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果表明,以对氯硝基苯、邻氯硝基苯等目标污染物或氯代硝基苯生产废水和模拟有机废水混合水样作为厌氧/好氧(A/O)序列生物处理反应器进水,通过逐步提高目标污染物浓度与负荷,可驯化富集得到转化、降解硝基苯类、苯胺类的厌氧与好氧污泥;除硝基苯类在厌氧段得到转化外,苯胺类也可得到转化与降解.处理氯代硝基苯生产废水的厌氧/好氧系统在控制COD<600 mg/L,HRT 44 h (A段20~24 h,O段22 h)的条件下,COD、硝基苯类(NAC)、苯胺类(AA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97.4%及98.8%, 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可达到GB 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对氯硝基苯、邻氯硝基苯等在系统中得到有效转化或降解.因此,厌氧/好氧序列生物工艺处理氯代硝基苯类生产废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有机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杨  王香玲  张壮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07-10009
综述了高浓度有机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原理、特点和各种生物反应器的工艺优缺点,并探讨了未来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生产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雅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98-14599
[目的]探讨新型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化粪池污水的效果。[方法]将A/O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有机结合,设计成新型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处理化粪池污水的效果,分析反应器各区间(缺氧区、好氧区、沉淀池、膜室)的污染物去除效能。[结果]COD主要是在好氧池被去除,其次为缺氧池,膜室对稳定出水水质起到重要作用,出水COD在50mg/L以下。好氧池是去除氨氮的主要功能单元,反应器出水氨氮在30mg/L以下;硝态氮浓度在好氧池最高,出水中硝态氮浓度在15mg/L以下,亚硝态氮小于1.0mg/L;在处理高氨氮化粪池污水时,整个反应器系统表现出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论]将A/O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有机结合,用于处理高氨氮化粪池污水,能够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极性很高的有机溶剂,由于其能溶解各种有机、无机、高分子类物质,因此被称为"万能溶剂",而广泛用于纺织、医药生产中。DMSO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有物化法、化学法和生化法,本文通过对生化法处理DMSO废水展开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对DMSO不同生物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取得效果,同时也探讨了生化法处理DMSO废水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证明生化法是一种经济可行的DMSO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有机有毒污染物(PAHs和PCBs)含量较高的城市污泥直接施用于农田会导致土壤和农作物的二次污染,由于这些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差,采用生物处理难以有效去除。通过~(60)Coγ射线4 kGy以上剂量辐照,可使污泥中的有机有毒污染物(PAHs和PCBs)降解65%以上,从而达到污泥农用标准或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6.
养猪场粪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粪污水进行分离、沉淀、曝气、生物滤池和添加微生物菌群有机物的降解对比试验,优选出了一套工艺流程,并在北京东广德猪场进行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优选出的以生物滤池为主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降解效率高、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管理方便。高速生物滤池的降解率可达90%以上,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有机物的降解率达到93%~97%。从系统运行水质监测结果来看,在保证粪污水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和猪粪(渣)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这种处理工艺将各个单一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处理与利用的系统工程,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啤酒是世界通用性饮料,深受消费者欢迎,消费量大,是世界产量最大的酒种。我国的啤酒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世界五大啤酒生产国之一。但我国多教啤酒厂尚未进行综合利用和废水治理,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国内外啤酒废水处理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中UASB作为一种高效厌养生物反应器在世界范围内被大量应用于啤酒工业废水处理并且运行非常成功。本文认真分析UASB工艺的特点以及啤酒工业废水水质的特点,表明整个工艺具有投资省、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UASB是目前国内外处理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采用厌氧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性含油污水的实验室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酸化可以调整污水pH值,并可提高可生化性,使整个系统的COD去除率提高,从而可以认为生物(水解)酸化-二级暴气沉淀是炼油含碱污水合适的生化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研究城市生物有机垃圾好氧和厌氧处理的生物降解能力,分析反应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研究好氧堆肥及厌氧消化反应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并得出相关结论:(1)堆肥过程中,箱体温度可以达到55℃以上,并持续3 d以上,达到无害化处理;堆肥过程中物料的pH值先降低后升高,最终稳定呈弱碱性,弱碱性pH值有利于提高土壤中阳离子交换能力,提高土壤肥力;(2)源分类后城市生物有机垃圾在堆肥处理的第一周减量化最明显,为21.23%,明显高于后2周,好氧生物降解率平均为63.20%;(3)沈阳市源分类生物有机垃圾实验室沼气产量为619 m3/(t VS),其中甲烷浓度平均为54.36%,沼气生物能为19.52 MJ/m3,厌氧生物降解率为70.14%。