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西黄脊竹蝗严重发生的成因及可持续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江西黄脊竹蝗的发生危害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发生成因,气候异常、海拔高度、管理粗放、简单的林分结构、防治不当是引起黄脊竹蝗严重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实现黄脊竹蝗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安化县黄脊竹蝗防治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化县实际情况,阐明了安化县黄脊竹蝗防治现状,找出了安化县黄脊竹蝗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深入了解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准确掌握虫情,把握防治时机,从卵、未上竹跳蝻、上竹跳蝻和成虫等方面对黄脊竹蝗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湖南桃江黄脊竹蝗食叶量与危害叶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脊竹蝗为观察对象,通过套笼,每日套换新叶饲养黄脊竹蝗,测定出雌蝗食叶量、雄蝗食叶量、各龄期食叶量,以及黄脊竹蝗逐日食叶量与危害叶量。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黄脊竹蝗在安化县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其生活习性从找产卵地、清理林下植被、粘虫胶选择、防治时间、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技术;分析了粘虫胶对黄脊竹蝗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粘虫胶防治竹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迁入型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迁飞路径及潜在适生区分布,基于2020年云南省黄脊竹蝗监测防治区数据结合云南省地形,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HYSPLIT)在线轨迹分析模型,模拟分析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迁飞轨迹;采用云南省黄脊竹蝗的位点分布和全球气候数据库(WorldClim)历史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黄脊竹蝗在云南特有的高山河谷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和西南季风的助力下,由南部低海拔地区沿着河流及衍生地带逐渐向北迁移扩散,主要路径为勐腊和江城—宁洱—墨江—元江—新平—双柏;黄脊竹蝗可在云南大部分地区生存,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滇南及主要的河谷或峡谷(怒江、澜沧江、礼社江、元江、金沙江、南盘江、云岭山脉南段)周边。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适生分布的限制生态因子;云南特有高山河谷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气候因子对迁入型黄脊竹蝗迁移过程的时空分布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西南季风助推了迁飞型黄脊竹蝗深入云南内地。  相似文献   

7.
黄脊竹蝗是楠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1997年5月~10月,我们通过用林丹烟剂放烟,烟雾机放烟和竹腔注射化学农药防治黄脊竹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竹腔注射适量的化学农药防治黄脊竹蝗,效果最好,防治最彻底。  相似文献   

8.
正黄脊竹蝗与竹双色绿刺蛾是竹林的主要虫害,是广西竹林常发性的害虫,为竹林重点监测与防控对象。黄脊竹蝗是广西竹林第一大害虫。在广西,竹双色绿刺蛾常与黄脊竹蝗等害虫同时或间隔发生。两种害虫常大面积吃光竹林,严重影响竹林生长,甚至导致竹株死亡,竹双色绿刺蛾还影响人体健康。黄脊竹蝗黄脊竹蝗属直翅目蝗科,俗称竹蝗、蝗虫、飞蝗等,因背脊有一条黄带而得名。成虫身体呈绿色,长约33毫米,雄虫略小一些。其头尖削,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越向后越宽大。卵实  相似文献   

