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甜菜露地越冬采种,已取得可喜成效。给甜菜良种繁育工作,创出了新路子,迈进新阶段。为我国甜菜种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发展露地越冬采种是采种甜莱的必然趋势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甜菜露地越冬采种发展迅速。北方各省相继在南方设立采种基地,大力发展南繁甜菜种子。南繁种子,系指北方的甜菜原种或超级原种拿到南方,即北纬33°~35°东经109°~  相似文献   

2.
林香坤  张续周  徐洪海 《茶叶》2000,26(4):234-234
北方产茶区,冬季风大干燥,早春时有倒春寒,冻害是该茶区茶叶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将胶南种茶安全越冬防护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在鲁西地区(35°30'N)采用培育壮苗、浇越冬水、冬季覆盖麦糠、麦草等措施,可使苎麻安全越冬丰产。  相似文献   

4.
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缘纹广翅蜡蝉最近几年在江苏茶区严重危害茶树,并且为害其它植物如香樟、柑橘等。缘纹广翅蜡蝉一年发生1~2代,多以卵在嫩梢内越冬,少数以成虫在茶丛中越冬。春季越冬卵孵出若虫刺吸为害芽梢,并分泌蜡丝。6、7月间成虫盛发,在茶丛间飞动活跃,刺吸为害夏秋季嫩梢,并刺裂枝梢皮层产卵导致芽梢枯竭。本文对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11~12月茶事11~12月,茶树陆续进入休眠期,大部分茶区已经封园,冬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主要管理工作有:1.进行新建茶园的园地开垦和冬植工作,并及时对上一年栽植的新茶园进行补植。2.注意防冻保苗。北方茶区要检查落实好茶园越冬水、培土、风障、地表覆盖等防寒工作,大棚栽培的茶园要经常检查,搞好大棚管理,确保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冬季,茶树害虫为了度过恶劣的环境,不得不进入滞育或休眠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冬现象。我国茶区范围广阔,在低纬度的海南及广东、广西的部分茶区,由于冬季气温高,害虫的越冬现象不明显,其他茶区,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害虫的越冬现象就越明显。害虫越冬期间,在生理、分布等方面有其特异性,也可称越冬习性,在越冬期间进行害虫防治常称越冬防治。  相似文献   

7.
云南茶树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一春  许玫 《中国茶叶》2004,26(6):16-17
云南地处中国西部,位于东经97°39'~106°12',北纬21°09'~29°15',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同四川、西藏、贵州、广西四省(区)毗邻,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属于低纬度高原区.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不仅调查了粗放和精细两种管理模式茶园内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刻痕对茶枝的为害情况,还调查统计了其越冬产卵时对茶枝直径的选择情况,以及在茶枝上越冬产卵部位、产卵刻痕长度和相应的着卵量。研究表明,两个粗放管理茶园内茶枝的受害率(9.86%、13.79%)均显著高于精细管理茶园,柿广翅蜡蝉成虫偏向于在直径为0.20~0.30βcm的茶枝上产卵越冬,而且产卵刻痕顶端至茶枝芽头的平均距离为7.22βcm,产卵刻痕长度平均值为1.35βcm。此外,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刻痕长度(x)与刻痕内着卵量(y)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满足方程:y=17.83x+1.12(F=3β652,df=1β145,R2=0.96,P<2.2×10-16)。建议每年10月初到次年3月下旬,应及时剪除受越冬卵刻痕为害的茶树嫩枝条并加强茶园管理,以实现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区域性控制。本研究为信阳茶区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生态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减少茶园农药用量以及提高“信阳毛尖”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茶园杂草主要种类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安徽省是全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区涵盖50多个县(市、区),地处北纬29.5°~32.0°,横跨江南和江北茶区,依据地貌特征和生态因素划分为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丘陵茶区和江淮丘陵茶区。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时空格局复杂。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灌丛,茶园远比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其杂草群落组成复杂、稳定性强。茶园土壤的母土  相似文献   

