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安、济源等12个退耕还林重点县120户退耕农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生活设施状况、经营土地情况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的跟踪调查得出:退耕农户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务工和从事副业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是退耕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补助在家庭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为1.7%~5.6%。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遵循的是“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经济效益来说,它仅仅与退耕农户发生关系,属个体行为。可是退耕还林是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其次,国家投入大  相似文献   

3.
在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实施情况及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退耕区退耕农户退耕还林前后收入、粮食产量、劳动力转移等变化情况以及补助到期后退耕农户收入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现行政策及制定补助到期后续政策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丹江口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针对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007年8月,国务院以(国发[2007]25号)发出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制定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政策,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根据我市实际,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方面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阶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城、黎平、望谟、关岭、麻江、黔西、龙里、习水、开阳、铜仁10个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重点县107个固定样地户主共91户退耕农户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同时结合10个县面上统计数的分析及其典型县204户退耕农户的典型调查,对监测区退耕还林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区环境效益经济值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退耕农户收入增加,粮食总产量稳定;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织开展全市13个退耕地还林工程县(市)区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调查,总结了各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摸清了困难乡村和困难退耕农户的分布及户数,分析了导致困难退耕农户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困难退耕农户摆脱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典型抽样、问卷和访谈方法对安顺市西秀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问题进行调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区退耕农户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心态,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经济社会效益监测的方法,遴选典型固定监测对象,以逐年度入户调查的方法,调查退耕农户收入、消费支出,与退耕前1998年基础数据对照,量化分析退耕还林在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对龙山县退耕还林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地方利益唯上是影响项目稳定的主要隐患,行政推进、提速退耕、平缓坡退耕并返耕是其主要表现。调整计划,依法严格管理,发展后续产业,落实退耕还林地生态补偿,提高退耕农户林业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退耕还林县和调查人员的分布布局,对西北六省793个退耕还林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果巩固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研究发现,西北地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进展顺利,受到农户拥护,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存在以下问题:农村林权制度改革的参与不活跃,要继续深入;后续产业开发滞后,须加速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不够,须继续加强;退耕地经营粗放,须加大技术投入并进行集约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探究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高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收入以及缓解退耕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明确该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探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剔除城镇住户、流动人口样本以及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后保留7 150户农村住户样本,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分别估计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用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升退耕农户收入水平,基于收入类型进一步剖析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明确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基于反事实假设,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参与退耕显著增加了一般贫困退耕农户和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效应表现为,与未参与退耕的反事实相比,参与退耕的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增加15.9%和18.6%;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现为,非贫困农户、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提高了4.0%、7.9%和24.6%。【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可增加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其中,通过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对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均有正向间接影响,且随着贫困程度的加深,间接效应越大。因此,对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和非农生产就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利用工程资金,可为实现工程增收和减贫目标及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6县退耕还林农户收益分析及增收对策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珍  文冰  王伟  娄玉娥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31-134,138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6个地(市)退耕农户进行调研,对农户的林业收入状况、在退耕地所经营的林业项目以及退耕面积与收益等3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农户的林业收入有高型、中高型、中等型、偏低型以及低下型5种类型.对退耕还林发展林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促进当地林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灵台县为例,通过对样本农户多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农民收入和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改善了广大退耕农户的生活条件,而且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林业》2011,(4):14-15
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已进入巩固成果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农业优惠政策的冲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我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一、巩固退耕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通过深入调研,认为目前影响我省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退耕还林政策比较优势下降,影响退耕农户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农林复合经营在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云南省退耕还林存在着造林树种及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情况,认为在退耕还林中要保持农户长久、高度的积极性和保证长远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全面推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让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成为退耕还林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自2001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省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生产生活得到改善。但近些年来,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与种粮效益相比过低,部分退耕林木发生病害影响农户木材收益,退耕土地性质变更迟缓且缺乏法律保障,这些问题使保护和巩固全省的退耕还林成果面临严峻形势。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在调整宏观政策、科学经营利用、强化权益保障等方面,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长效机制,并建议结合本省实际纳入地方法规给予保障,使退耕还林为全省的生态建设、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雄 《河北林业》2007,(5):20-21
平山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退耕农户对林木管护不重视,树木生长缓慢,长时间不能产生效益,形不成新的产业化链条,只靠国家补贴维持生计,农户的长远利益缺乏保障。及早制定完善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的退耕还林长远规划和后续保障措施,促进退耕还林快速取得多重效益,向产业化发展,是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事关退耕还林工作的成败,也是能否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盆周山区平武县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补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补偿的依赖程度有区域性,生态补贴缓解了农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生存压力,退耕农户利益得到持续保障是稳定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因素;农户对还耕地中林木处置权的实现感到困难,"成效验收"生态补偿模式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退耕生态补偿的调整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对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策本身缺陷和执行偏差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风险、退耕农户生计风险与生态风险严重威胁着退耕还林的成果,应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竞争、质量监督等长效机制,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和补植补造等方面来切实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使退耕还林的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林草植被面积,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的危害,做出了退耕还林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9年来,造林绿化面积过亿,退耕受益农民过亿。这项伟大的工程,生态效益明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由于解决退耕还林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