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關於綿羊化(山羊化)兔化牛瘟病毒(簡稱綿羊化兔毒)的保存性,沈榮顯、蘇麟等曾在青海報告新鮮淋脾病毒組織在6~10℃最長可保存7日,在0—4℃最長可保存9日;彭匡時等報告凍乾毒在0~4℃保存兩個月後,毒力並未消失。  相似文献   

2.
綿羊化兔化牛瘟疫苗在青海牦牛地區三年多來廣泛應用,結果證明確實安全有效。至於接種牦牛後之免疫期,曾於1956年7月進行了二年零七個月免疫期試驗,證明有效,又於1956年10月分進行了三年免疫期試驗。本試驗共用牛七头。其中於1953年10月3日使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解放后在党及政府发动群众大力防治兽疫的政策下,兎化牛瘟病毒(简称兎化毒)在我国各地已广泛应用,对预防牛瘟已经起了极大作用。在试验研究方面,关于兎化毒对各品种牛的感染性,免疫力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保存期等,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告发表。但关于兎化毒在继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除中村等曾对158代以前的毒力变化有所报告,陈凌风等曾就800—910代的兎化毒对家兎毒力加以统计报告外,尚少报导。兹将本所历年来在兎化毒的继代培育过程中,有关该病毒对家兎的感染性及对牛的抗元性等试验结果,报告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过去研究牛瘟的免疫问题均用牛只试验,经费庞大,工作受到很大限制。若能利用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抗体含量,来判断牛只是否获得免疫和免疫力的强弱,将对牛瘟的若干研究工作大为便利和经济。为此目的,曾首先重复中村氏的中和试验方法,惟由于新鲜乳剂的兎化牛瘟病毒毒力不够稳定,未能获得圆满结果。后经多次试验,加以改进,利用一定量的冻干兎毒与稀释的血清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相中和,始得满意结果。自1950年起曾利用这一方法测定了健康牛血清有无中和抗体存在,各种疫苗免疫牛血清的中和抗体与免疫力的关系和抗牛瘟血清的效力等,证明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冻干兎化牛瘟病毒的研究,首先见于国内彭匡时等的报告,氏等证实冻干毒的保存性能比新鲜毒良好,且保有优良免疫力,惟其所制各批冻干毒的毒价颇不一致,并有数批无效,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所在冻干毒的试制过程中,曾就制造方法加以研究。并对冻干毒的保存期及免疫力等进行了试验,兹将所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用感染了牛白血病病毒和出现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牛的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接种3—4月龄的4只羊羔。接种后1个月,4只羊羔用免疫扩散实验检测出了牛白血病病毒抗体,并一直持续10—20个月。但未发现  相似文献   

7.
山羊化兔化牛瘟病毒免疫东北黄牛及蒙古黄牛,証明反应輕微、安全、有效,曾在东北、内蒙等地大規模推广应用,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所为了供应各地防疫应用的种毒,自1952年起,开始通过京郊山羊保存該系种毒,并对其毒力保存性及对山东黄牛的感染性及抗元性等进行了鑑定,茲将試驗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过去几年试验的结果,兔化牛瘟疫苗应用于我国东南各省的黄牛和水牛,大部份没有反应,或者只有轻微反应,而产生极为坚固的牛瘟的免疫力;加以制造和施用手术简单,成本至微,在目前确是预防牛瘟的一种最适合与强有力的武器。针对一九五一年华东防疫任务上的需要,这里特别把关於兔化牛瘟病毒的原理和疫苗制造与施用  相似文献   

9.
1.前言 牦牛为我国高寒地带之一种牛只,分布在康藏、青海、及川、甘、的一部份,几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为牧民主要的生产及生活资料,但牦牛对於牛瘟非常容易感染,蔓延流行,常引起猛烈惊人的死亡,如1931—1932年青海共和及附近十二县,发生牛瘟,死亡82,600头,1939—  相似文献   

10.
綿羊的麻電     
新設計屠宰綿羊用的快速麻電器,有一變壓器固定於牆壁上,接通電極,輸出電壓為90伏特,但實際應用時係在78~82.5伏特之間,電流200毫安培(不低於100mA)。麻電器的主要構造為兩個電極(圖一的2及3),有硬柄連絡之;柄上有一個開關,可用拇指撥動。器的形狀及大小似電話聽筒。電極2係稍彎及打孔的金屬板,可按壓於綿羊的鼻端上。電極3包含一金屬管,其末端分開,可固定一塊海棉墊子。電極2与電極3中心之間的距離為7吋,電極3的直徑約1吋。 應用時將麻電器用水打濕,將電極2按壓在羊的鼻端,將電極3緊按於羊的臉部,放在眼的下  相似文献   