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下水稻土有机碳固持形态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为期30年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选用不施肥(CK)、化肥氮磷钾配施(NPK)、NPK配施低量有机肥(NPKM7/3)、NPK配施中量有机肥(NPKM5/5)、NPK配施高量有机肥(NPKM3/7)五个处理,通过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分析土壤有机碳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非保护、物理、化学、生化、物理-化学及物理-生化保护组分的碳含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机制。结果表明,除了非保护的轻组和微团聚体内闭蓄态的粘粉粒组分外,其他组分的质量比例在各施肥处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有机无机配施(NPKM7/3、NPKM5/5、NPKM3/7)下,总有机碳含量(19.1~25.0 g·kg-1)、非保护的粗颗粒有机碳(cPOM)含量(8.41~12.7 g·kg-1)及物理保护的微团聚体有机碳(6.41~6.62 g·kg-1)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对化学、生化、物理-化学及物理-生化保护态的有机碳含量无显著性影响,表明非保护的cPOM及物理保护的微团聚体(μagg)对施肥的响应最敏感。相关分析表明,cPOM、物理保护的μagg及其闭蓄的细颗粒有机碳(iPOM)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方程的斜率表明有机碳变化引起了组分变化,其中:土壤总有机碳变化引起的cPOM变化率最高(50%);土壤总有机碳积累引起物理保护的μagg及其闭蓄的iPOM碳组分变化率为12%;生化保护的非酸解粘粒和物理-化学保护的酸解的粉粒虽与土壤总有机碳显著相关,其变化率仅为2%~3%;其他各保护机制下的组分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在现行种植和管理制度下,供试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主要以cPOM及μagg有机碳的形式积累,土壤化学、生化、物理-化学及物理-生化保护碳组分可能已经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指出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目前在提高传统的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效能,开发毒害性化合物在生物处理技术,污染场地的生物补救和修复技术,研制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用于环境治理的向生物制剂等方面,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潜力,将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渭北旱地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苹果树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单施生物炭(B)、单施有机肥(OF)和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B+OF)4个处理。通过3a野外果园定位施肥试验,分层采集0~100cm土层的土样,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施生物炭或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均可显著增加0~40cm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在0~20cm表层土壤中,与CK相比,B、B+OF处理ROC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5%和58%。B+OF、B及OF处理0~20cm土层中,土壤颗粒P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增加0.44、0.24和0.138g·kg~(-1)。B+OF、B及OF处理耕层土壤T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提高60.1%、38%和6.5%。土壤pH由7.49(CK)增至7.89(B)和7.79(B+OF)。各处理的株高、茎粗和1a生枝条长度均显著高于CK,B+OF、B及OF处理的株高分别较CK提高26.4%、19.4%和15.7%,主干直径分别比CK增大49.5%、12.9%和5%。施肥处理均有利于苹果树成花,其中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成花量最高。与CK相比,B+OF、OF和B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3.3%、33.6%和20.4%。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有助于苹果植株生长及产量提高,其中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生物炭与有机肥混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农田常见土壤环境过程对生物炭的老化作用及吸附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水稻秸秆为原材料,分别在300、500℃和700℃下限氧热解制备3种初级生物炭,并将其进行酸洗、氧化、水洗及根系分泌物老化等处理,研究不同环境过程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和其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强酸、H_2O_2、植物根系分泌物以及水洗等老化处理的生物炭无机组分比例均下降,引起有机组分比例增加,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增大,且老化处理所引起的生物炭性质变化的程度为强酸H_2O_2≈植物根系分泌物水洗。