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鹿科(ervidal)动物属偶蹄目,不仅以其头角壮观,色彩斑斓而引人注目,更还因其浑身是宝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大型鹿科动物中的梅花鹿、马鹿、驼鹿和水鹿的鹿茸以及麝、獐所产的麝香还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目前,由于人为的大肆捕杀和植被的不断缩小,给野生鹿科动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野生鹿科动物的数量锐减。如麝,由于长期来采用杀麝取香,致使野生麝已经到了临近灭种的境地。又如浙江的珍贵鹿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会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是物种灭绝。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栖息地的影响,对未来研究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提供实践意义。以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研究对象,将23个环境因子通过去相关性后得到8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梅花鹿基准气候条件下在中国潜在生境分布,并预测了ssp245和ssp585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21—2040年(2030s)、2041—2060年(2050s)、2061—2080年(2070s)梅花鹿潜在分布。23个环境因子中,对3个不同的梅花鹿亚种,降水季节性、海拔、最干月降水量这3个因子是影响梅花鹿生境分布的主要因子。基准气候条件下,梅花鹿的潜在生境面积占总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72%。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内梅花鹿东北亚种当前潜在生境面积明显增加,其中ssp585情景增加程度大于ssp245情景。在ssp585情景2050s阶段,总潜在生境面积将增加524.79%;梅花鹿华南亚种当前潜在生境面积明显减少,在ssp585情景下,梅花鹿适宜生境面积减小幅度将大于ssp245情景下梅花鹿适宜生境面积减小幅度,其在相应阶段分别减少77.61%、96.29%和93.62%。适宜生境逐渐消失。梅花鹿四川亚种在ssp245、ssp585两种情景下,适宜生境面积变动较小,并且都有5%—10%的新增适宜生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壶菌病是一种由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感染导致的疾病,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是导致两栖动物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壶菌病尚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世界范围内蛙壶菌的分布与传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蛙壶菌在世界和区域尺度的分布风险及影响因素,可为其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使用蛙壶菌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数据,共考虑了20个气候环境变量,经过对蛙壶菌分布数据和变量进行筛选,建立最大熵模型,比较纳入模型的6个变量与蛙壶菌分布风险的关系,并预测蛙壶菌在世界范围和中国大陆的分布风险。【结果】变量中对蛙壶菌分布概率贡献度最高的前4位依次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温度季节性、降水季节性。蛙壶菌分布概率与年平均气温和温度季节性总体均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性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蛙壶菌全球分布的高风险地区主要在中国大陆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部、瑞典南部、德国、波兰、罗马尼亚、英国南部、爱尔兰、法国、马达加斯加东部、苏丹、美国南部、秘鲁东部、埃塞俄比亚和日本等。其在中国大陆分布的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78—2012年新疆羊肉产量的时间序列,先后通过平稳化检验及自相关与偏相关分析,建立模型为ARMA(1,1);然后确定模型参数并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白噪声检验,检验通过,满足预测的要求;运用该模型对新疆羊肉产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平均相对误差率为2.19%,希尔不等系数5.81%,其中2012年相对误差率为2.50%,精度较高,预测良好;最后对2009—2012年进行短期预测,数据表明,羊肉产量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三种犬科动物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克隆与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犬、赤狐(Vulpes vulpes)、貉三种犬科动物基因组中克隆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经测序验证扩增片断长度为800bp,包含全部编码序列和部分5、非翻译区。序列分析表明,犬与狐、犬与貉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都超过99%,推测氨基酸序列犬与貉完全相同,赤狐在信号肽区有一个氨基酸与犬不同。使用MEGA3.0软件的邻接法构建犬科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犬和狐聚为一类,貉比犬和狐分化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6.
