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谷枣区枣缩果危害及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在太谷县杨家庄、南张等产区普遍发生,以杨家庄发病最重,两年中主栽品种壶瓶枣最高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到73.60/和63.45。不同的品种对枣缩果病的抗病性不同,其中壶瓶枣发病最重,梨枣次之,赞皇枣和骏枣发病较轻。主要症状:病果果柄褐色或黑褐色;个小、皱缩、干瘦;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发病规律:7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斑,8月下旬至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2.
枣缩果病 (ErwiniaJujubovora)又名铁皮病、黑腐病 ,是目前枣树生产中最重要的果实病害。该病在枣果白熟期开始发病 ,病果果肉变褐 ,味变苦 ,造成提前落果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该病为害日趋严重 ,其发病快而集中 ,常常暴发流行。河北省每年由于该病导致病果产量损失 30 %~ 80 %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绝收。该病在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广西等省区也有发生 ,有的地方发生的也相当严重 ,已成为当前大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现介绍河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以指导枣产区的生产。1 病…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缩果病的发生对枣果和枣叶片中的MDA、PPO、CAT和PAL活性的影响,测试了发病与不发病的枣树中的叶与果中MDA、PPO、CAT和PAL活性,结果表明:MDA活性整体式呈上升趋势,病叶均大于健叶;在新郑灰枣枣果中,MDA活性呈下降趋势,而且病果均大于健果;在新郑灰枣中,病果和健果的PPO活性均是上升趋势,到完熟期达到高峰,且病果一直高于健果;在扁核酸中病果的PAL活性一直高于健果。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防治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枣缩果病又称铁皮病、黑腐病、干腰病等,枣产区均不同程度发生,在唐县枣缩果病一般在7月中旬发病,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病严重。病菌侵入枣果后,常引起果腐和提前脱落,发病初期在枣果肩部出现淡黄色晕环,并逐渐扩大,稍凹呈不规则淡黄色病斑,果肉土黄色,外果皮暗红色,无光泽,果柄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而脱落,病果小、皱缩,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给农民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而困扰着果农发展枣树的积极性。为探索一种治疗枣缩果病的最佳药剂,2003年我们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枣缩果病与果实生理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幼果期起,到枣缩果病(Fruit shrink disease)发病盛期,每隔10 d在山西农业大学枣园定点采集枣果,当开始发病后,每次采样将健果和病果分开,测定枣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Vc和部分矿质微量元素(Fe,P,Ca)及可溶性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POD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枣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查阅国内枣缩果病(F ru it shrink d isease)相关文献资料39篇,综述了枣缩果病研究历史、分布及危害、枣缩果病的病原、枣缩果病的传播途径、枣缩果病发病与果实生理指标的关系、枣缩果病的药物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枣缩果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枣缩果病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太谷县的6处枣园的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树龄、枝龄、树势、气象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条件及栽培品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为今后枣缩果病的研究与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规律 枣缩果病又名雾潮病、束腰病等,是我国枣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并提出了枣缩果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疆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新疆红枣优质品质,红枣作为最具新疆特色的林果之一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红枣病害的发生是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枣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我区目前发生较严重的枣缩果病、枣裂果病,以及新发现的枣疯病发生危害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枣缩果病病原的种类、症状类型、侵染途径、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报道过的病原菌有6种真菌和2种细菌,病原菌在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等部位皆可越冬;病原主要借助风雨作用传播,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传病;从花期开始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各器官都可侵染,其中在叶和枣花上不表现症状,果实上到近成熟期才开始表现症状;果实症状主要有铁皮和缩果两种类型,果实症状发展可分为晕环、水渍、提前着色、萎缩、脱落5个阶段;发病程度受气候、地势、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和间作物种类、品种、树龄、枝龄、树势、枣果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枣园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化学农药防治等。针对枣缩果病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是造成金丝小枣浆烂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枣烂果病主要由轮纹病菌、炭疽病菌、青霉菌侵染所致。 6月下旬开始 ,以 5%菌毒清30 0倍液、4 0 %福星 70 0 0倍液、10 %世高 4 0 0 0倍液与 2 0 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可有效减轻烂果程度 ,防效明显好于多菌灵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的效果 ,农用链霉素对枣烂果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5.
以灵武长枣鲜枣为材料,采用PE打孔保鲜袋+气调剂包装鲜枣贮藏效果好;采前喷0.2%氯化钙溶液的鲜枣耐贮藏;贮前用鲜枣专用保鲜剂浸泡,能明显降低贮藏中枣果的霉烂率;贮藏中随着色度的降低软果率、酒化率降低;早熟枣不耐贮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的果实贮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发生症状枣果近熟时,枣果皮裂开,果肉稍外露,果实裂开后,炭疽菌等易侵入,遇雨裂果腐烂变酸,成为浆果,不能食用。二、发生原因枣裂果病是非寄生性生理病害,主要是枣果生长前期天气干旱,果实表面紧密  相似文献   

17.
枣果新病害枣黑顶病及其诱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黑顶病是一种生理病害,果实顶部变黑、皱缩是其典型症状。杀菌剂防治、发病区环境调查分析、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试验及枣果、枣叶、土壤、大气氟含量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氟化物是黑顶病的直接诱因。氟化物主要来自枣园附近的砖厂、磷肥厂、钢铁厂、焦化厂等。  相似文献   

18.
大气氟含量与枣黑顶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以来,在山西中南部枣(Ziziphus jujuba)区发现一种枣果新病害——枣黑顶病( Prakash,1987;张承林等,1997;张海岚等,1996;刘贤谦等,2009).在枣果近成熟期,其顶部发黑、皱缩,果肉发苦,使枣果失去食用与经济价值,发病率20%~90%,枣农经济损失惨重,出现了大量砍伐枣树的现象,对山西枣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进一步探索该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笔者于2009年在晋中枣区对枣叶、枣果及大气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枣果氟含量与大气氟浓度、距污染源距离及时间的变化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Divan Junior et al.,2008;Maclean et al.,1976;Seeley,1979;程秋华等,2000;林志红等,2002;赵玲等,2005).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枣焦叶病在南皮县发病严重,据调查,在南皮县鲍官屯镇董丁庄村发病率达40%,个别地块高达60%,并呈逐年加重趋势。枣树染病后,首先叶片出现灰色斑.进而转褐,斑与斑相连导致顶端、外缘向内枯焦;枣吊顶部坏死焦枯。后期病叶发黄早落。幼果瘦小、早落。发病严重时病株在9月中、下旬出现二次萌芽,新叶发出后,重新感染发病。该病对树势、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大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是北方枣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枣果的重要病害。 一、症状:该病是枣果在着色期发生的病害,引起果腐和提早落果。病果个小、皱缩、干瘦,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果肉味苦,外果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