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水平的油脂添加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年龄、运动成绩及体重相近的36匹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匹,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5.0%、7.5%花生油,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平均速度较1组比分别提高13.2%、12.1%(P 0.05),试验2、3、4组的赛后0 min心率、体温均低于1组(P 0.05);试验3、4组赛后5 min呼吸频率、赛后20 min心率较1组比分别降低30.4%、29.6%、23.2%、22.6%(P 0.05);(2)试验2、3、4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 0.05),试验3、4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1组比分别提高13.1%、11.6%、15.0%、12.8%(P 0.05);(3)试验3组血清中IgG含量较1组比提高18.4%(P 0.05),试验2、3、4组血清中IgM、IgA含量均高于1组(P 0.05)。综上,日粮中添加5.0%油脂可以提高伊犁马运动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油对纯血马运动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浆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运动成绩、体重及年龄相近的纯血马40匹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匹,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5.0%、10.0%植物油,试验期21 d。试验采用20 km模拟比赛测定其运动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浆中代谢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2、3、4组在赛后0 min体温、心率均低于1组(P 0.05);试验3、4组赛后5 min呼吸频率、赛后20 min心率较1组相比分别显著降低19.8%、16.4%、38.1%、31.1%(P 0.05);试验2、3、4组平均速度均高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 0.05);(2)试验3、4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1组比分别显著提高12.4%、10.5%、13.7%、11.8%(P 0.05),试验2、3、4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 0.05);(3)试验2、3、4组纯血马血浆中NH3-N、5-HT、NEFA含量均低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 0.05),试验3、4组血浆中LA的含量较1组比分别显著降低23.1%、22.2%(P 0.05),试验3、4组血浆中GLU的含量较1组相比分别显著提高18.4%、19.0%(P 0.05)。综上所述,不同水平的植物油添加可以提高纯血马运动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缓解运动后疲劳,以5.0%添加为宜。  相似文献   

3.
孙健 《中国饲料》2019,(13):75-77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花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三元杂交育肥猪120头,随机分成4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8.0%紫花苜蓿草粉,预试验10 d,试验期60 d。试验期间测定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试验2、3、4组猪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1组(P > 0.05),试验2、3组平均日增重较1组分别提高9.84%、12.05%(P < 0.05),料重比分别降低4.33%、6.50%(P < 0.05);(2)试验2、3、4组干物质、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 > 0.05),试验2、3组总能较1组分别提高5.46%、5.85%(P < 0.05),试验2、3组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较1组分别提高7.24%、9.11%、6.50%、7.20%(P < 0.05)。综上,紫花苜蓿草粉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并以4.0%添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硫辛酸对焉耆马赛后运动性能、血浆抗氧化能力及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运动成绩、体重、体尺、年龄相近的焉耆马11匹, 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3匹)、试验Ⅰ组(4匹)、试验Ⅱ组(4匹).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5、25 g/(d·匹)的硫辛酸.试验开始第20天对各组马匹进行20 km模拟比赛,赛后30 min内测定各组试验马匹的体温、脉搏、呼吸,同时采集各试验组马匹血液.结果表明,无论是赛后0 min还是赛后20 min,试验Ⅰ、Ⅱ组测得的心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试验Ⅰ组焉耆马血浆中GSH-Px活力比对照组高44.30%(P <0.05);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血浆中SOD活力、T-AOC大小分别比对照组高42.33%(P <0.01)、44.72%(P <0.01)和77.41%(P >0.05)、68.62%(P >0.05);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血浆中MDA浓度比对照组低41.09%(P <0.05)、23.48%(P >0.05);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血浆中NEF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P >0.05).在饲料中添加硫辛酸,可提高焉耆马运动性能,有利于焉耆马运动后生理指标的快速恢复,提高运动后焉耆马的抗氧化能力,减缓焉耆马在运动期间的疲劳症状,相比而言,添加12.5 g/(d·匹)硫辛酸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氨基酸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选择体重、运动成绩相近的2岁伊犁马45匹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匹,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0.5%的氨基酸,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对各组马匹逐个进行20 km模拟比赛,测定其运动性能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2、3组平均速度较1组比分别提高7.23%(P 0.05)、15.0%(P 0.05);试验2、3组赛后0 min体温均低于1组(P 0.05);试验2、3组的赛后5min呼吸频率较1组分别降低15.1%、22.2%(P 0.05);试验2、3组赛后0 min心率低于1组(P 0.05);试验2、3组的赛后20 min心率较1组分别降低28.9%、32.7%(P 0.05);(2)试验2、3组血清中的CAT、GSH-Px含量均高于1组(P 0.05);试验2、3组血清中T-SOD、T-AOC含量较1组相比分别提高17.0%、23.4%、20.7%、39.2%(P0.05);试验2、3组血清中MDA的含量较1组相比分别降低24.6%(P 0.05)、27.8%(P 0.05)。