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茶叶》2005,(4):47-48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对外培训中心6月底7月初,在杭州为日本开办初级茶艺师和初级评茶员两个班,学员共56人。培训内容有中国茶类、加工和审评、名优茶品质特征和审评要领、中国茶区分布与特点、茶的贮藏与保管、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等理论知识和操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领导亲切会见了参加培训的日本朋友。日本朋友表示,他们还将在今年四季度,组织更多的日本爱茶人来研究会参加技术职能培训。  相似文献   

2.
茶艺师离不开茶叶审评技术,但又不同于茶叶审评,他是将茶叶审评技术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把茶艺师的肢体语言和泡茶技术融为一体,重在茶艺师的泡茶过程和茶艺师的肢体动作,在泡茶和品茶过程中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既感受到了茶的芳香,品尝到了茶的美妙滋味,又陶冶了人的情操。  相似文献   

3.
琴韵 《上海茶叶》2007,(3):43-43
6月29口上午,一场热闹非凡的“2007年春季茶道班结业联欢会”,正在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活动中心举行。学员共分3个班,初级、中级、高级,经过近4个月的学习,现有50名学员分别获得了各类结业证书。  相似文献   

4.
姜薇 《上海茶叶》2006,(1):37-37
今天,我非常荣幸的成为了高级茶艺师班的学员,首先,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茶艺师。  相似文献   

5.
《上海茶叶》2006,(3):20-20
7月10日至11月上午,第六届国际名茶(绿茶)评比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参评的中国绿茶名茶95个,日本绿茶名茶16个,韩国10个,三国绿茶名茶审评共计121个。评审团专家5人:沈培和、徐永成、小泊重洋(日本)、郑仁梧(韩国)、刘栩(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日本中国茶协会组织日本的中国名茶的评茶员、茶艺师7人,专程到杭州观察学习国际名茶评比,用了10日全天。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在晚餐上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6.
茶席浅识     
在笔者所参加的2002~2003年度高级茶艺师培训课程中,有茶具组合、茶席讲解和茶会组织以及茶艺欣赏这些同茶席相关的内容;而且在最后的技能鉴定时,《茶席设计》是作为综合的、中心的考核科目来确立它在茶艺师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从美化、雅化生活的角度看,茶席的摆布又何尝不是人人可为的实用技艺呢?  相似文献   

7.
自当代茶艺学的一门新的学科“茶席设计”在上海诞生以来,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它不仅成为上海培养高级茶艺师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成为全国各地培养高级茶艺师、茶艺技师和高级茶艺技师的必修科目。一些大学也同样开设了“茶席设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相似文献   

8.
应“国际茶叶博览会”的邀请,由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培养的茶艺师一行六人,自费组成“中国上海茶文化访问团”,代表上海市茶叶学会于5月28日至6月7日赴美国参加5月30日-6月1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世界茶叶博览会”。  相似文献   

9.
钱梁先生(1917~1993年),著名的茶业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1935年,在“当代茶圣”之誉的我国现代茶业奠基人吴觉农先生推荐下,开始从事茶业工作。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献身茶叶事业。抗战时期,对制茶、审评、检验、贸易等方面均颇有建树,先后发表茶叶产制、贸易论著百余篇,并译作《制茶工艺》等书,出色地与前苏联专家谈判并签定了第一个茶叶贸易合同。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农药科学与管理》的通讯报道工作,本刊编辑部在国家有关部门编委和应聘通讯员单位的积极支持下,于1991年5月24日—25日在北京召开成立通讯网第一届通讯员工作会议。本届聘请通讯员31名(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12名,工程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18名,经济师1名),有19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12名、初级1名)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本刊编委会在京部分委员等共30人。  相似文献   

11.
乔木森 《上海茶叶》2006,(1):F0003-F0003
在结满茶业职业培训累累硕果的2005年即将结束的时刻,由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上海市高级茶艺师培训班又于2005年12月14日在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现代化的茶艺实训室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  相似文献   

12.
双余 《上海茶叶》2005,(2):17-17
名茶审评有大小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名茶生产后厂家对照标准审评,是否符合标准,或高于标准、低于标准,找出优势或差距,以保持、改进或提高名茶质量;二是经过审评进行名茶评比,这个范围大,档次高。既有县、市、省名茶评比,还有全国性、国际性名茶评比。名茶审评要有设备和各类名茶品质标准,审评人员既有技术人员,又有专家、教授。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评荼经验。要准确使用评语和评分。  相似文献   

13.
申江 《上海茶叶》2006,(4):35-35
一、读林治《中国茶艺集锦》 去年年底,笔者欣喜的收到一位没具名的“朋友”,从北京惠寄林治先生的大作《中国茶艺集锦》。这是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2版新书。从书中所注,系中国茶艺师培训丛书。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为贯彻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要求,普及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9月27—2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浙江省安吉县举办了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建跃同志和安吉县有关领导到班致辞,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同志出席培训班并做了讲话。培训班邀请了我国著名茶学专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就茶叶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进行了专题培训。还邀请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  相似文献   

15.
有“名茶之乡”美誉的贵州沦落到只是初级原料的供应地,每年25万公斤的湄潭茶却摇身变成“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面对上述如此种种问题,贵州茶叶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奋力反击——湄潭老村长茶业有限公司明年将把专卖店开到杭州,紧邻当地茶叶专卖店,叫板“西湖龙井”。  相似文献   

16.
用化学分析结合主因素分析阐明感官审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官审评一直在食品行业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的食品,茶也不例外,定价都要依据感官审评的结果。然而感官审评是一种不容易掌握好的方法。因为食品的色、香、味都很明显地受审评者的心理、偏爱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缺少有足够权威的客观标准,谁能相信伦敦茶市上每天对几十个或几百个茶样的审评和给价是公正的?尽管那些审评员都被册封为专家权威人士。  相似文献   

17.
这次“中国名茶”评选是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首届上海国际茶交会的一个重要推介活动,是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发展名茶生产、促进茶经济、集中展示我国众多名茶品质,搭建的最好平台。组委会事先作了周密安排,特请上海市茶叶学会,推荐长期从事茶业、精力充沛,熟悉名特、优茶,有丰富经验的4位老专家组成评委,名茶评选原规划100个样品,实际到样为97个样品。评选地点设在上海大宁国际茶城的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的审评室。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主要茶区分布在文县、武都和康县的18个乡镇、163个村。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8.5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25万亩,茶叶产量807吨,茶叶总产值3080万元。其中春茶515吨,产值2140万元。全省有中小型茶叶加工厂13个,个体茶叶加工户260户,有各类加工机械306台。2000年全省茶园面积1.97万亩,5年后增长3.3倍。2004年发展加快,较2003年净增3.64万亩。计划到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万亩,有机茶园2万亩,4年后茶叶产量将达到3200吨,产值1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21日,由上海市茶叶学会、一卜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召开的“上海茶艺师、茶叶审评师自主创业交流会”在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隆重召开。学会理事长、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主任黄汉庆、学会顾问刘启贵、学会副理事长刘修明等领导和专家与33名创业者代表出席了会议。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和上海市就业促进指导中心的领导也到会祝贺。会议开始前,创业者们将各家经营的主打茶商品满满地摆了一长桌进行展示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为提高我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促进茶叶品质与质量安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9月23—2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了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16个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植保站技术骨干,以及30多个茶叶合作社和有关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湖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