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10.036),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植物科学系的SinathChea等人研究了采前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对冷藏期间“Bluecrop”(蓝丰)高丛蓝莓果实采后腐烂的缓解效应。用20mMBABA处理果实,并在处理后7天当果皮变成深紫色时采收,将采后果实在2℃下贮藏在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蛤壳中20天。  相似文献   

2.
据《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12年)的一篇研究报告,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综合QTL图谱调查分析了苹果果实复杂的果实质地生理。果实成熟是植物体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为了促进种子散开,细胞壁会发生程序性变化。细胞壁发生变化也直接调节了组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玉露香梨’果实发育期质地变化机理。探寻‘玉露香梨’果实细胞壁在果实生长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趋势,为梨果实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检测果实发育期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玉露香梨’成熟时细胞壁含量仅为原含量的1/9;细胞壁水溶性果胶和离子型果胶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玉露香梨’生长发育期内果胶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成熟期活性上升了3.8倍多,纤维素酶活性在‘玉露香梨’发育期,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玉露香梨’果实的生长发育,细胞壁含量及组分在细胞壁水解酶的作用下,随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3.018),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陈杭君等人研究了蓝莓采后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细胞壁成分、细胞壁降解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随着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碱溶性果胶(SSP)、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降低,果实硬度下降。5℃下贮藏的蓝莓比10℃下贮藏的蓝莓的硬度高,这是由于前者较低的WSP含量  相似文献   

5.
据《HortScience》(2012年10月)中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台农1号”柁果果实低温贮藏前热水预处理对贮藏后果实成熟度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3.02.012)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智利德塔尔卡大学农业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埃利奥特高丛越桔在选择透光性遮阳网下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对不同选择透光性遮阳网(黑色、红色和白色)和不同遮光程度(25%、50%和75%)对美国密歇根州北高丛蓝莓植株(埃利奥特品种)两个生长季度的产量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遮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果树》2021年第11期《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都克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刘红弟等)报道,为研究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北高丛蓝莓品种都克为试材,设置锯末、白色园艺地布+锯末、绿色园艺地布+锯末和黑色园艺地布+锯末4种土壤覆盖方式,以不覆盖任何材料为对照。  相似文献   

8.
正据发表在《Hort Science》2016年1月的一篇研究报告,美国俄勒冈州的研究人员经过广泛研究,目前已鉴定出一些抗根腐病的高丛蓝莓品种。研究人员对不同蓝莓品种进行了根腐病抗性研究,包括一些商业品种、高丛品种以及新鉴定的蓝莓品种,筛选出4个抗性强的商业品种  相似文献   

9.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855),来自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政治学院地中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柑桔成熟果实脱落期间生长素、乙烯和IDA肽的关系。尽管果实成熟脱落时,双子叶植物如番茄(呼吸跃变型果实)中乙烯-生长素相互作用研究的比较清楚,但柑桔(非跃变型果实)果实中的这个过程尚不清楚。成熟的果实中很少产生乙烯,但对乙烯处理引起脱落很敏感。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棚设施栽培对蜜斯蒂蓝莓果实成熟期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地区蓝莓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蜜斯蒂’蓝莓为试验材料,连续2a比较分析其露地栽培、大棚栽培下果实成熟时间及品质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2a大棚设施栽培棚内平均温度分别提高3.87 ℃和2.51℃,蓝莓果实成熟期分别提早19 d和16 d。大棚设施栽培蓝莓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74.40、78.21、3.86 mg/g.FW,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52.31、54.60、3.82 mg/g.FW,可滴定酸、柠檬酸含量分别为0.45%和3.57 mg/g.FW,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0.69%和4.70 mg/g.FW,但对其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花色苷含量无显著影响。大棚栽培成熟期中后期采收的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12.22%、1.64 mg/g.FW和4.17 mg/g.FW,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以及POD、PPO、SOD活性也均显著高于成熟期前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北高丛蓝莓在南京引种后,果实品质的差异,实验以南京地区栽培的表现较好的4个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主要测定了果实的外观、果皮质量分数、花色苷、多酚、总酸、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等指标。结果表明:钱德勒的果形最大,均值达到3.01g,是外观品质中较好的一个;莱克西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最高,达到3342.84mg/100g,而且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糖酸比最高,埃利奥特次之;此外埃利奥特的果皮多酚含量最高,莱克西次之。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北高从蓝莓引种南京后,莱克西的综合品质较好,其次是埃利奥特,可作为鲜食和加工兼用品种;钱德勒的果形最大,皮薄,可作为鲜食品种;蓝丰的果皮较厚,推荐作为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陆、达柔、蓝丰三个品种蓝莓为试材,在早春时节对其进行修剪,研究修剪对蓝莓采后单果重、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色泽、纵径与横径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后的蓝莓果单果重与果个大小明显增加,株产量略有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与可滴定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固酸比略有增加,酸甜适口,果品的感官价值提高,达到了理想的果品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奥尼尔“蓝莓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个腐殖酸质量浓度对蓝莓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使蓝莓株产量与果品达到最优,适量腐殖酸的施用才能显著提高蓝莓的产量及品质。综合蓝莓株产和品质,效果较好的是喷施腐殖酸0.3g/L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北陆”蓝莓为试验材料,采用生产区限根方法,对限根后蓝莓的株高、冠幅、枝类组成、干茎、新梢伸长和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限根栽培对蓝莓幼树树冠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限根栽培在定植后前两年显著促进植株的直立生长,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1.7%和14.6%;定植后限根植株的冠幅均受到抑制,其抑制效果在限根处理后的第三年更为显著;限根栽培显著改善了果实的品质,其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增加幅度最高可达28.8%和13.6%,对果型指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811),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组织光合活性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情况。香蕉果肉中的淀粉合成和降解已被广泛研究,然而.  相似文献   

