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kg阿苯达唑+60.05 mg/kg伊维菌素。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蓄积系数为4.26,且随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表现出被毛粗乱、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震颤、昏迷,甚至死亡,至第18天,小鼠死亡数达13只,占给药小鼠的65%。对存活小鼠的血液进行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RIC)含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给药组小鼠脑指数较阴性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睾丸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脾指数显著降低(P0.05);小鼠脑和睾丸可见明显病理学变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的急性毒性为中等,主要毒性症状为震颤、昏迷等神经症状;蓄积毒性表现为中度蓄积,且主要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及睾丸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注射用伊维菌素混合胶束的急性毒性。【方法】用简化寇氏法测定注射用伊维菌素混合胶束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将注射用伊维菌素混合胶束以1∶0.8的组间剂量给试验小鼠一次腹腔注射,观察小鼠中毒及死亡情况,连续7d,计算LD_(50)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注射用伊维菌素混合胶束毒性较小,较高剂量时才会出现不思饮食,少动等现象,其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102.40mg/kg,95%可信限范围为96.96~108.14mg/kg。【结论】符合低毒标准,说明该药临床腹腔注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Sprague-Dautey(SD)系大白鼠口服恩诺沙星的急性及亚急性毒性研究,用简化机率单位法测得SD系大白鼠口服恩诺沙星的LD60为7709mg/kg,95%可信限为8233一7218mg/kg;LD90为9745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以每天分别用20,100,200mg/kg体重的剂量添加入饮水中,供三组大白鼠自由饮服,分别于30,60d抽检动物,检查内容包括食饵效率、器官系数、器官含水量、血液检验、血清谷-丙转氨酶检验,尿液检验及病理剖检观察与组织切片等项,结果了解到恩诺沙星引起以上各项指标异常变化程度较轻,而且不会因剂量加大和使用时间延长而出现毒性加剧的变化,说明恩诺沙星的毒性较低,与急性毒性试验所得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对昆明种小白鼠口服Diclzuril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小白鼠口服Diclazuri和LD50大于10000mg/kg对SD系大白鼠进行Diclazuril地亚急性毒性试验,根据体重分别用10,501,50mg/(kg.d)的剂量添加于饲料中通过60d混饲方式给药,分别于30和60d抽检动物。  相似文献   

5.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之江菌素小鼠口服LD50为1 153.8 mg/kg,属低毒类物质.亚慢毒性试验中,大鼠饲喂含之江菌素饲料200 mg/kg 和400 mg/kg连续28 d,对生长发育、饲料利用率、血液及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观察均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800~1 600 mg/kg)连续饲用,影响动物生长.大鼠主要表现为生长延缓,肝、肾、脾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增加,肾肝组织颗粒变性,脾组织郁血病变等.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400 mg/kg之江菌素可视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6.
伊枯草菌素(iturin)是由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环脂肽结构的两亲化合物,其中伊枯草菌素A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溶血、表面活性和强烈的抗真菌特性,并且具有抗菌谱广、低毒、低残留和低过敏性的特点,其抗菌机制是同时作用于病原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极大开发应用价值的生物农药。该文综述了伊枯草菌素的应用、作用机理及发酵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8.
“复方增茸剂”对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80只大白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进行了“复方增茸剂”对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按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给药,对照组不给药。观察应用“复方增茸剂”后大白鼠的行为、体重、饮食状况和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学变化;观察“复方增茸剂”对试验动物的安全性及可能产生的毒性与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复方增茸剂”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试验鼠的行为、体重、饮食状况以及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体重增加明显,并具有一定的促生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依据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依据维持纳米乳体系稳定性的能力大小,筛选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确定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值),筛选出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的配方,并对复方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Zeta电位、粒径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伊维菌素0.03%、吡喹酮5%、蓖麻油10.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30%、丙二醇7.5%、蒸馏水46.67%。制备的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其中伊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为0.3mg/mL,吡喹酮的质量浓度为48mg/mL。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纳米乳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15.8nm。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纳米乳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 207mg/kg,属低毒药剂。【结论】成功制备出了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该纳米乳是一种安全稳定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
将复方三氮唑核苷主射液按高,中,低剂量分别给大白鼠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0d,观察试验鼠的生理状态及活动情况测定增重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复方三氮唑核苷注射液对大白鼠的生理活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仅高剂量组有10%大白鼠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颗粒变性,其它组各器官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复硝酚钠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分别对大鼠、白兔和豚鼠,进行了复硝酚钠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表明:复硝酚钠对雄性大鼠经口LD50为1 210 mg.kg-1,对雌性大鼠经口LD50为1 000 mg.kg-1.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经皮LD50均大于2 050mg.kg-1.对大耳白兔眼刺激试验中呈现无刺激;对豚鼠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中呈现无刺激;对豚鼠皮肤致敏率强度分级为Ⅰ级.总之复硝酚钠属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2.