10.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11.
正胶南绿茶生产基本情况山东胶南茶区地处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是我国高纬度绿茶产区。由于该地区降雨偏少(2009~201 1年平均年降雨量为783.3mm),冬季寒冷(2010年12月23日~2011年1月31日期间,日最低气温低于-6.0℃天数达22天),茶树从引种种植开始每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影响,2010年冬至201 1年春胶南茶区遭受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冬季管理对盘锦养蟹稻田主要害虫灰飞虱越冬情况的影响,于2019~2022年冬季在辽宁省盘锦市太平镇、唐家镇、坝墙子镇、陆家镇、赵圈河镇和西安镇展开了灰飞虱越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灰飞虱能在盘锦地区越冬;养蟹稻田防逃墙及杂草丛是其主要的越冬场所;开展冬季管理的养蟹稻田灰飞虱越冬虫口率明显低于未开展冬季管理的养蟹稻田。表明实施冬季管理能降低盘锦养蟹稻田灰飞虱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13.
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属鳞翅目蓑蛾科,以前报道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各茶区。笔者自1984年起对该虫在山东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褐蓑蛾在山东每年发生一代,以七龄幼虫在茶树基部附近群聚越冬;雌性幼虫共9龄,雄性幼虫共9~10龄,其越冬死亡率为28.5~39.5%,平均产卵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区春茶产量在全年茶叶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江中下游茶区可达全年总产的一半以上。春茶的来源是由越冬芽萌发伸育的嫩梢芽叶。因此,开展茶树越冬芽和春梢伸育规律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已引起茶叶工作者的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对越冬芽萌发后新梢的观察,对越冬芽本身,尤其是荫发前芽体内部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茶树资源丰富,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受县委、县政府委托,我们于2012年10月、11月先后两次深入该县大瑶山区进行了茶树资源调查、考察。一、金秀的自然环境条件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0'~110°27'、北纬23°40'~24°28'。境内东西横宽62.4千米、南北纵长93千米,总面积2518平方千米。自治县东邻蒙山县,东北接荔浦县,西北界鹿寨县,西靠象州县,西南与武宣县接壤,南部与桂平市级平南县毗连。县城金秀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415千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苎麻成活嫩梢苗的越冬观察发现:①嫩梢扦插时间越早、越冬前嫩梢苗的素质越好,同样防寒条件下成活率越高;②越冬前去除嫩梢生长点和对嫩梢苗进行假植都不利于嫩梢苗越冬;③九月以后扦插的嫩梢苗不宜移栽大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试验和灯下雌蛾解剖试验及田间调查,对九江地区小地老虎春季虫源性质和夏季虫量骤减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成虫不能成为有效虫源;越冬幼虫死亡率为9143%;越冬虫蛹为2857%。春季世代虫源雌蛾卵巢发育Ⅱ级占90%以上,交配率75~85%,说明春季虫源主要由南方迁入。5月份采集田间高龄幼虫室内饲养,查其受细菌寄生死亡率为333~733%。不同温度下幼虫和蛹死亡率不同:20~26℃下14%,28℃下685%,32℃以上100%。成虫补充营养平均产卵量为1173粒,对照为413粒。夏季世代虫源雌蛾解剖,卵巢发育Ⅰ级占70%,交配率12~19%,说明夏季虫量骤减主要是由于成虫大量迁出所致。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在鲁西地区(35°30N)有用培育壮苗、浇越冬水、冬季覆盖麦糠、麦草等措施,可使苎麻安全越冬丰产。  相似文献   

19.
汪朝阳 《中国棉花》2002,29(10):46-47
南疆棉区在东经75°40′~88°56′,北纬36°50'~42°18′之间,位于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广阔地区,棉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植棉面积和总产均占全新疆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良斌 《中国茶叶》1992,14(6):32-34
陕南茶区是我国最北部茶区之一,由于有高大的秦岭北阻冬季寒流入侵,境内终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4~16℃,尤其是紫阳、岚皋一带,极端最低气温只有-7.2℃,茶树越冬条件明显优于我国同纬度的东部茶区。陕南茶区与四川盆地同属于一个大生态系统,茶树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唐代以前属巴蜀茶,唐代陆羽《茶经》将之划归山南茶区,《明史》统称汉中茶,清代紫阳茶才出名。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