综上,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可提高伊犁马运动性能及抗氧化能力,并且以0.5%添加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焉耆马赛后运动性能及抗氧化能力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运动成绩、体重、体尺、年龄相近的焉耆马11匹,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3匹)、试验Ⅰ组(4匹)、试验Ⅱ组(4匹)。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00、1600 IU/d·匹的维生素E。试验开始第20天对各组马匹进行20 km模拟比赛,赛后30 min内测定各组试验马匹的体温、脉搏、呼吸,同时采集各试验马匹血液。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赛后0 min还是赛后20 min,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测得的心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焉耆马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60.06%、75.16%(P<0.01)和31.27%、38.25%(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丙二醛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焉耆马血浆中尿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焉耆马血浆中氨态氮浓度、五羟色胺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提高焉耆马运动性能,有利于焉耆马运动后生理指标的快速恢复,提高运动后焉耆马的抗氧化能力,减缓焉耆马在运动期间的疲劳症状,本试验中每匹马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为1600 IU/d。  相似文献   

7.
刘燕 《中国饲料》2019,(3):38-40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肉牛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肉牛9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组分别在风干物质的基础上添加5%、10%的紫花苜蓿鲜草,预试验10 d,试验期为60 d,在试验期间测定肉牛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试验3组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30%、14.77%(P <0.05),试验2组和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1组(P> 0.05),试验3组的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7.20%(P <0.05);(2)试验2、3组的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 0.05);试验3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85%、18.83%、21.03%(P <0.05)。结论,10%紫花苜蓿鲜草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对焉耆马赛后运动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运动成绩、体重、体尺、年龄相近的焉耆马11匹,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匹)、试验Ⅰ组(4匹)、试验Ⅱ组(4匹).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氨基酸.试验开始第20天对各组马匹进行20 km模拟比赛,赛后30 min内测定各组试验马匹的体温、脉搏、呼吸,同时采集各试验马匹血液.结果表明,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赛后0 min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赛后20 min心率、赛后5 min呼吸频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赛后血浆中GSH-Px、T-SOD活力及GLU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高34.41%(P>0.05)、37.02%(P<0.01)、37.41%(P<0.01)和32.06%(P>0.05)、35.46%(P<0.01)、26.98%(P<0.05);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赛后血浆中MDA、LA浓度分别比对照组低38.46%(P<0.05)、17.56%(P<0.05)和38.26%(P<0.05)、13.04%(P>0.05).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可提高焉耆马运动性能,有利于焉耆马运动后生理机能的快速恢复;可提高运动后焉耆马的抗氧化能力,减缓焉耆马在运动期间的疲劳症状,相比而言,添加0.25%赖氨酸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水平的沙棘多糖对马运动性能及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2岁、体重、运动成绩相近的蒙古马36匹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匹,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15.0%的沙棘多糖,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2、3、4组的平均速度均高于1组(P 0.05),试验2、3、4组赛后0 min体温和心率均低于1组(P 0.05),试验3、4组赛后5 min呼吸频率、赛后20 min心率较1组比分别降低23.1%、17.0%、32.5%、32.0%(P 0.05);(2)试验2、3、4组血清中的5-羟色胺(5-HT)、游离脂肪酸(NEFA)、乳酸(LA)含量均低于1组(P 0.05),试验3、4组血清中氨态氮(NH3-N)的含量较1组分别降低7.3%、8.4%(P 0.05),试验3、4组血清中葡萄糖(GLU)的含量较1组分别提高9.1%、7.8%(P 0.05)。结论,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沙棘多糖可以提高蒙古马的运动性能、缓解运动后疲劳,以10%添加为宜。  相似文献   

10.