氯氰菊酯对鲤鱼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饲养方法,研究氯氰菊酯杀虫剂对鲤鱼的亚急性毒性效应。鲤鱼幼鱼经急性毒性试验和0、0.28、0.58、1.14μg·L-1氯氰菊酯暴露35d后,测定生长指标并对鳃组织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鲤鱼幼鱼的96hLC50为12.6μg·L-1;在1.14μg·L-1浓度组,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氯氰菊酯对鲤鱼生长的抑制作用,在0.58和1.14μg·L-1浓度组,可以观察到鳃组织有明显损伤。因此氯氰菊酯对鲤鱼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28~0.58μg·L-1。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毒死蜱的环境毒性,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毒死蜱对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红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24、48、96h的LC50分别为524.76、291.53、193.20μ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6.99μg/L;试验各组(毒死蜱质量浓度分别为26.99、45.11、63.23μg/L)的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63.23μg/L)染毒后的第6天,为4.111‰,微核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毒死蜱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种新开发的槟榔固体饮料,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槟榔提取物的LD50,以固定剂量法计算蓄积系数。结果表明:槟榔固体饮料对小鼠口服LD50为8181mg/kg,其LD50的95%可信限为6742~9620mg/kg。槟榔固体饮料的蓄积系数是5.8。由此可见,槟榔固体饮料属于实际无毒物质,食用安全,对小鼠有轻度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5.
以8-羟基喹啉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得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32.30、26.93、20.95 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浓度为11.62 mg/L.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或P<0.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因此,8-羟基喹啉在达到一定浓度和染毒时间以后对草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永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九灵胃康胶囊的生药粉给昆明种小鼠在10.00、7.69、5.92、4.55、3.50、2.69、2.07g/kg剂量1次灌胃,试验结果用Bliss法计算,得LD50为4.37g/kg(3.74-5.09g/kg);九灵胃康粉以2.10、1.05、0.525g/kg给wistar大鼠连续饲喂10周,停药恢复观察2周,结果显示,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均存活,无一死亡,大剂量组少数动物在给药期出现轻度腹泻,其他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和恢复期的饮食、体重、外观特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均正常,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病理学检查观察到大剂量组少数动物在给药期末的肝脏和小肠粘膜有轻度病变,但在恢复期和其它组动物均未见异常。结果表明,九灵胃康为低毒级药物,以临床剂量的24、12和6倍给与试验动物,大剂量对少数动物有关指标的损伤性病变是可逆的,不致产生毒性反应,临床给药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测NAS中草药复合制剂的毒性,对其药物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进行了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设高、中、低3个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天以金属胃管经口给Wistat大鼠灌服1次NAS中草药复合制剂,连续14 d,空白组大鼠自由采食饮水.通过对大鼠行为、饮水、精神状态、食欲状况、剖检后各试验大鼠组织器官和组织学变化的观察以及对其体质量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NAS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的各项生理活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主要组织器官均无不良影响.试验过程中,各给药剂量组大鼠未出现中毒反应,无死亡现象,据此认为NAS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实验动物大鼠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subacute intraperitoneal toxicity of decursin was investigated in Spargue-Dawly(SD) rats. The rats were treated with decursin at a dose of 125 and 250 mg·kg-1·day-1for 4 weeks. All animals were observed daily for clinical signs. Their body weights were recorded weekly, no mortality was observed in two doses of 125 and 250 mg·kg-1of decursi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s, body weight, food and water consumption, hematology, blood chemistry, gros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r organ weight between control and treated animals of both sexes. In conclusion, no evidence of a subacute toxic potential wa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and no indication for adverse effects was noted at a dose level of 250 mg·kg-1·day-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