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20个玉米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抗病型占10.1%,中抗型占12.6%,感病型占62%,高感型占20.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中抗-高抗型中晚熟和青饲玉米较多,分别占37.1%和23.3%;早熟、夏播、特早熟玉米居中,分别占18.5%、17.3%、16.7%;糯、甜玉米较少,占8.6%和5.4%。经抗病鉴定,通过审定的160个品种有4个高抗、11个抗病、19个中抗。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国玉米品种推广趋势及对品种管理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2007年全国玉米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省份玉米种植面积、品种推广情况以及不同玉米品种推广趋势,从而为玉米审定品种推广过程中的种性监控、审定品种标准样品征集及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等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病毒病的种类和病毒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红  陈丹 《玉米科学》2010,18(6):126-131
世界上已报道的玉米病毒病有40余种,我国发生并已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米鼠耳病。概述了我国发生的5种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概况、分布、危害以及病毒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心优势产区玉米生产效率增长及其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参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利用2001~2008年的玉米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中国核心产区的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核心产区玉米生产率增长比较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核心产区玉米单产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源泉,为单产增长贡献了69.3%的份额,其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贡献了60.7%。东北优势区主要是技术效率提高的作用,黄淮海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主要是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Normal maize, waxy maize, dull waxy maize and amylomaize V starches were heat treated at 100 °C for 16 h at a moisture content of 3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X-ray intensities of the major d-spacings of all starches increased on heat–moisture treatment (waxy maize > normal maize > dull waxy maize > amylomaize V). This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apparent amylose content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swelling factor (amylomaize V > waxy maize > dull waxy maize > normal maize), amylose leaching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pasting viscosities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acid hydrolysis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 waxy maize > dull waxy maize), enzyme hydrolysis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 dull waxy maize > waxy maize) and syneresis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 waxy maize ≈ dull waxy maize). The gelatinization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all starches increased on heat–moisture treatment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 waxy maize > dull waxy maize). However,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range increased only in normal maize and amylomaize V starches (amylomaize V > normal maize), while it remained unchanged in both the waxy starches. The enthalpy of gelatinization remained unchanged on heat–moisture treatment in all starches and the pasting viscosities of the two waxy starches were also unaffected. The foregoing data showed that starch chains within the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regions of the granule associate during heat–moisture treatment. However, the extent of this association was of a greater order of magnitude within the amorphous regions. DSC studies have indicated associations involving amylose chains (amylose–amylose and amylose–native starch lipid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new crystallites of different stabilities. In contrast, associations involving amylopectin chains (amylopectin–amylopectin) did not lead to crystallit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6.
玉米关联分析与品种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锁不平衡的关联分析已在玉米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玉米自交系B73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玉米单体型图的绘制、高密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控制玉米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玉米分子育种与品种分子设计工作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介绍了玉米基因组概况、玉米关联分析研究现状、玉米分子育种与品种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发展玉米产业面临的形势,按照区域化规模种植玉米原则,提出东北玉米产区重点发展绿色饲用玉米、华北玉米产区饲用和工业原料用玉米并重和适当发展南方玉米种植的初步构想,并论述了从品种、播期、种植密度、肥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品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个高油玉米品种与5个普通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增加了普通玉米的含油量和粗蛋白含量,改变了淀粉含量。与通油1号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产量均增加,增加幅度最高的是吉单180,其经济效益也最大。与四油199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除吉单180外,产量均降低,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吉单180。由此可见,高油玉米通油1号比四油199更适合与普通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而吉单180是与高油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最为合适的普通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以3种不同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共6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TTC定量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不同类型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以确定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糯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验;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1.
