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茶树品种营养成分的研究钱万英,陈彦,方明,吴英(安徽大学生物系)由于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其化学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茶树品种化学成分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多偏重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研究,而对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4.
茶树栽培中土壤酸碱度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经济作物。由于其生长要求土壤pH在4.5~6.5,限制了其栽培范围。该文综合国内有关文摘,系统概述了土壤酸碱度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介绍了土壤酸碱度不同改良方式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为土壤酸碱度改良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6.
茶树新品种“青峰”的选育倪伯荣(浙江省杭州市茶科所)我所从五十年代后期利用平阳桥墩茶场的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天然杂交种后代进行单株选种中,除已选出"迎霜""翠峰""劲峰"新品种外,又对另一些后代,如"青峰""眉峰"等进行进一步比较鉴定."青峰"于1... 相似文献
7.
8.
9.
1.祁门杨树林种又名杨树林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凫峰乡,为有性群体品种,它是“屯绿四大名家”的珍品,具有“一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亦醇”的特点。经1973年杭州茶科所和祁门茶科所对该品种性状进行调查,1981至1982年我省组织专业组进行调查,一致认为杨树林茶是一个有前途的地方优良群体品种。解放后,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引种试种均表现较好。杨树林茶生长在河沿冲积洲上,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7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形成了生长旺盛,品质优异的性状。植株灌木型,树姿半开展,平均自然树高…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树品种资源与茶业经济发展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发现世界上唯一的萘种化石,说明贵州的茶历史在100万年以上,贵州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及茶业经济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茶树新品种“农抗早”选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在我国江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 ,要达到一优两高要求 ,首先必须选育和推广抗寒性强的优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因为江北茶区的皖北、山东、河南等地冬季气温在一般年份都常降到 -5℃或 -1 0℃ ,个别年份会降到 -1 5℃~2 0℃ ,如 1 95 4年元月 ,皖北合肥气温降至 -2 0℃ ,1 991年元月合肥气温降至 -1 4.8℃ ,常造成茶叶大幅度减产 ,或春茶片叶无收 ,遭受冻害后的茶叶 ,即使有点收成 ,品质也会大大降低。茶树抗寒育种 ,国内外都有先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前苏联茶树育种家K、E、巴哈达滋曾从中国祁门种茶树中 ,选育出誉为冬季英雄的“…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品种草莓的引进栽培与果实感官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锐臧传江焦健刘少军王振宝孙亚玲岳林旭 《种子科技》2020,(15):7-8
中国是草莓生产第一大国,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草莓品种资源丰富。通过引进不同品种草莓在当地进行栽培种植,并进行果实的感官评价,以期为当地草莓种植发展提供参考,并为草莓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574-6580
为分析不同浓度ABT生根粉对西藏墨脱县引种的3个茶树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墨脱县农业局引种的3种茶树良种(‘福鼎大白’(FDDB),‘名山特早212’(MSTZ)和‘名毫131’(MH))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浓度ABT溶液(50, 100, 150, 200 mg/L)和清水为对照,浸泡3个茶树品种插穗后进行扦插,63 d后通过测定插穗下切口愈合比率、膨大比率、腐烂比率及生根比率、平均生根条数、平均根长、平均最大根长等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法评价其对3个茶树品种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FDDB和MH在ABT浓度为100 mg/L时插穗切口愈合比率和膨大比率最高,而腐烂比率最低,其平均生根条数、平均根长、平均最大根长均达到最大值。MSTZ在ABT浓度为150 mg/L时插穗切口愈合比率、膨大比率和生根比例、根系生长指标均最高,而腐烂比率最低。FDDB和MH插穗生根的隶属函数值排名结果均为:100 mg/L150 mg/L200 mg/L50 mg/L对照,而MSTZ排名结果为:150 mg/L200 mg/L100 mg/L50 mg/L对照。总体上,100 mg/L的ABT溶液对FDDB和MH插穗生根效果最好,而150 mg/L的ABT溶液对MSTZ扦插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高原山地茶树种苗培育提供技术支持,缓解当地茶苗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17.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2-22
上育418是日本北海道上川农试场以秋田小町/道北48//上育397配组方式杂交育成,1996年被日本定为奖励品种。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1995年从日本引进该品种,1996年温室种植并收获种子,1997年所内田间种植观察,1998-1999年参加所内产量鉴定品比试验,并于1998年进行异地鉴定和小面积示范种植。2001年9月,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育418大面积生产田进行了鉴评,对其综合性状进行了考查。2002年1月,上育418通过了黑龙江省水稻专业委员会的审查,同年2月,通过了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会的审查,认定推广。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是: 相似文献
18.
玉米改良群体是经人工合成和选择创造的种质资源。优良的改良群体具有遗传多样化、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等优点。既可直接用于生产,又是选育新系的理想材料。我区是引进和利用国外玉米改良群体较早的省区之一。已鉴定筛选出一批材料提供育种和农业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亚洲蔬菜研究和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亚蔬)的19个绿豆品种在江苏省农科院与江苏省丘陵地区南京农科所分别进行了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品种有VC2750A、V2984、VC1000C、VC1973A、VC2719A、VC2307A、VC2010、V3726、VC2768B、VC2778A、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树无性系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我国36个主要茶树无性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0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中共扩增出36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的99.7%,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达0.90。供试品种的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和0.38。茶区内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总体水平,江南和华南茶区主栽无性系品种的多样性高于西南茶区。AMOVA分析表明区域因素引起的变异(占5.6%)远小于品种因素(占94.4%)。供试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8~0.84,平均为0.69,显示出我国茶树主栽品种的遗传基础已相对比较狭窄。ISSR聚类分析表明,中国台湾品种金萱与大陆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形成单独的个类。35个大陆品种聚成一个大类群,其中除宜红早形成独立的个类外,其他品种又聚为3个亚类群。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我国主要茶树无性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茶树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