藏族养蜂员。巴珠现在养有130箱蜂,场地就在他家附近的公路边上。蜂场的旁边建有半永久的木板房,用来贮存零售的蜂蜜和包装瓶,木板房上飘扬着鲜艳的国旗,这是他的两个场地之一,这里有80箱蜂,另  相似文献   

7.
养蜂经验教训三则一则:喷过农药的喷雾器绝不能在蜂场上使用今年8月4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当地一位姓高的初学养蜂者给我打来电话:“我的蜂子死得太多太多了!箱内箱外都有,这是咋回事?又昨办?”语气急促而惊恐。高某给我介绍说,他昨晚从我处拿去一只好蜂王后就用...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芝麻花期,我在镇平县刘哇村放蜂。一天上午,在石佛寺放蜂的刘蜂友给我打电话,邀我到他处去商讨怎样防治蜂螨问题。刘蜂友说他的蜂场有很多缺翅膀少腿的蜂,都在地上乱爬,挂螨扑、打药水都不管用,螨害相当严重,眼看就要垮场了。我到蜂场一看,200多群蜂全放在一个大场内,没有一棵树,箱盖上只放了一层薄薄的草帘遮阴,一天到晚太阳光都照着,全场的蜂箱外边四周都有蜂爬着不动,尤其是巢门上方爬满了厚厚一层蜂。我拿放  相似文献   

9.
<正>在沂蒙山腹地的云蒙湖畔,有这样一位年轻养蜂人,他出生于1985年,2013年开始从事养蜂行业。他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上山开荒建蜂场,十年如一日与蜜蜂为伴;他艰苦创业,从开始养十几箱发展到现在300余箱,创建了现代化标准化示范蜂场,又先后创办蒙阴祥龙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山东三只蜜蜂蜂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中华蜜蜂规范化饲养管理示范蜂场、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中华蜜蜂保种场、国家级中华蜜蜂(北方型)繁育基地;他注册了“鲁原蜜”品牌商标,先后研发申请了中蜂反转式巢框蜂箱、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业余养蜂爱好者,在1962年下放农村时,曾在浙江海盐西塘公社养过40箱蜜蜂,所以对有关养蜂的信息感兴趣。当我去宝山县调查蜜源情况时,从宝山县志中了解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办过蜂场养过蜂。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先生把他的行知学院迁回上海时,他从重庆带回蜜蜂数百箱,在宝山的肖场杜桥头、赵家花园及沈家楼等处分设四个蜂场。因他的山海工学团没有政府补贴经费,是需自筹办学经费的民办学校,陶行知先生为了自筹经费就办了蜂场,准备用养蜂的收入辅助山海工学团的经费开支。这在当时是他办学基金来源之一。足见陶行知先生高风…  相似文献   

11.
卧式箱稳产高产饲养技术措施黑龙江省林口县奎山乡五义村(157631)邹化效我应用卧式箱饲养法定地养蜂已有20多年了。从1981年开始组建个体蜂场。为求得最佳规模效益,我每年饲养25箱苏式特强群(双王同箱,每箱24框)。13年来,我应用卧式箱饲养法累计...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90年代初,云南省弥勒县陈宝坤搞规模化养蜂发展到17车2 000多箱蜜蜂,制作万套蜂箱要创办亚洲最大"万箱蜂场",但是仅十来年便销声匿迹了。21世纪初,四川省都江堰巨万栋也有办"万箱蜂场"的宏愿,随着公司破产成了泡影;杭州一公司同两日商创办合资蜂场发展到24车4 000多箱蜜蜂,连续数年每年亏损百万元而靠减免税度日,受2008年雪灾影响只剩下16车2 000余箱蜜蜂,无奈14车蜂承包给他人才甩掉连年亏损的包袱。因诸  相似文献   

13.
进入7月份以来,陕北的定边、靖边、吴旗、志丹县都不同程度受干旱气候的影响,荞麦出苗率低,生长一般,开花泌蜜量减少,大部分蜂群只装了箱,脱了粉,无蜜可取,减产严重属10年不遇,只好钉箱南移。笔者看到,许多蜂场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互盗现象,建议蜂场转场喂糖,才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适龄越冬蜂。  相似文献   