16.
延缓或促进果实成熟,调节市场供给,是提高水果生产经营效益的现实需求。延缓果实成熟的方法主要有低温贮藏或1-甲基环丙烯处理,影响果实内源乙烯释放及果实软化过程,进而达到延长果实贮藏寿命的目的;而促进果实成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乙烯利或乙烯气体等催熟。  相似文献   

17.
以盆栽‘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糖醇螯合钙不同浓度(0.10%、0.15%、0.20%)处理对草莓采后果实硬度和细胞壁酶活的变化,同时,初步探究了不同处理对草莓果实软化关键基因FaPG1、FaβGal4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以糖醇螯合钙单独施用(0.15%和0.20%)、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配施糖醇螯合钙均能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硬度。同时,不同处理均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的上升,草莓果实软化关键基因FaPG1和FaβGal4在处理后均下调表达。在接种AMF条件下,随着糖醇螯合钙浓度的增加,果实硬度逐渐增强,其中以接种AMF联合施用0.20%糖醇螯合钙溶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湖北孝感地区引种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经过6年观察,该品种表现成熟期早,品质佳。在5月中下旬开始成熟,果实圆形,果皮蓝色,果个中等,平均单果重1.9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可滴定酸含量0.47%,酸甜适口,风味浓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肥水管理、树体修剪及病虫草鸟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正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32期《"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中细胞壁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作者许娟)报道,为揭示"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期质地变化机理,定期检测果实发育期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细胞壁含量、纤维素含量及半纤维素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幼果期上升,进入快速生长期后下降,成熟期较平缓的趋势;随着果实发育成  相似文献   

20.
桑椹采后自溶过程中的质地与细胞壁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果实采摘后发生果肉变软、溶解、流汁,甚至糜烂的现象称为果实自溶。为了解桑椹采后自溶现象发生与质地参数及细胞壁结构变化的关系,对大10和白玉王2个果桑品种的桑椹进行采后自溶指数、质构参数及细胞壁组分、细胞膜透性与降解酶活性的变化分析。4℃低温贮藏过程中,2个果桑品种桑椹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呈下降变化,而自溶指数均明显上升,即果实的硬度、弹性、咀嚼性与自溶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3项参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桑椹采后的质地特性。黏附性和内聚性均能较好地反映因细胞壁结构变化而导致的桑椹采后自溶现象:采后桑椹的黏附性上升,与细胞壁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验证了细胞壁组分发生了降解;采后桑椹的内聚性下降,与细胞膜透性呈显著负相关,验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研究结果证实质地多面分析(TPA)参数可以评价桑椹采后质地变化和自溶现象。此外,桑椹采后自溶时,细胞壁降解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活性发生改变,引起细胞壁结构变化,导致果实质地软化,这种变化在2个果桑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