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猪生长发育期血睾酮水平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限紫花苜蓿生产力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株高、分枝数、根颈直径、单株重量和产草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选择 52只幼龄貉作为试验动物 ,设计 2种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进行育成期配合饲料饲养育成试验。结果表明 ,2种日粮对试验貉体重、体长的增长影响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Ⅰ组貉每日所消耗饲料成本、总能和粗蛋白质低于Ⅱ组 ,Ⅰ组貉成活率 (92 3% )高于Ⅱ组 (88 5% ) ,故本试验以Ⅰ组日粮较佳 ,能满足幼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2003-2004年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清水县气象站紫花苜蓿Medicage sativa 2年栽培试验资料,分析了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育期所需用的气象资源与建植时间长短有关,建植1年的植株在播种-结荚期需用的光照、热量资源都高于建植2年的植株;结荚期以后,建植1年的植株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时间缩短,需用的气象资源接近或少于建植2年的植株。根系的伸长速度与地上枝叶的生长速度关系密切,生长最快的时段是在地上枝叶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的冬、秋季节,最缓慢的时期是分枝到刈割的枝叶旺盛生长期。根系生物量与10 cm地温≥0 ℃积温呈非线性关系,在积温≥3 500 ℃后生物量开始迅速增长;根系的含水量在10 cm土层地温≥0 ℃积温达到1 580~1 815 ℃及5 344~5 941 ℃时达到最大。在相同的时段内,紫花苜蓿的土壤水分利用能力远强于粮食作物,其100 cm 土层内的水分累积消耗量比麦田偏高30%,地下土壤干层迹线比麦田深40 cm,持续的时间比麦田长约120 d。  相似文献   

5.
选择52只幼龄作为试验动物,设计2种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进行育成期配合饲料饲养成试验。结果表明,2种日粮对试验貉体重,体长的增长影响组间呒显著差异,但Ⅰ组貉每日所消耗饲料成本、总能和粗蛋白质代于Ⅱ组,Ⅰ组貉成活率高于Ⅱ组,故本试验以Ⅰ组日粮较佳,能满足幼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贵州省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在不同生长高度收割时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产出量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有效利用牧草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在紫花苜蓿植株分别达到15、40、50 cm高度时进行收割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的方法,测定各生长高度收割时鲜草产量、水分含量、粗蛋白、粗纤维产量。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为40 cm时收割,各营养物质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在酸性土壤中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以酸性紫色土(pH值5.45),粘黄壤(pH值4.99)和砂岩黄壤(pH值4.30)为供试土壤,利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酸性粘黄壤和砂岩黄壤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生长与结瘤,而在酸性紫色土中,紫花苜蓿生长相对良好,且能正常结瘤;3种土壤不同的pH值水平是引起紫花苜蓿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酸性土壤的耐受性也不同,使紫花苜蓿品种间存在较大的生长差异。酸性粘黄壤和砂岩黄壤施用一定量的石灰,可提高紫花苜蓿生长高度,增加生物量的积累,且粘黄壤中根瘤数极显著增加;酸性紫色土经石灰改良后,部分品种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降低,所有品种的根瘤重显著下降;相比之下,酸性粘黄壤和砂岩黄壤不经改良没有种植紫花苜蓿的可能,酸性紫色土较适宜种植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华  曹致中 《草地学报》2005,13(4):354-355
主要研究了播种行距,灌水量,N、P、K肥施用量,植物生长延缓剂,微肥,干燥剂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简称苜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及其种群的生长冗余。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2014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草地研究所试验田开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试验数据,建立基于生理发育时间和生长度日的生育期模型,再利用气象站观测数据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从返青至分枝的发育基点温度为5℃;从分枝至现蕾为16℃;从现蕾至开花为18℃;从开花至结荚为23℃。以此为依据建立紫花苜蓿植株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以各生育期发育基点温度确定返青期至分枝期、分枝期至现蕾期、现蕾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结荚期所需的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 days,GDD)分别为38.18、90.16、76.6、23.96℃·d。参试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在1.1~2.72 d,相对误差(RE)范围在9.48%~17.87%,该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较为吻合,适用于紫花苜蓿生育期的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黄花苜蓿、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生育期总皂苷含量的变化,并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法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返青期到初花期的植株总皂苷含量为紫花苜蓿〉草原2号苜蓿〉黄花苜蓿,紫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极显著高于黄花苜蓿(P〈0.01);在盛花期和结荚期,草原2号苜蓿的总皂苷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成熟期黄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最高。紫花苜蓿与草原2号苜蓿在结荚期的植株总皂苷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生育期(P〈0.05),黄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选取体重在24~28kg的波尔山羊母羊75只,采用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用10%、20%、30%、40%的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60d。结果发现,5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则表现出升高的趋势;4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最低,为6.53。结果提示,波尔山羊饲粮中用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苜蓿草粉替代量为40%时波尔山羊生长性能表现较好,但饲料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适时收获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及提高硒肥利用率,探索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干物质累积和土壤有效硒变动规律,采用基施硒肥的方法,研究0、0.15、0.25、0.35、0.45、0.75和1.05kg/hm27种硒肥用量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干物质产量及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P0.05)提高各生育期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促进干物质快速累积,且干物质产量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施硒0.45kg/hm2干物质产量和累积速率最大;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盛花期最高;而干物质累积速率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峰值是分枝期和初花期,初花期最大;施硒对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和累积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无影响。