14.
<正>从《蜜蜂杂志》2010年第1期上刊登的《2007~2008年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调查》一文中了解到:转地蜂场2008年每群蜂盈利161.80元。按人均养蜂42箱计算,年收入只  相似文献   

15.
正我养蜂44年,现因年迈体弱,将在山区的50余箱中蜂搬到家门口郊区饲养,不料在喂越冬糖时出了问题。城郊这几年城镇化建设发展较快,夜里到处灯火通明。因中蜂的趋光性较强,傍晚给蜂喂糖后,大量成年蜂飞出扑向灯光,蜂场周围的住宅室内飞进去很多蜜蜂,有的户飞进去几百只,还蜇了小孩,蜂场周围群众意见特别大,发生了严重的扰民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养蜂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在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初步结果。1975年共育出意大利蜂第一代蜂王90只,培育出意本杂交,意喀杂交和喀本杂交蜂王共180只,供本地蜂场和我组作对比试验。同时初步建立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见的盗蜂,往往是在缺蜜的季节,一群或几群蜂去别的蜂箱盗取蜂蜜,但在大流蜜期,一种蜂强迫另一种蜂吐出蜜囊里的蜜,喙对喙地吸取,这种盗蜂现象恐怕很少见吧!我的父亲是个老养蜂员,2002年夏天,他就发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我处是一个中西蜂,野生、家养蜂共存的地区,5月初,第一个主要蜜源植物———刺槐开花,在这之前蜜粉源缺乏。刺槐刚开花,蜂场(黑意杂交蜂)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中蜂,开箱检查,箱内并没有1只中蜂。我的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中蜂不同于以前的盗蜂进箱盗取,而是直接骚扰采集回来的工蜂。养蜂者都知道,大流蜜期间,很大一…  相似文献   

18.
李某系安徽省郎溪县一养蜂户 ,原有蜜蜂 4 0余箱。2 0 0 0年 6月李某选择了本地开发农场院外的树林做放蜂场地。 8月下旬 ,浙江省江山市养蜂户朱某考察蜜源后 ,未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放蜂手续的情况下 ,将 12 0箱蜜蜂运到开发农场距李某放蜂场地不远的公路旁设场放蜂。没多久 ,李某的蜜蜂大量死亡 ,从原有的4 0余箱锐减至 2 0余箱。李某认为 :虽然此时外界蜜粉源日渐稀少 ,但他的蜂群蜂巢里却贮蜜丰富。 2家蜂场距离太近 ,朱某外出采蜜的蜜蜂就到李某的蜂巢盗蜜。 2家蜜蜂为争夺蜜源而相互厮杀。由于朱某是大蜂场 ,蜜蜂数量多 ,而他是小蜂场 …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山沟里养蜂7年,这个山沟是东西方向,蜂箱朝向东南,在这7年里从未发生过盗蜂。2014年因螨害,到2015年春,蜂群不算理想,我想对蜂群精心呵护一下,在蜂场的西侧用玉米秆,筑成风障,场地内风小了许多。但是,到了柳树开花中后期,麻烦来了,在上风头的每排三四箱,就发生了盗蜂,我把所有止盗的方法都用上,也没有止盗。最后,把这上风头的每排三四箱,  相似文献   

20.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9,60(11):47-48
1951年,30岁的我居住在长白山脚下辉南县四岔屯。那年屯里办起了小学,让我教书并兼任生产队会计。暑假期间从县城运来40多箱蜂采椴树蜜,我为两位来放蜂的郭氏兄弟安排放蜂场地和生活住处。我不喜欢教书工作,就想学养蜂。每天我都去蜂场看望两位师傅,想拜他们为师,他们不收。我仍坚持每天去郭师傅的蜂场,帮他们清扫场地,捉雄蜂,郭氏兄弟从来不说有关蜂群管理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