11.
兔化牛瘟病毒毒力脆弱,在室温及0—4℃冰箱或冰桶内保存,有效期均较短。因此过去保存种毒必须经常继代家兔,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为了减少继代次数,曾进行了病毒组织在低温冰箱内的毒力保存试验,兹将所得初步结果报告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迄今积累了令人信服的资料,证实肿瘤病毒对多种动物(鼠、家鼠、猫等)在白血病发生上的作用。并证实牛白血病病毒即C型肿瘤病毒是牛发生白血病的病原学因素之一,在试验感染时,牛白血病病毒能引起绵羊、山羊、仔猪的感染及家兔的特殊性消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无兔源地区应用兔化猪瘟弱毒疫苗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兔化猪瘟弱毒对山羊的感染试验,其经过和结果报告于下:(一)试验用材料试验所用的兔化猪瘟弱毒种毒和效检用的猪瘟强毒是中监所发给。结晶紫组织苗是四川兽医生物药品厂出品。试验用的山羊,年令不超过二岁,不分性别,选用体格健康,体温不超过39.8℃以上者。  相似文献   

14.
本社接到中国人民志愿軍李劍秋同志自戰地的來稿感到異常的興奮。我們最可愛的人,在抗美援朝的最前線,尚在不倦地学習蘇聯的先進技術,這種精种是更值得我們学習的。借此我們特別向志願軍同志們致以至高的敬礼。  相似文献   

15.
前言 1953—1954年参加了西藏科学工作队,对于西藏高原养羊事業經过調查而得到初步的了解,并采到一些毛样,已請紡織工業部纖維檢驗局分析了毛的細度。当时所經过的地区,仅限于西藏的中部和东部,至于西藏产羊的情况未曾調查,现將藏北牧区藏南农区綿羊的情况作一概括的介紹,其中特別举出藏南良种綿羊的性能,加以闡述,而且欠缺之处不少,仅供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宿主范围很广,其主要感染牛,也可以感染猪和羊。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表现为腹泻,病羊出现发热和腹泻症状,逐渐消瘦,最后会发生脱水死亡。本文通过对一例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治,加强对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认识,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59年是畜牧业大丰收的一年。以內蒙古自治区来讲牲畜淨增355万头,过去九年来每年平均淨增167万头,今年超过往年一倍以上。牲畜头数的迅速增加主要是貫彻了党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在牧业地区貫彻了牧业八項措施,即水(实現水利化、并网化)、草(建立飼料基地、打草、貯草和草原改良)、繁(配种繁殖、保护母畜、大搞四全和多胎多产)、种(品种改良)、管(加强飼养管理)、防(防疫、防兽害、消灭主要传染病)、工(工具改革,主要劳动实現半机械化和机械化)、  相似文献   

18.
绪言解放后几年来,用猪瘟结晶紫疫苗预防猪瘟,收到良好效果。但这种疫苗仍存在着以下缺点:保护率较低;产生免疫力慢;免疫期短。为此,进行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究。自1946年开始,H.Koprowski,J.A.Baker,J.R.Hudson,R.V.Johnston【’】  相似文献   

19.
(一)用四株猪瘟病毒感染家兔,从中选育出一株能适应于家兔同时减弱了对猪的致病力。这株猪瘟兔化毒自1954年初至1958年底已通过大耳白兔430代。家兔感染兔化毒仅发生体温反应,无其他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理变化。 (二)病毒在通过大耳白兔的过程中,家兔出现的热反应率,随通过兔体代数的增多而增高。1955年通过兔体120代,平均热反应率80%,定型热占63.75%,自80代往后,热反应率开始上升;1956年通过兔体100代,平均热反应率达92.96%,定型热占78.33%;1957年全年平均热反应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到1958年,平均热反应上升到97.97%,定型热反应占87.87%。显然较早期毒的热反应率为高。 (三)经由静脉接种,反应兔的定型热潜伏期平均为33小时。热稽留期平均为22小时左右,温差达1℃以上。轻热反应潜伏期平均为39小时左右,熱稽留期平均为18小时左右。病毒传代时,按连续每6—8小时测体温一次,就可掌握体温曲线。一般在接种病毒后,体温降达常温前后剖杀采毒。 (四)不同产地家兔接种病毒后,热反应率稍有不同,敏感的大耳白兔和长毛种兔,出现热反应率较高。 (五)兔毒经皮下、肌肉、口腔、鼻腔、静脉接种,都可使兔发生感染。不过经皮下、肌肉和口腔感染发生热反应率稍低;口腔及鼻腔接种的潜伏期,要延长到47—100小时。健康兔与感染兔同笼饲养14—15天,未发生接触感染。 (六)热反应兔的各种脏器中均有病毒。用兔滴定的毒价是:脾达10~(-5),淋巴结达10~(-4)—10~(-5),肺、胸腺达10~(-3),心肌达10~(-2),血达10~(-2),肝、肾10~(-1)—10~(-2),脑10~(-1)。无热反应兔的脏器中,也有与热反应兔相等的病毒,测定脾脏毒价也达10~(-4)—10~(-5),对猪免疫性同样好,证明兔毒确已100%感染家兔。 (七)用大耳白兔测知兔毒在反应兔体内存活期,在接种兔毒后第3—6天内,毒价维持在高峰,第7天开始降低,到第12天在兔体内已测不到病毒。 (八)感染兔在发热期內,白血球总数无变化,但出现淋巴球减少和中性白血球增多,消长时间与体温升降基本吻合,在体温恢复正常后,白血球分类比数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