施硒能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并与施硒量呈正相关,以施硒1.05kg/hm2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不施硒土壤。试验表明,分枝期和初花期是苜蓿干物质累积关键期,应特别注意此生育期田间管理;基施硒肥能提高苜蓿各生育期干物质产量和土壤有效硒含量,促进干物质快速累积,施硒0.45kg/hm2草产量最大,且盛花期收割能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取苗期抗旱性表现不同的12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采用防雨棚田间模拟干旱法,开展了苜蓿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中干旱环境的设置、鉴定指标与评价方法选取的研究。结果显示:紫花苜蓿从苗期开始进入胁迫状态,胁迫周期为全年生长季;筛选出适宜的鉴定指标为:生物量、株高和分枝数;采用抗旱指数法对苜蓿全生育期抗旱性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苗期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全生育期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苗期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苗期抗旱性鉴定周期短,便于操作,适合大量材料的抗旱性鉴定,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全生育期鉴定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可靠性强,可用于苜蓿实际抗旱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水平予以一定分析的基础上,论证提出了我国苜蓿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水平,走出“草粮争地”的误区,将苜蓿纳入农耕范畴和以企业为核心,带动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立5大苜蓿基地(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节水型苜蓿基地、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草地农业苜蓿基地、南疆温润盆地低产田提升改造苜蓿基地、东北低湿盐碱区土地改造苜蓿基地),种植33.33万hm2苜蓿,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共同构建我国北方荒漠化林草生态防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苜蓿发展的历史、苜蓿所含营养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和苜蓿的开发利用情况,并对苜蓿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学  吴建华  王志春  胡桂杰  周学超 《草业科学》2013,30(12):2035-2039
利用内蒙古赤峰地区3个监测站2005-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牧草监测数据,分析了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阿旗)、克什克腾旗(克旗)和巴林右旗(右旗)气象条件存在明显差异。阿旗较克旗和右旗混合牧草返青早,且枯黄晚,而克旗的干草产量(984 kg·hm-2)显著高于右旗(880 kg·hm-2)和阿旗(725 kg·hm-2)。克旗、右旗和阿旗的年降水量与牧草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0.727和0.613,因此年降水量是影响干草产量最主要的因子,通径系数分别为0.872、0.753和0.788,直接效应最为明显,说明内蒙古赤峰地区不同区域天然牧草产量的分异性主要因降水量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8.
就中牧一号、无棣苜蓿、阿尔冈金及金皇后4种紫花苜蓿在山东半干旱地区的苗期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国产苜蓿(中牧一号及无棣苜蓿)出苗率较高,而进口苜蓿(阿尔冈金及金皇后)苗期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绵羊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7.02±3.03)kg的萨福克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羊28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0.1%、0.2%、0.4%苜蓿黄酮。预试期7 d,正试期41 d。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对绵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②日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对绵羊血清中球蛋白(GLB)、天冬氨酸(ASP)、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HDL)、磷(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Ⅲ组GLB含量在第1天时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Ⅳ组ASP含量在第1和21天时显著低于Ⅰ组(P<0.05),BUN含量在第1天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HDL含量在第21天时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Ⅳ组P含量在第21天时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可调节绵羊脂类代谢,提高氮的利用率;维持体内能量代谢及平衡Ca、P含量;具有潜在的促生长功能;对肝脏功能无不良影响。建议绵羊日粮中苜蓿黄酮的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20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6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不添加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5%、10%、15%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紫花苜蓿鲜草平均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5%、1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以15%紫花苜蓿组最低(7.90元),5%紫花苜蓿组最高(8.17元)。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5%紫花苜蓿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5%紫花苜蓿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粗纤维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3个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对照组与3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15%紫花苜蓿组极显著高于5%紫花苜蓿组(P<0.01);血糖,对照组与3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15%紫花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紫花苜蓿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10%紫花苜蓿组与15%紫花苜蓿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紫花苜蓿组(P<0.05)。结果显示,仔猪饲粮中添加紫花苜蓿鲜草能提高仔猪增重,对血液理化指标无不良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适宜添加比例为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