赵宇飞 《中国饲料》2019,(15):55-58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丹参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纯血马运动性能及血浆中代谢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选用运动成绩、体重及年龄相近的纯血马45匹,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匹,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3.0%丹参复合中草药制剂,试验期21d。试验结束进行20km模拟比赛,并测定其运动性能和血浆中代谢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B、C组的平均速度均高于A组(P>0.05);试验B、C组在赛后0min的体温均低于A组(P>0.05);试验B、C组赛后5min呼吸频率较A组分别降低17.43%、23.09%(P<0.05);试验B、C组赛后0、20min的心率较A组分别降低11.47%、16.55%、32.50%、36.22%(P<0.05);(2)试验B、C组血浆中氨态氮(NH3-N)、五羟色胺(5-HT)、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均低于A组(P>0.05);试验B、C组血浆中乳酸(LA)的含量与A组相比分别降低19.12%、25.91%(P<0.05);试验B、C组血浆中葡萄糖(GLU)的含量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6.47%、8.39%(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3.0%丹参复合中草药制剂可提高纯血马运动性能及运动后生理指标的快速恢复,降低血浆中NH3-N、5-HT、NEFA、LA含量,提高血浆中GLU的含量,缓解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1.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荒漠地段广泛分布的地表活性覆盖物,在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不可替代的多重生态功能。本文从干旱、半干旱地区BSCS形成、演替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固存、抵抗风蚀、水分入渗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来阐述国内外BSCS的研究现状,总结BSC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BSCS研究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试图在BSCS的生态研究、监测、管理和修复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这对进一步开展BSCS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人工建植的羊草草地施不同水平N(0、100、200、300、4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肥,测定不同N素水平下羊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沙地羊草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可显著提高第1茬沙地羊草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随施N水平的增加,羊草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下部叶片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施N显著增加第2茬沙地羊草叶片中POD活性,且N1水平下上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下部叶中MDA含量降低显著;追施氮肥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POD和SOD活性,推迟羊草衰老。综合不同N水平下活性酶强弱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科尔沁沙地羊草人工草地建植最佳施氮量为N1(1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动物上皮细胞容易被多种病毒感染,上皮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检测可以作为表征上皮细胞状态的一种手段,但是大多数上皮细胞表面标记物也会在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为了选择高效、独特的上皮标记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牛肾上皮细胞(KE)、舌上皮细胞(TE)、甲状腺上皮细胞(TYE)以及A549细胞和SW480细胞中,检测了AE3(basic cytokeratin)、AE5(CK3/2p)、CK7、LH1(CK1/10)、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DesmoplakinⅠ/Ⅱ(DSPⅠ/Ⅱ)、E-cadherin和ZO1(zona occludens-1)等8种上皮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AE3、AE5、CK7、EMA及DSPⅠ/Ⅱ在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SW480肿瘤细胞中表达良好;E-cadherin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LH1(CK1/10)和ZO1在所有被检测的细胞中都没有表达。结果表明,AE3、AE5、CK7、EMA及DSPⅠ/Ⅱ可以作为有效的上皮细胞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标记物,E-cadherin可以作为特异性的上皮细胞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4000对给药前后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及富集性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8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584个上调基因和267个下调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有458、418和367个基因分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173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到75条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在核糖体合成、细胞凋亡、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本试验初步筛选了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索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分子机制、筛选对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标记及耐药性早期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实现山羊基因组选择,提高选择准确性,根据前期对内蒙古绒山羊生产性能的遗传评估结果,以山羊的体重(h2=0.11)性状为例,结合NCBI已经公布的山羊基因组序列信息,设定群体传递过程和基因组参数,模拟获得个体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利用GBLUP和Bayes方法进行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结果表明,不同历史群体变化模式下,基因组选择对山羊体重基因组育种估计值准确性无显著影响(P>0.05)。