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基是建设工程项目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水利工程项目也不例外,地基处理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质量。本文首先分析软土地基的含义和危害性,然后提出强夯法、化学固结法、旋喷法、预压砂井法等4种处理技术,以供广大项目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部分工程中可能会遇到淤泥软土地基,那么本文就淤泥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包括换填垫层法、堆载预压法、强夯法、水泥搅拌法、桩基法、灌浆法、加筋法等。  相似文献   

3.
刘爱国 《油气储运》1999,18(1):48-52
加固回填地基的方法主要有分层回填碾压、桩基和强夯加固3种方法。而强夯加固法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效果显著、施工方便、节材省时等优点。其主要技术指标是影响深度、单击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及夯点间距。以秦皇岛首站5号10×10~4m~3油罐深层回填地基处理实践为例,着重介绍了运用强夯加固法回填地基的处理方法,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在具有代表性的场地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现场试夯,再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区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用以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强调了在强夯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关中西部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际工程地基强夯处理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强夯对土体密度、压缩性、湿陷性等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效果及有效影响深度,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影响深度计算公式的适应性,提出了适用于关中西部黄土地区的影响系数及其它量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际工程地基强夯处理的试验资料 ,分析了强夯对土体密度、压缩性、湿陷性等性质的影响 ,探讨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效果及有效影响深度 ,评价了目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影响深度计算公式的适应性 ,提出了适用于关中西部黄土地区的影响系数及其定量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采用强夯法新工艺对饱和软土地基进行了成功的加固处理.对强夯后地基土体的侧向位移、超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等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用静力触探实验和载荷实验对地基加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探讨了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方法.实践表明,采用现场试验手段确定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其他设计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处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性环节。由于软土有着大孔隙、高含水性、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征,所以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要提高重视,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对此,本文首先介绍软土地基的特征,然后介绍了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应用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塑料排水板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在荷载作用下,可缩短软土层的压缩排水时间,加快软土地基的固结速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地缩短路基沉降时间,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本研究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用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土地基及不采用塑料排水板加固路基的效果,对比结果反映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加以重视。在实际的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一旦处理方式不当,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引大东二干渠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软弱地基处理现状,通过分析软土的特征及危害,介绍了几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建筑设计处理措施及施工方面的原理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桩号K47 100与K48 100之间软土地基段的设计,对塑料板排水在软土路段的综合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固结度以及沉降曲线的分析来说明塑料排水板法处理东北寒区软土地基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万家沟水库砼双曲拱坝为自治区第一座此类坝型。对坝基(肩) 要求甚高,其整体性与强度的提高对大坝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欲达此目的,固结灌浆是重要手段。万家沟水库坝基(肩) 固结灌浆后,通过常规手段的测试表明,其整体性与强度已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用比奥固结理论计算了水力冲填粉煤灰坝的施工固结过程,从机理上分析了工程中上坝速度的合理确定、坝基沉积灰对冲填坝固结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坝下设置排水层可以大大加快坝体施工固结速度,平均上坝速度在0.3m/d以内,坝体施工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构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兰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评价结果表明:耕地整理潜力应通过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说明耕地整理的社会、经济效益要重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分为4个等级,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包括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为七里河区;安宁区已无整理潜力;从单项指标来看,榆中县新增耕地面积最多,皋兰县经济效益最大,而永登县的社会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
旨在构建完整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分别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等分析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省级层次的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在天津市的土地整治工作实践,总结了以往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础工作不扎实、设计图纸生搬硬套、项目预算定额取费不合理、公众参与度和交流的广泛性不够等,提出了改进项目规划设计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春湘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27-1428
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土地整理就是通过开展以田、水、路、林、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在论述土地整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明乐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90-193
近些年来,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相关学者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应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并进一步量化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生活都是在土地的基础上展开的。土地整治和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层面上探索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与联系,避免二者被混淆使用。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在于:目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不同;二者的联系在于:土地整治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统率着土地整理的发展,二者的作用都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平衡土地利用中数量、质量与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受损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开展3方面研究:①在框架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观与问题导向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②提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生态坑塘等特色工程布局;③针对采煤塌陷区区特有潜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恶化与土壤质量及结构受到破坏等现状,提出生态型降水排水沟道与土壤修复工程等特色设计。这一针对性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科学开展土地整理,科学恢复生产能力,重建农田生态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