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失水胁迫对切花月季‘贝拉米’ 内肽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度耐失水胁迫切花月季品种‘贝拉米’(Rosa hybrida ‘Belami’)为试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30 h失水胁迫处理后复水并瓶插,研究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胁迫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复水后处理花瓣仍高于对照;失水胁迫提高了内肽酶活性,复水后,在碱性条件下仍高于对照,在酸性条件下却低于对照。失水胁迫可能启动了新型内肽酶种类。  相似文献   

2.
以瓶插期开花进程不同的切花月季萨蔓莎和贝拉米为试材,探讨了切花月季开花进程差异与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进程中萨蔓莎花瓣起主导作用的是pH 10下的内肽酶,贝拉米花瓣中起主导作用的是pH 6下的内肽酶,且前者活性远高于后者的.开花进程中花瓣金属蛋白酶在萨蔓莎中一直存在且活性较高,而在贝拉米中逐步被启动,初开期表现活性且随开花进程而增大;花瓣巯基蛋白酶在萨蔓莎盛开之前存在,之后活性消失,而在贝拉米盛开之后活性升高;花瓣酸性丝氨酸蛋白酶在二者中活性均基本不变,但整体上在萨蔓莎中的活性高于贝拉米的;花瓣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在盛开期前萨蔓莎中的活性远高于贝拉米的,盛开后相反.由此推测,初开期金属蛋白酶的诱导差异及盛开前后巯基蛋白酶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差异可能与二者开花进程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切花月季失水胁迫耐性差异与内肽酶活性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用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Samantha’和中度耐失水胁迫品种‘Belami’, 采用带枝花和离枝花两种形式, 在22~25℃、RH 30%~50%、80μE·m - 2 ·s- 1荧光灯照光条件下进行了0~60 h的失水胁迫处理。结果显示: ①失水胁迫中花枝弯颈率的增加, ‘Samantha’快于‘Belami’, 同一品种带枝花快于离枝花, 但复水后恢复率的降低前者慢于后者, 同一品种带枝花慢于离枝花。胁迫过程中, 带枝花、离枝花都出现了恢复率快速降低的拐点, 前者晚于后者。对应于花枝复水恢复率快速降低的拐点, 水势值同一品种的带枝花、离枝花基本相同。②两品种花瓣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是带枝花、离枝花快速上升的转折点与其相应的复水率迅速降低拐点相吻合。③胁迫诱导的花瓣内肽酶活性上升, ‘Samantha’明显晚于‘Belami’, 同一品种带枝花早于离枝花。两品种带枝花和离枝花花瓣内肽酶活性诱导上升的转折点与其相应的复水恢复率迅速降低拐点相一致。④胁迫诱导引起的花瓣中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均是‘Samantha’显著低于‘Belami’。由此推测, 切花月季品种间失水胁迫耐性差异可能与胁迫对花瓣中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诱导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切花月季‘萨蔓莎’和‘加布里拉’失水胁迫耐性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不同失水胁迫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 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萨蔓莎’和不耐失水胁迫品种‘加布里拉’的瓶插寿命缩短百分比、鲜样质量损失率、相对电导率、花朵乙烯生成量都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叶片、花朵水势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萨蔓莎的变化幅度比加布里拉小。中度失水胁迫的叶片和花瓣SOD、POD 活性高于轻度和重度胁迫。两个品种的叶片气孔阻力没有明显区别。瓶插期间,相同失水胁迫时间, 萨蔓莎复水恢复能力比加布里拉强。讨论了月季切花上述参数与失水胁迫耐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乙烯对不同切花月季品种开花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以研究乙烯在月季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中的作用为目的, 以14 个切花月季品种为试材, 首先探讨了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不同乙烯变化类型切花月季品种的开花和衰老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类似非跃变型切花‘唐娜小姐’表现出典型的非跃变型切花的特征, 但是类似跃变型品种和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却有复杂的表现, 分别表现为促进、抑制和不敏感。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类似跃变型品种‘萨蔓莎’和‘红衣主教’、类似非跃变型品种‘唐娜小姐’以及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黄金时代’乙烯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萨蔓莎’和‘红衣主教’分别表现为乙烯的自我催化和自我抑制。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类似非跃变型品种‘唐娜小姐’的乙烯生成量无影响。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黄金时代’, 表现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这些结果说明月季切花对乙烯的反应非常复杂, 在开花衰老进程中呈现不同乙烯变化类型的品种对乙烯的反应差别很大, 不能简单地根据内源乙烯生成量的变化动态对不同的切花月季品种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6.
切花月季品种水分胁迫耐性差异及忍耐极限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月季切花水分胁迫24h后瓶插寿命缩短百分比为衡量基准,比较了17个切花月季品种对水分胁迫的耐性,结果表明:瓶插寿命缩短百分比,雅典娜、萨蔓莎、金徽章和红衣主教4个品种在10%以下,为耐性品种;贝拉米、金牌、天使、黄金时代、红胜利、火鹤、玛丽娜、坦尼克和红成功9个品种为11%-50%,为中度耐性品种;加布里拉、默西德斯、外交家和唐娜小组4个品种在50%以上,为不耐品种,以瓶插寿命、鲜重损失率及花朵和叶片水势为水分胁迫程度的生理指标。分别对萨蔓莎和加布里拉两个品种的水分胁迫忍耐极限进行了探讨,证明萨蔓莎比加布里拉具有更强的保水能力和对失水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7.
