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确定三道坑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珍稀的植物、动物资源.有优美多样的人文景观资源.应用通行方法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与定性评价:自然保护区主要旅游资源23处,有优良旅游资源5处,普通旅游资源18处;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良好,不同的旅游资源组合具有补充性、旅游资源质量一般、总体开发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度较高,独特性较强。对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进行分类。按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其生态旅游资源的生物多样性、风情独特性、区位优越性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争取政策倾斜,编制旅游规划,做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打造西双版纳旅游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区包括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松柏管理站、大龙山管理站、白石牙管理站和平隆山管理站范围,总面积为5 286.8 hm2,其旅游资源丰富、奇特险峻、千姿百态,是良好的生物资源宝库和科普教育基地.根据GB/T18972-2003标准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该旅游区有优良级旅游资源31处,普通级35处,旅游资源等级和品位高.分析了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保护与发展并举,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调科普,规范经营旅游,妥善处理关系等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在海南白沙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并对其分级,结果表明:白沙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24个亚类、5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旅游资源分类同类项的100%、77.42%、34.84%;69个重要单体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有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3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30个,分别占单体总数的4.35%、52.17%、43.48%一些单体同时具备多个主类、亚类、基本型的特征。根据白沙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3个功能区,建议有重点的逐步开发。  相似文献   

5.
位于兰州市西北部的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备丰厚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多方位多层次的调查,在获取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完备材料的前提下,对其生态旅游资源作了分类描述;在作单项评价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连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据此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对小五台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基本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总结了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结果显示:小五台保护区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取得43.85分,风景资源质量为一级,适合进行生态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7.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生态旅游的由来、概念及内涵,认为小溪自然保护区有独特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人文资源底蕴丰厚、内容丰富、形式华美.分别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论是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较高,区位优势明显,客源条件一般,区域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有因子评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风景资源单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特品级旅游资源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2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1个,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资源等级较高,资源特色明显;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综合分析,从人才培育、区域联动发展和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使保护区形成了高原和峡谷两大部分,造就了山地、湿地、天坑、洞穴、七彩峡谷等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喀斯特旅游资源。文章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其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区位优势较为显著。提出了旅游接待区、喀斯特地区景观游、露营康乐游、科普探险游、七彩峡谷漂流、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方法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我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是针对这一特殊地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却仍然是传统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既没有体现出生态旅游的特色,也没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本文以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针对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法将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为保护区特征、自然景观价值、科学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4个方向的14个评价因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保护区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保护区及其周边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生态旅游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0.49分,达到一级标准,具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藏林芝的生态旅游资源及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西藏林芝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对生态旅游资源品位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突出生态旅游,而四川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已成为建设“生态四川”、旅游经济强省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认识四川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采用会内会外法和k.J法,初步构建了四川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了一级评价指标4项,二级评价指标19项,三级评价指标76项,并分别赋予了指标相应分值。通过对四川188个主要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试评价,其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结果表明四川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指标选择科学合理、分值赋予准确恰当,而且评价过程简单快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马勇洁  仲俊涛  岑嘉玲 《绿色科技》2022,(7):172-174,179
以青海省为研究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值法、加权求和法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资源影响力3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县域分布不平衡,资源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及周边地区;重点旅游区域多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为辅;青海省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局出发,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为其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制定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雷波县马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市场、旅游条件3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马湖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马湖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彭海 《绿色科技》2022,(11):214-218
基于两头羊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和生态旅游专项调查资料,采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LY/T-1863-2009),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头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符合三级标准,为此,提出了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编制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旅游景观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18.
规划基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现状,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借鉴风景名胜区的资源评价体系,着眼于区域整体资源的资源空间分析与评价,立足于资源本体的分类、分级和价值评价,构成从广义到狭义风景资源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为梵净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层次上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首先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可视资源和环境资源,确定了丰度、种类、季相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奇特度、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噪声9基本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得到了9个因子的权重,确定了得分标准。最后得到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得分为75分,级别为良。  相似文献   

20.
竹类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述竹类资源、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竹类旅游资源进行了界定和特征分析,将竹类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主类、7个亚类和53个基本类型,构建了竹类旅游资源分类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竹类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和等级评价标准.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对竹林生态环境资源进行评价,确立了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研究将为科学分类和评价竹类旅游资源,设计竹类旅游产品、确定资源开发强度与规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