9.
注重综合防治控制竹蝗危害@郝宗信@叶萌¥江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站黄脊竹蝗,综合防治,分类施策注重综合防治控制竹蝗危害郝宗信叶萌(江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南昌330006关键词:黄脊竹蝗综合防治分类施策黄脊竹蝗是江西毛竹产区为害最烈的食叶害虫,常使生产蒙受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南平市黄脊竹蝗空间分布和发生趋势,选取南平市2001—2021年黄脊竹蝗发生面积作为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Ma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平市黄脊竹蝗发生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平市的南部和北部,占总面积的89.8%。南平市黄脊竹蝗年均发生面积约1674 hm^(2),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延平区、武夷山市和顺昌县发生趋势下降不显著,建阳区和建瓯市发生趋势下降显著,邵武市发生趋势上升不显著,浦城县和松溪县发生趋势上升显著。黄脊竹蝗发生趋势在2007—2008年发生突变,突变前黄脊竹蝗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突变后黄脊竹蝗发生呈持续下降趋势,2008—2010年下降趋势不显著,2011—2021年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经20多年一线竹蝗测报工作的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一条将竹蝗各虫态的发育变化过程与测报区域的立地条件、物候特征及农事季节相结合的测报途径.为宜春市乃至全省气候环境相近的山区的竹蝗预测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选用杀虫双水剂、高效氯氟氰菊脂微胶囊、噻虫啉微胶囊、乙酰甲胺磷等4种农药喷雾防治集中交尾、打孔成蝗试验。结果表明:以18%的杀虫双兑水15倍,提前防治成蝗于其选定的集中产卵(地)处的效果最好,其成本最低,毒性最低。进一步大面积应用试验,也证实了这一方法治蝗是简便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飞机超低量喷洒长效壁垒防治黄脊竹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B-8480型飞机超低量喷洒1%和2%长效壁垒防治黄脊竹蝗。结果表明:两种剂型都具有高效、快速、持效的特点,但2%长效壁垒持效期更长,防治更彻底。两种剂型用量(与水比例为1:3)均能持续有效地控制黄脊竹蝗的大发生,同时对竹蝗天敌红头芫菁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严重危害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06—2009年在桃江县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基本摸清了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该虫在湖南省桃江县一年仅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羽化成虫,8月上旬开始交尾产卵,9月下旬成虫大量死亡。该虫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卵期主要天敌为红头豆芫菁、黑卵蜂;成虫期主要天敌为鸟类、寄生蝇等。  相似文献   

15.
黄脊竹蝗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 Tsai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黄脊竹蝗是竹林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它食谱广、取食量大、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因而造成损失非常严重。黄脊竹蝗在所有分布地区均为1年1代,以卵在土表下1~2cm深的卵囊中越冬。在我国从南到北于4月中旬到6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5龄,平均每龄龄期约10d左右。传统方法对竹蝗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人们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加大,农药防治竹蝗逐渐向无公害型转化。生物防治技术也应用到竹蝗的防治中来。从发酵人尿中提取活性成分,合成引诱剂对黄脊竹蝗的成虫进行引诱试验,为黄脊竹蝗的防治探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绿僵菌粉剂和绿僵菌油悬浮剂与杀虫双对黄脊竹蝗的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能有效地控制黄脊竹蝗的虫口密度,对防治3龄前跳蝻效果最好,11d后达防治高峰,且对林间天敌和植被无毒害作用,是一种环保有效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主要森林害虫发生面积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马尔可夫链和灰色系统GM (1,1)预测模型对宁化县 2种主要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和黄脊竹蝗的年度发生面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 :马尔可夫链对马尾松毛虫和黄脊竹蝗发生面积预测效果较好 ,灰色系统GM (1,1)预测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效果较好 ,而对黄脊竹蝗发生面积预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黄脊竹蝗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楠竹纯林内设置标准样地,观察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同时选用不同剂型的不同药剂,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对黄脊竹蝗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跳蝻上竹时间长达1个月,1~2龄跳蝻主要在杂草、小竹、灌木向阳的的叶面和枝条上群栖,也爬上竹杆;3龄跳蝻后全部上大竹顶梢取食竹叶.室内喷药1h后,施水剂农药的处理跳蝻死亡率达100%,喷施粉剂农药死亡率约90%;5h后,死亡率都达100%.野外喷水剂农药的处理,3d后有跳蝻上竹,对喷药后出土的跳蝻没有效果;喷粉剂农药的林地内5~7d后有跳蝻上竹,在未下雨的情况下,7d内,喷粉剂农药对跳蝻依然有效果;竹杆涂上避拒剂,跳蝻不上竹;粘虫胶能有效地粘住上竹的跳蝻.1~2龄跳蝻在地面活动时间长,上竹时间长,地面或竹杆上施药,作业方便,是除治竹蝗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9.
黄脊竹蝗应急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年连续观察发现,黄脊竹蝗不断适应气候环境和立地条件的变化,逐步形成一些新的发生特点。文章介绍了查卵挖卵、扑打跳蝻,选用16%灭幼脲增效粉剂防治低龄跳蝻,选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药物防治高龄跳蝻和成虫等应急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