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60Co-γ射线照射烟草优质感病品种的花药作为诱变手段,用烟草黑胫病疫霉菌粗毒素为筛选剂,对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突变体细胞的筛选.试验表明:毒素对烟草愈伤组织的存活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毒素浓度提高而加强,同一浓度对不同品种也存在着差异.综合毒素浓度对烟草愈伤组织抑制、增殖程度及筛选的有效性,初步认为:筛选红大和K326抗黑胫病突变体细胞的最适粗毒素浓度分别为30%和45%.所筛选出的抗病突变体细胞,其细胞水平的抗性与再生植株的抗病性鉴定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用黑胫病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结合辐射诱变技术,从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抗毒素的愈伤组织,并对其再生植株及其M2代进行抗病性鉴定、选育。目前已获得6个高抗黑胫病的细胞突变株系,且抗病性状表现稳定,并建立了一套烤烟抗黑胫病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是开发新抗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用黑胫病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 结合辐射诱变技术, 从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抗毒素的愈伤组织, 并对其再生植株及其 M2 代进行抗病性鉴定、选育. 目前已获得6 个高抗黑胫病的细胞突变株系, 且抗病性状表现稳定, 并建立了一套烤烟抗黑胫病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是开发新抗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试管中筛选烟草抗黑胫病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烟草体细胞愈伤组织与烟草黑胫病菌共同培养,在209块G_(140)烟草体细胞愈伤组织中有1块长出抗菌突变系,离开选择压力后经3次140天继代培养仍能表达抗性。用烟草黑胫病菌接种在单倍体试管苗上,从546株八大香单倍体试管苗中筛选到1株(代号RB_1)、从2431株小黄金1025单倍体试管苗中筛选到2株(代号RS_(1.3))抗病突变系。初步鉴定RB_1、RS_(1.3)、的抗病性均超过其亲本和高抗品种G_(140);取RB_1、RS_(1.3)叶片培养,其体细胞无性系植株群体仍具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粗毒素高产培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烟草黑胫病粗提毒素对烟草叶组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相似,不同生理年龄烟叶以及同一生理年龄不同品种的烟叶对毒素的敏感性不同。高压灭菌法和抽滤灭菌法所得到粗提毒素无明显差异。土豆600g/ L,糖50g/ L,硫酸铵3g/ L,硫酸镁0.8g/ L,培养时间24d 为最佳的粗毒素高产培养条件。菌丝干重与毒素产量高低无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筛选烟草抗黑胫病细胞突变体的粗毒素浓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黑胫病严重影响烟草的生产,是一类毁灭性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无公害烟叶概念的提出,降低农药残留,减少农药使用,提高烟叶品质,成为烟叶生产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强抗病性烟草品种的选育上.采用细胞突变体筛选与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烟草黑胫病无菌粗毒素对两个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云烟8...  相似文献   

7.
运用病菌毒素筛选芦笋愈伤组织突变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烟草种质的抗病性,利用有病连作烟田作病圃安排田间试验,待发病后进行病害调查,据抗性划分标准确定供试品种和种质资源抗病性。结果表明(表2),黑胫病的盛发期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或6月上旬至7月上旬。供试材料中,K326和 NC2514两份为抗病品种,筑波 1号、Islangold,CV78-5、密叶尖、金星 6007、大红星、晋太 7615、CV78-4、乌江 1号、CV16-2、大柳叶 2014、落地黄和 DarisSpecial为中抗品种,中感品种有Q1236:HicksQ46、长把黄光板和红大,感病品种为许金 7号、柳叶尖和 BlackShankResistant。各鉴定品种抗、感病间差异极显著(P<0.01)。抗病品种 K326和 NC2514,中抗品种筑波 1号、Islangold、CV78-5、密叶尖、金星6007、大红星、晋太 7615可用做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毕节8个县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土壤样品122份,共分离到细菌菌株630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到31株对烟草疫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再次筛选表明5株细菌菌株在室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1107为芽孢杆菌属短小芽孢杆菌,7403、1205、1601、5801为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0.
烟草黑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烟草黑胫病病原菌形态及生理、发病规律、致病机理以及我国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植物源药剂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烟草黑胫病菌的田间群体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云南省不同烟区采集不同生态条件的土壤标样,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和叶片诱饵法分离烟草疫霉并进行群体数量及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不同生态的土壤中烟草疫霉群体数量及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连作田、低湿地、感病品种栽种地等土壤中烟草疫霉的群体数量大于轮作田、高燥地、抗病品种地等土壤中的群体数量;偏酸性土壤中的烟草疫霉群体数量较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中的病菌群体数量大;根际土的烟草疫霉群体数量随距离根部的增加而减少。黑颈病田间发病率与土壤中烟草疫霉的群体数量呈正相关性。弄清土壤中烟草疫霉的群体数量及其田间群体分布规律,有助于烟草种植规划的制定、黑胫病的预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3.
木霉菌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峙培养试验测定木霉菌(Trichodermaspp.)对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var.nicotianae)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绿色木霉(T.viride)菌株TG050609.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对烟草疫霉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29.12%,且能寄生于烟草疫霉;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和发酵滤液对烟草疫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6.53%,优于58%甲霜灵锰锌WP.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攀西地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对从不同地点采集的89个黑胫病菌菌株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有3株对甲霜灵敏感,22株对甲霜灵敏感性处于中间状态,64株抗甲霜灵。敏感菌株、中间菌株和抗性菌株分别占总体的3.37%、24.72%和71.91%。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以仁和地区的菌株最为敏感,EC50值最低0.676 2 mg/L,平均为1.478 4 mg/L;而其他地区的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平均EC50为3.085 7 mg/L,最高达6.318 1 mg/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为烟草黑胫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对从广西主要烟区采集分离到的196株烟草黑胫病菌株进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甲霜灵对196株菌株的EC50在0.0691-1.0243μg/mL,平均EC50为0.3618±0.0297μg/mL;来自田林县的菌株TL05为最敏感菌株,EC50为0.0691μg/mL;来自靖西县画洞镇的菌株ZXHD12为最耐药菌株,EC50为1.0243μg/mL;各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其中南丹、田林县的菌株较敏感,而隆林、靖西、德保、富川县的部分菌株较耐药;196株菌株中,敏感型、一般耐药型和耐药型菌株分别占1.53%、66.84%和31.63%。【结论】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已对甲霜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甲霜灵作为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主要药剂具有较大的风险,建议生产上甲霜灵与其他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烟草黑胫病菌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的寄主范围,为烟草黑胫病菌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烟草黑胫病菌所致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人工模拟烟草黑胫病菌在田间的侵染途径,采用菌丝块创伤和不创伤接种61种农作物及杂草的活体或离体组织,结合柯赫氏法则鉴定,对烟草黑胫病菌的寄主范围进行较为系统的大样本研究。【结果】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创伤条件下可侵染21科41属51种植物,在不创伤条件下可侵染10科15属16种植物,首次发现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创伤接种条件下可以侵染21科40属47种植物,在人工不创伤接种条件下可以侵染10科12属12种植物。【结论】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的寄主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一些常见农作物和烟田常见杂草,当这些植物在有利于病害发生的高温阴雨潮湿气候条件下,在田间农事活动中受到机械创伤或遭受虫伤甚至没有损伤时,烟草黑胫病菌可能会对这些植物造成侵染,生产中应注意避免烟草同潜在寄主作物间作或连作。及时防除烟田杂草对烟草黑胫病菌所致病害的有效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