月季切花衰老期游离氨基酸变化动态初探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高勇 《园艺学报》1991,18(4):369-370
氨基酸与蛋白质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命物质,它们与植物器官的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报道郁金香、香石竹和月季切花衰老时花瓣中蛋白质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月季切花瓶插期总游离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含量上升。然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每一种氨基酸除作为蛋白质的构成组分外,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如甲硫氨酸是乙烯合成的前体,而乙烯是促进切花衰老的最重要激素。本文对月季切花采后各种氨基酸的变化动态进行测定,以期弄清氨基酸在切花衰老中的作用。 材 料 与 方 法 供试品种有‘意中夫人’、‘X夫人’和‘新星’。当花朵最外2—3枚花瓣开始外翻时采收。将花枝分别插于蒸馏水和保鲜液(2%蔗糖 250ppm8-HQ 500ppm柠檬酸 25ppmAgNO_3)中。  相似文献   

8.
月季切花瓶插期生理变化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高勇 《园艺学报》1990,17(1):71-75
月季切花瓶插期间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在瓶插初期增加,后期下降。采后花瓣中总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碱性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游离酸性氨基酸在瓶插前期变化波动不定,但当花瓣衰老时急剧增加。保鲜剂处理(2%蔗糖 250ppm8-HQ 500ppm柠檬酸 25ppmAgNO3)能降低氨基酸的上升幅度。花瓣衰老过程中游离氨含量和组织pH值上升,花青素含量下降,保鲜剂处理能阻碍游离氨和pH值的增加,但加快了花青素下降的速率。本文还讨论了切花衰老时花瓣蓝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抗坏血酸提高月季切花失水胁迫耐性与增加APX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amantha’品种为试材, 确定了适宜的抗坏血酸(AsA) 预处理浓度, 探讨了As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抑制剂(对氨基酚, β-aminophenol) 预处理对花瓣中相对电导率、AsA含量以及APX活性的影响。与未经失水胁迫的切花月季相比较, 失水胁迫处理抑制切花的开放进程, 缩短了瓶插寿命。AsA 1 000 mg·L - 1预处理可有效地改善花朵的开放状况, 显著降低花瓣中相对电导率的增加, 明显提高花瓣中AsA的含量和APX活性。500 mg·L - 1 β-aminophenol预处理则起到相反的效应。结果说明,AsA对‘Samantha’月季切花失水胁迫耐性的改善与花瓣中APX活性的提高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阳韶昆  蔡璇  邹晶晶  王彩云 《园艺学报》2012,39(10):1967-1974
 以自然栽培条件下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柳叶金桂’花瓣为试材,对其铃梗期、初花期、盛花期、盛花末期和萎蔫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的活性和种类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伴随开花进程,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持续上升37 ℃,最适pH为8.0;分光光度计法及底物胶电泳法检测时均发现,桂花开花与衰老过程中,花瓣总蛋白酶活性持续上升,在盛花末期达到峰值,至萎蔫期迅速下降;利用专一性酶抑制剂检测到花瓣衰老过程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3种蛋白酶,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最强,约占总活性的65% ~ 75%;花瓣蛋白酶检测的最适温度为,是影响桂花花瓣衰老最主要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11.
牡丹开花和衰老期间花瓣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品种‘洛阳红’和‘胡红’为材料, 研究了花开放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伴随花瓣的迅速生长展开, 总可溶性糖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己糖(葡萄糖和果糖) 含量显著增加, 盛开后己糖水平达到最高, 而蔗糖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己糖和蔗糖降解指数(SDI) 与花枝质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花瓣酸性转化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 开花过程中活性逐渐升高, 开放后逐渐下降。经主成分回归分析, 可溶性糖的代谢依赖于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共同作用。结果提示, 牡丹花瓣中己糖的积累在花开放和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石竹花瓣衰老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姜微波 Mayak  S 《园艺学报》1997,24(4):369-372
当乙烯处理香石竹花瓣使之发生衰老时,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进行乙烯处理的12h内,花瓣中各蛋白质组分及35S蛋氨酸标记蛋白质的降解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在乙烯处理花瓣引起衰老的起始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不是主导因素,而是衰老过程中的继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刘建新  赵国林 《园艺学报》2005,32(4):722-726
 研究叶子花和毛叶子花在开花后苞叶中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丙二醛(MDA) 含量, 超氧阴离子(O·2 ) 产生速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 乙烯生成速率和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花的开放和衰老, 苞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多胺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先升后降, 氨基酸含量持续增加, 末期下降, O·2 产生速率和MDA含量逐渐升高, 乙烯生成速率呈跃变型变化特征。两种叶子花苞叶的衰老过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