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6,22(3):16-16
稻田鱼、蛙结合养殖技术我国有数亿亩的稻田面积,有很多的稻田都可发展水产业。稻田中水温高,富氧,pH值适宜,有水稻遮荫,饵料丰富;稻田鱼、蛙结合立体开发,就是鱼、蛙、稻综合养殖种植,即把水稻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两种不同的生产在同一场所进行...  相似文献   

2.
3.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6,22(4):14-14
稻田鱼蛙结合养殖技术(接上期15)4.3水质管理。牛蛙要求水质清新。前期采取浅水养殖,水深保持0.5—1米,随着水温升高,7、8、9三个月水深控制在1.0—1.5米,并定期注水,保持透明度在35—40厘米。为了适应牛蛙水陆两栖的生态习性和鱼类饵料的需...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稻田多数可开发水产养殖。稻田兼养鱼、蛙能发挥三者共生互利的作用,使原有稻田的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是广大农民致富的可靠途径,属于短、平、快养殖项目。根据盐城地区各场的实践经验,介绍其技术要点如下:1 兼养稻田的条件 凡是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  相似文献   

5.
蛙-稻生态种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条件1.1稻田选择试验地点地处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环境幽静、车辆行人少,试验稻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周围环境无污染。稻田连片面积103×667m2,共33丘,其中单早稻田67×667m2、烟后稻36×  相似文献   

6.
稻鱼共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省主要的粮食生产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效益好,近年的“旱改水”使稻田的面积不断扩大,这给发展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有利的资源。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稻鱼共生互利,增产增效,早已形成了人们的共识。稻田养鱼可有效地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资源,发挥生态互利的效益,不仅节水,而且一水多用;节地,不单独占用土地修鱼池;节粮,少投或不投鱼饲料,还可以防病灭害,鱼类可吃掉稻田中的部分害虫;中耕,鲤鱼在吃食时不停地掘动泥土,起到松土的效果;除草,放养草鱼可吃掉稻田中大量的杂草;施肥,鱼类在稻田中排泄物可起到施肥的作用;此外,鱼在稻田中活动还可以起到通风透光和增温增氧之功效,好处多多,不胜枚举。下面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既可以获得每亩10-20公斤的鱼产量,也可以使水稻增产5-10%,其基本原理就是稻田可以为鱼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条件,而鱼的生存又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水稻的增产和鱼种的丰收.这已被许多试验所证实,为人们所共识。但是,由于各地的环境不同,利用的水稻品种和鱼种规格各异,  相似文献   

8.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尚处于示范阶段 ,刚刚起步就显示出许多优势 ,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好模式 ,值得研究、推广。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和条件1 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环境 ,田中种稻 ,水里养鱼 ,田、水的空间再养美蛙 ,形成生态养殖的框架。水稻选择抗病力强 ,产量高的品种 ,鱼选择以鲤、鲫为主的杂食性品种 ,蛙选择当前养殖技术较成熟、生长较快的美蛙。在稻、鱼、蛙的种养结构中 ,以蛙为核心主体带动稻和鱼。因此 ,用灯光诱蛾作为蛙的主食品 ,蛾多的时候可作为鱼的饵料 ,蛾不足的…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稻米生产大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认识到田间的蛙类与农作物生长的互利关系。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动地描述了那种自然景象。据报道,江西省宜丰县在早稻田中养蛙后不再施农药,稻谷增产9.2%。宜春地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稻田养鱼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抱着一种致富的强烈愿望,从兼顾稻、鱼两者利益的指导思想出发,要求在既增产粮食的同耐又获得养鱼的丰收,为了达到每亩养鱼稻田“粮超千斤,鱼过百斤”的目的,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从而把常规的稻田养鱼提高到了更新的水平。比如田凼合一、稻鱼共生的养殖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正采用稻蛙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每亩净效益最低可增加2000元以上。稻蛙共生十分符合经济生态的原则,养蛙有效提高稻田利用率,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渔药、饲料的使用,美国青蛙基本不发生病害,水稻病虫害也很少。既有利于生态互补,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美国青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因其属水陆两栖动物,具有蝌蚪阶段不能离水,幼蛙和成蛙也需在水中或高湿度的岸边生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对稻鱼鸭复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物学原理做了重点论述,并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从而为稳田高产和养鱼养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顾晓  徐根源 《科学养鱼》1994,(10):14-15
牛蛙养殖技术第六讲牛蛙的几种养殖技术一、稻田养控技术稻田养蛙可选择中低产水稻田,土壤保水性强但肥力较差,水源充足,排店方便,面积在3—5亩为好。稻田四周用竹篱笆衬网片作为防逃设施,高度1米。稻田进排水口用塑料纱网作栏护网。稻田中开挖一个面积占总面积1...  相似文献   

14.
鱼池0.8公顷,平均水深2.5m,主养异育银鲫、鲤,总产值29360元,纯利8800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凌继忠 《科学养鱼》1997,(11):13-14
稻田兼作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既种稻又养鱼,从而取得稻鱼双增产的生产方式。它是水稻产区广大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作一简介。一、养鱼稻田应备的条件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2.田埂高而坚实,以防涨水时鱼越埂逃避。3.光照充足,水温暖。4.土质肥沃。二、养鱼稻田的准备工作1.加高、加固田埂。通常把田埂加高至30~70厘米,宽度一般为3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打结实,以防田鼠等动物打洞漏水或大雨时浇水,造成达鱼。2.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一般在秧苗返青时开挖,可开成“0”、“田”或“井”字形。…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81年起,我们把我国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结合起来,进行了稻、萍、鱼共生的立体模式研究。在这一系统中,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田养稻,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合理,实现了稻鱼双丰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几年来稻萍鱼模式的一些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红萍是一种天然饵料资源稻田养鱼,饵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和繁殖红萍,为草鱼、尼罗罗非鱼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稻鱼共生的理论”,提高稻田的最佳经济效益,我们采用高垄低沟的形式,将稻田分厢作垄,进行鱼类养殖试验。把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结构,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发挥它各自的优势,以达到稻谷增产、鱼增收的目的。本实验于一九八四年度在周文庙乡的周文庙村进行的,实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稻鱼共生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稻田养鱼是应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种群、群落之间的生存竞争及动定协同,从而控制和调节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就是说,稻田养鱼是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有利的方向转化,并且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系统,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更大的“负载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我国的稻田养鱼有悠久历史,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有记载。但直至解放前夕,稻田养鱼只是自发地在部分地区进行,因此,技术一直难以提高,产量也很低,面也不广。解放后,由于水产事业得到重视,自1958年开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新模式—鱼蟹鳝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江市靖城镇宜稼9组王月甫在稻田养殖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精心管理,大幅度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他经营的26亩稻田,产值10.1万元,其中优质水产品产值8.7万元,创利6.06万元,亩平均产值3883元,利润2331元,投入与产出比1∶2.5。现将其养殖技术经验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科学规划,营造高标准的稻田小生态种养工程因地制宜,以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为前提,实施田函沟相结合和宽沟式稻渔工程技术。按照“三增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