GBLUP法估计的准确性高于Bayes Lasso,准确性达0.40。在历史群体下降模式下,基因组选择准确性高于恒定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无菌采取内蒙古通辽市某羊场病死羊肠道内容物、肝脏和肺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从十二指肠内分离到的1株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再将其通过魏氏梭菌多重PCR试验、魏氏梭菌ELISA试验及16S rRNA PCR试验进行鉴定。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ELISA试验和16S rRNA试验均证实此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HQ808749.1(美国)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距离最近。结果表明,该羊病例所分离的致病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17.
建立马肌肉挫伤模型,应用超声学方法,观察肌肉厚度、肌肉血流信号等指标,探索ZD制剂肌肉挫伤的治疗效果。将15匹蒙古马随机分为试验药物组(ZD制剂)、阳性药物组(按摩乳软膏)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10kg重物于2m高处自由下落捶击肩部肌肉4次,制作肌肉挫伤模型。于造模后2h、1d、3d、5d、7d、10d、15d、25d、30d用超声检测造模部位肌肉厚度、肌肉回声强度、肌肉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在15d治疗期内,ZD制剂组造模部位消肿显著优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慢性期消肿效果显著优于阳性药物组,表明ZD制剂对肌肉挫伤肿胀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慢性期效果更佳;ZD制剂组造模部位的局部肌肉血流信号发展优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表明ZD制剂有助于损伤部位新生血管产生和血流量的增加,对肌肉挫伤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试验表明ZD制剂对肌肉挫伤模型损伤部位消肿、促进血液循环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旨在研究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影响。选用60只6~8周龄SD大鼠进行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治疗组、环丙沙星组和阿如拉-7味散高(1.08g·kg-1)、中(0.54g·kg-1)、低(0.27g·kg-1)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试验结束时,计算其保护率,并采集小肠各段进行HE染色,测定小肠黏膜形态指标;同时采集血清和回肠组织,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以及回肠黏膜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三叶因子(ITF)含量。结果表明:(1)阿如拉-7味散中剂量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的保护率最好,为50%;且对小肠黏膜形态有一定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其效果与环丙沙星相当;(2)环丙沙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阿如拉-7味散高、中剂量组DAO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除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回肠黏膜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未治疗组大鼠回肠黏膜ITF含量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中剂量(0.54g·kg-1)效果最佳,与抗生素环丙沙星的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致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该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感染、繁殖障碍等,对畜牧业危害严重,是国际贸易中动物检疫的重要疫病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有利于该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目前,用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很多,论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IAT)、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多重PCR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RT-PCR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进行简要介绍,为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生育期红皮和白皮菊芋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中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菊芋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进行,2种菊芋叶片中C含量和N含量都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而不同生育时期P含量红皮菊芋波动较小,白皮菊芋呈现“降-升-降-升”的趋势;C/N白皮菊芋为17.57~42.80,红皮菊芋为11.88~88.78;C/P白皮菊芋为442.40~1567.39,红皮菊芋为521.49~1243.72;N/P白皮菊芋为10.84~61.21,红皮菊芋为14.52~46.36;说明生长在科尔沁沙地的菊芋品种生长主要受P元素限制,在田间管理中应注意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