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浙江安吉,福建邵武,江西奉新三地统一进行的毛竹纸浆试验林研究,并在安吉建立20hm^2毛竹纸浆丰产模式示范林,表明毛竹纸浆林的生产力水平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和科学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2.
分别3种不同立地类型、4种不同经营水平,建立毛竹纸浆材模式林,进行优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纸浆模式林宜选择立地类型为Ⅰ、Ⅱ类地,经营措施宜集约、中等经营,竹林结构以立竹密度3000~4500株/hm2,竹龄Ⅰ~Ⅲ度竹占绝对优势,均匀度6以上,整齐度6~10,叶面积指数7以上的纯林或混交阔叶树10%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2种竹材(首次报道80种)的纤维形态和主要理化性能测试,依据综合评分标准──权重,评估出优良和较优良纸浆竹种计33种。针对纸浆竹林生产特点,首例提出了缩短轮伐期和常年砍伐技术、慈竹纸浆林施用微肥技术、营养诊断(DRIS)技术和毛竹纸浆林施用N、P、K化肥的效益模型。集约栽培的毛竹、硬头黄纸浆模式林年产纸浆材最高分别达到29.57t/hm2和53.65t/hm2。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不同海拔高与纸浆毛竹林立竹均匀度和整齐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纸浆毛竹林的立竹均匀度与整齐度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趋势。竹林采取措施能提高竹林的均匀度与整齐度,其施肥样地的U值与E值分别是未施肥样地1.45与1.17倍。  相似文献   

5.
毛竹是优良速生的用材和经济树种,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毛竹林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竹林立地条件、竹林结构和集约经营水平。根据多年毛竹低产林改造实践,笔者发现,要使毛竹低产林得到改造并产生最佳效益,须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毛竹纸浆林砍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垦复,施肥等集约培育的纸浆毛竹林中,实施砍伐4,5年生竹,竹材产量砍伐6,7年生竹的一般材用竹林相若,差异不显著。在竹林生长季节的3,6,9月伐竹,与一般材用林的大年12月伐竹相比,竹材产量差异也不显著,但小年12月伐竹产量降低较多,生产上应避这个  相似文献   

7.
8.
青皮竹是丛生竹类中一种优良的绿化观赏兼用材竹种.系统地总结出青皮竹的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采伐更新4项经营管理技术措施.通过因地制宜、科学集约经营青皮竹林,不仅可为社会提供工业造纸原料,对栽植青皮竹林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减少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效益,而且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竹纸浆林秆形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毛竹纸浆林秆形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毛竹节间长度、周长、壁厚与节间分别用抛物线、直线进行拟合,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海拔高度对毛竹节长和周长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1991 年开始分别对浙江安吉和福建建阳的两种类型的毛竹纸浆林的丰产结构进行了4 年的定位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毛竹纸浆纯林的丰产结构,以竹林密度为3000 株/hm 2、林分年龄结构组成为1 度竹∶2 度竹= 7∶3 等林分结构因子组合的竹林的生产力最高,其新竹度产量高达31.1t/hm 2;并根据新竹产量与竹林密度和林分年龄组成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新竹产量的预测模型。对于毛竹—阔叶树纸浆混交林,影响其生产力最重要的林分结构因子是树种组成,即毛竹与阔叶树的混交比,其次是混交林中的立竹量,其中以混交比∑D竹2∶∑D树2= 8∶2、林分立竹量为2100 株/hm 2 等林分结构因子组合的毛竹—阔叶树纸浆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其新竹度产量达22.8t/hm 2。  相似文献   

11.
桉树在不同地区的整地方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目前桉树人工林成片造林的实际情况,将桉树造林地分为A类:海滨平原、台地、丘陵和小盘地;B类:台地、中低山丘陵;C类:云贵高原三种类型。对其中的造林整地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后,选择出:A类以机械整地为主,在各种机械整地方式中,拨桩裂土的投资额合理,经济效益较好;人工拔桩后再行机械全垦,开沟造林是人工整地和机械整地结合的模式,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B类地区人工全垦能获得较大生长量;大穴(80cm  相似文献   

12.
万家寨能源基地不同立地类型对新疆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万家寨水利枢纽能源基地在不同的立地类型、不同的土壤质地条件下新疆杨生长情况。分析研究了在荒漠化区、干旱、半干旱黄主立改区影响新疆杨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并提出一些合理配置造林树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regime on forest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rn boreal forest was studied by analysing the variation in site index for 20 provenance tests of lodgepole pine (Pinus contorta Dougl. var. latifolia Engelm.) in Finland and Sweden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The site indices were regressed with several different temperature variables,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interpolated monthly averages over 30 years from permanent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nearby. There were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all tested temperature variables and site index (r = 0.80–0.94). Site fertility influenced site index to some extent but the slope of the test sites did not.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sum from 600 to 1200 degree days (corresponding to an increase of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July from 13 to 15°C)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site index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from 12.2 to 21.6 m (77%). Such an increase in site index can be assumed to correspond to an increase of 6.5 m3 ha?1 wood (183%) in mean annual increment.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on poor sites than on fertile sites, and in harsh temperature regimes than in mild.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按不同立地条件和毛竹林生产的适宜性、限制性、开发潜力诸方面,将宁波市5.53万hm2毛竹林分为4类,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在这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经营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岩桂适生立地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析得到:岩桂造林地宜选在海拔500-950 m的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土壤中造林,土层厚度在大于45 cm,坡向选择半荫、半阳坡;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岩桂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间的优化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7.
立地指数是评价林地质量的数量化指标。本文选用的综合数学模型编表,既能模拟不同立地条件下林木生长过程,又能通过筛选不同的参数与立地指数的相关方程来模拟不同树种的高生长规律。误差检验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编表的精度比相对百分数法编表的精度提高3—6倍。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模拟并非遵循同一规律的生长曲线这一难题,同时便于电算,因此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立地对西南桦不同种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个种源在3种不同立地造林的结果显示:立地对西南桦生长影响大,3种立地幼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显著。在好立地上西南桦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比中等立地分别大2.3%~25.8%、15.1%~56.4%、27.6%~173.2%;中等立地比差立地大1.0%~53.3%、-9.9%~32.6%、14.0%~155.1%。3种立地上的西南桦不同种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有差异,最大与最小之间差异分别是1.60 cm、1.0 m、0.003 71 m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为雷琼地区尾细桉造林立地选择及生产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1~18年生的尾细桉人工林内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112块样地,调查样地内尾细桉的生长指标,记录立地因子,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建立尾细桉优势木高年均生长量与立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

结果

海拔、坡度、土壤厚度、成土母岩、pH值、土壤质地、土壤密度7个立地因子与优势木高生长量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712,达极显著相关(P < 0.01);土壤质地、成土母岩和土壤密度是主要影响尾细桉优势木高生长的立地因子,依此将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划分归类为12个立地类型;根据适宜性和生产力情况对立地质量进行评价,分为高产组、中产组、低产组和劣产组4个等级,最适宜、较适宜和适宜等级总占比为91.89%,表明雷琼地区尾细桉种植基本合理;土壤pH值、有机质、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对尾细桉人工林生长影响显著。

结论

雷琼地区适宜尾细桉生长,营造尾细桉人工林时应选择酸性壤土、中低密度的立地,在造林及抚育管理中应及时补充磷肥和钾肥,可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对不适宜立地及时进行改种,提高造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东部土石山立地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对该立地区提出了生态治理思路,为其选择了70余个造林树种,并以立地类型亚区为单元配置了造林模式,共配置造林模式215种,最后举例对造林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