初级和老化生物炭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等温吸附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对DBP的吸附能力均强于DEP。老化处理显著提高了中高温生物炭(500℃和700℃)对PAEs的吸附,且强酸老化效果显著强于H_2O_2、植物根系分泌物及水等老化处理,这是由于中高温生物炭中高含量无机组分易被酸洗去除并释放一部分有机吸附位点和被堵塞的孔道,增加了PAEs吸附位点的可及性。因此,中高温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中常见塑化剂具有更强的吸附固定潜力,在使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土壤环境过程和理化性质以及目标污染物,以引导生物炭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查磷素回收方法出水中的磷素残留量对后续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选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畜禽养殖沼液为处理对象,探究水质磷素缺乏情况下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运行效果及稳定性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对于稳态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在进水磷素缺乏和充足两种情况下MLVSS/MLSS比值分别为94%±4%和92%±2%,表明两个系统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是磷缺乏会导致颗粒污泥的微生物聚集稳定性降低,在磷充足情况下Zeta电位为(-7.37±1.23)m V,在磷缺乏情况下Zeta电位为(-10.5±1.27)m V。此外,在进水磷素缺乏和充足两种情况下,系统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比降解速率分别为(110.03±0.48)、(132.23±0.31)mg NH+4-N·g~(-1)VSS·c~(-1)和(117.64±0.08)、(150.43±0.13)mg COD·g~(-1)VSS·c~(-1),即在磷充足的情况下颗粒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有机污染物与氮素去除效果。由此可见,好氧颗粒污泥在处理畜禽养殖沼液时,化学除磷方法优化设定应考虑其出水磷素含量对后续生物法稳定性的作用影响,才可保证处理过程中集成工艺对有机质与氮素的处理效率及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好氧生物法-吸附法协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废水CODCr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经好氧生物法处理,CODCr的去除率为94.7%;好氧生物法处理后的废水经吸附法处理,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1.3%和93.4%;经好氧生物法-吸附法协同处理后,废水CODCr由4 340 mg/L降至43 mg/L,CODCr的去除率为99.0%,废水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一、技术原理(一)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概念微生物菌剂与作物秸秆,在一定设施条件下发生连锁式生化反应,将秸秆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CO_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养料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无污染的目的。这种利用秸秆产生生化反应的设施称为秸秆生物反应堆。(二)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构成及形式1.秸秆反应堆的构成。植物秸秆、辅料(麦麸、谷糠、饼肥等)、反应堆专用菌剂、植物疫苗、开沟  相似文献   

17.
秸秆粪便生物水解好氧堆肥处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粪便生物水解好氧堆肥处理工艺。[方法]采用序批式混合堆积水解处理、渗滤液A2/O处理循环利用和日光温室好氧条垛堆肥系统工艺,配以强制增氧和拌混装置,以克服静态堆肥水分、温度无法调控和堆腐不均匀等缺陷。[结果]含水率、pH值和温度的变化基本与传统的堆肥参数变化一致;堆肥周期可缩短至10~11d;10d内水溶性有机碳和水溶性总氮降解50%以上,烟草发芽率大于60%。利用熟料生产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其配料比例可达40%~60%。[结论]该研究中堆肥熟料产品性质稳定,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谈氧化塘法处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一好氧联合处理、生态工程等。对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这种微利行业来讲,若在养殖场附近有废弃的沟塘、可利用的旧河道、无农业利用价值的荒地且能满足净化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自然生物法中的氧化塘处理,会产生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高浓度渗滤液进行生化处理具有局限性,尤其对在初期无法完全降解渗滤液中难降解的特殊有机物质,需对菌种污泥进行驯化。该研究基于实际工程案例,总结2个月渗滤液生化处理技术工程中初始调试期的污泥培养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参数控制。菌种污泥含水量80%左右,采用低负荷培养驯化的模式,按照先好氧后厌氧培养的顺序,驯化初期的原水稀释倍数为10倍,生化内回流比为3,控制生化池碳氮比为5∶1,在污泥培养驯化期间注意调控硝化及反硝化池中的pH、温度、碱度、溶解氧等环境影响参数。经过调试后,生化处理系统出水水质为NH3-N 12~27mg/L、CODcr 58~107mg/L、pH 6.8~8.0,出水水质满足后续MRB工艺要求[1]。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均为最高;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PC1将生物复混肥与其他处理明显区分,生物复混肥处理分布在PC1的正方向,其他处理分布在PC1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分别为72.74mgglucose·g-·1(24h)-1和1.15mgNH3-N·g-1·(3h)-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