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riffing Ⅵ 对6个国内温带高油系和4个热带系进行组配,将组配的45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昆明、德宏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热带系YML146、CML166、CML161、CML171是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较优良的种质材料,在高油玉米生产及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是拓宽温带高油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好的种质资源;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为正值的组合多数为温带高油系×热带系和热带系×温带高油系,说明温带高油玉米种质与热带种质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该组合模式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说明这些性状主要表现加性遗传效应,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雁冰  薛泉宏 《玉米科学》2009,17(4):107-111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研究3个施氮量水平对不同栽培模式玉米根区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能大大促进覆膜玉米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覆草模式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玉米根系的影响,根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施氮能缩小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增大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差异,还能缩小覆盖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根外,但施氮量较高(240 kg/hm2)时,在覆膜和常规对照条件下土壤真菌数量及覆草模式下土壤细菌数量表现为根外高于根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玉米纹枯病发生日益严重,该病株残体残留在田土表面土层较浅的区域进行越冬。为准确诊断玉米纹枯病,根据玉米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灰斑病rDNA的ITS区间序列差别,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LZ-F+LZ-R)用于玉米纹枯病检测。该引物能从玉米纹枯病菌扩增到特异性的分子片段,说明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用来检测玉米纹枯病菌。采集田间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灰斑病病株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同时提取其病原菌和土壤总DNA,利用上述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只有以R.solan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反应体系在PCR仪中进行扩增最终能扩增出1条460 bp左右清晰的特异性条带,其他菌株均无特异性条带。利用该特异性引物只能从受到该病害侵染的发病组织DNA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照及健康玉米植株均无扩增条带。接种该病原菌的土壤DNA也扩增出相应的特异性条带,表明特异性引物LZ-F/LZ-R可用于玉米纹枯病菌的分子检测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种植行距对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在固定带宽的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设置10,20,45,60和70 cm 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分析间作系统的间作优势、作物生长情况以及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随间作玉米行距增加,间作优势增加,70 cm行距间作优势最大,达4 271.4 kg·hm-2。Logistic生长拟合曲线表明:随玉米行距增加,大豆生物累积量减小,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缩短,玉米生物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D45处理下,达43 471.1 kg·hm-2,D45处理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最长,达130 d,且生长后期日生长速率持续高于其它处理;共生期内,伴随作物生长,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sm逐渐降低,共生后期,表现为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sm逐渐减小。综合分析表明: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是强竞争力作物,玉米种植行距为45 cm,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大豆和玉米种间竞争力较弱,可作为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5.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通过大田试验筛选出了高油玉米为普通玉米单交种授粉来达到增产和提高普通玉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的组合。所筛选出的3个组合(SN3×HO115、SN3×HO298、SN98-1×HO298)中,与普通玉米自身相比较,子粒产量分别提高1 457.6、1 465.1和1 363.1 kg/hm2,油产量分别提高296.1、323.3和300.8 kg/hm2,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296.0、15.6和389.6 kg/hm2。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及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交优势效应在大田玉米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玉米品种回顾,把内蒙古玉米品种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农家品种阶段;双交种阶段;单交种开始应用阶段;单交种普及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杂交种遗传组成、杂优模式分析认为:Mo17亚群、塘四平头群、330亚群是内蒙古玉米应用的主要种质类群;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Mo17亚群×330亚群为内蒙古的主要杂优模式.最后对今后玉米育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青贮玉米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园  易婧 《玉米科学》2021,29(1):184-190
以1992~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721篇青贮玉米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并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青贮玉米研究的文献分布、刊物分布、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把握我国青贮玉米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为我国青贮玉米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质饲用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盛良学  贺喜全 《杂粮作物》2002,22(3):134-137
回顾了我国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青饲、青贮玉米等饲用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历史和现状,并综述了饲用玉米品质充种目标、原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试验于2001~2002年对三个不同类型5个玉米品种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各器官营养成分含量不同,营养成分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也不相同,植株干物质各营养成分含量也因品种而异.就营养成分含量而言,粗蛋白含量科多8号最高,而科青1号最低,中单9409、东陵白及掖单13居中;粗脂肪含量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较高,普通型玉米品种其次,二者均高于青贮专用型;粗纤维含量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较高,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居中,普通型玉米品种最低;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普通型玉米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粗灰分含量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大于普通型玉米品种与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由于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的不同及干物质积累量的不同,营养成分积累量不同类型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后F_2代种子产生的果穗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观察子粒颜色、溶剂提取色素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等方法研究超黑糯玉米杂交后代色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黑糯玉米杂交F_2代产生的果穗中,子粒颜色出现分离,主要表现为全黑、红黑、红色、棕黄、金黄和白色。在金黄色玉米子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颜色的玉米子粒;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少的为白色玉米。在全黑色玉米子粒中花色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颜色玉米子粒;在白色、金黄色玉米子粒中没有检测到花色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