从犬、赤狐(Vulpes vulpes)、貉三种犬科动物基因组中克隆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经测序验证扩增片断长度为800bp,包含全部编码序列和部分5`非翻译区。序列分析表明,犬与狐、犬与貉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都超过99%,推测氨基酸序列犬与貉完全相同,赤狐在信号肽区有一个氨基酸与犬不同。使用MEGA3.0软件的邻接法构建犬科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犬和狐聚为一类,貉比犬和狐分化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7.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饲草资源,在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扁蓿豆潜在适生区分布对其种植区划及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扁蓿豆的适宜性生境分布区域及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当前气候背景下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吉林、陕西、云南、河北、青海中东部、山西、辽宁、山东东部、河南西北部、宁夏等地区;影响当代扁蓿豆适生区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最干旱月降水量(bio14)、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最湿润月降水量(bio13)、最热季度平均温度(bio10);间冰期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较大,分布范围较广,而最佳适生区较小,仅占4.79%,从末次冰期冰盛期开始到未来CCSM4-rps26-2070等5个气候情景下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总面积较间冰期变小,而最佳适生区面积增加,5个气候情景的适生区面积和范围变化较小,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mtD NA的Cyt b基因全序列对39个鼩鼱属物种的系统分化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具有的9个鼩鼱属物种。计算了遗传距离和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分子系统学分析支持鼩鼱属应该分为主要分布于古北区的亚属和主要分布于新北区的亚属。Sorex亚属包括分布在古北区的鼩鼱属物种和分布在全北区的苔原鼩鼱和姬鼩鼱,以及分布在新北区的北极鼩鼱。Otisorex亚属包括分布在新北区的鼩鼱属物种和分布在古北区的堪察加鼩鼱和弗兰格尔鼩鼱。特氏鼩鼱-索绪尔鼩鼱类群高度特化,支持其与Otisorex亚属具有更近的系统进化关系。本文探讨了我国东北地区具有的9个鼩鼱属物种的系统分化和分类学问题,进而明确了其在鼩鼱属的系统发生地位。支持姬鼩鼱为全北区物种。扁颅鼩鼱在系统发生地位上较为特化。支持栗齿鼩鼱属于XY_1Y_2性染色体复杂种组。大鼩鼱是东北分布的鼩鼱属物种中最特化的一个物种。我国东北分布和日本北海道分布的细鼩鼱属于不同亚种。  相似文献   

9.
以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建群种长芒草为研究对象,利用Maxent模型对长芒草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主要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所得到的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area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2和0.950,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当前中国长芒草高适宜性分布区主要有5个,分别为黄土高原分布区、泰山-沂蒙山分布区、横断山分布区、藏南谷地分布区及天山分布区。在RCP2.6(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2.6)和RCP8.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8.5)两种气候情景模式下预测得到的2070年长芒草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有逐渐缩小的趋势。Jackknife检验对主导环境变量的筛选结果显示,影响长芒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有地形粗糙度指数(terrain roughness index,tri)、9月降水量(precipitation 09,prec09)、气候湿度指数(climatic moisture index,topowi)、2月最高温度(maximum temperature 02,tmax02)、12月降水量(precipitation 12,prec12)和12月平均温度(average temperature 12,tavg12)。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典型草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东北地区粮库储存3年玉米对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毒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储存玉米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以指导粮库储存玉米的安全有效使用。选取48头平均体重为(14.0±3.8)kg的杜×长×大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1/2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粮选用当年收获的玉米(占饲粮60%)作为主要能量饲料,试验组饲粮则选用东北地区(克东粮库)储存3年的玉米(占饲粮60%)作为主要能量饲料,试验期28d。结果显示:与饲喂当年收获玉米的仔猪(公和母)相比,饲喂东北地区粮库储存3年玉米的仔猪(公和母)的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尿素氮含量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和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B1、内毒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将东北地区粮库(克东粮库)储存3年玉米应用于仔猪(12~30kg)饲粮中,可取得与当年收获玉米相同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宇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0,31(1):42-44
生境是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因子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最重要的原因是生境被破坏。生境评价,是分析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和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对国内外马鹿生境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东北马鹿生境的评价体系。对东北马鹿生境的评价,将为管理部门对东北地区马鹿生境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3与2014年对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与华北地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紫花苜蓿病害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在东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4种,其中黑龙江省12种,吉林省10种;在华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7种,其中河北省10种,内蒙古自治区13种.东北地区在生产中易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褐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霜霉病,镰刀菌根腐病,7-8月为病害高发期.华北地区各调查点病害种类差异较大,内蒙古自治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霜霉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发病高峰期为6-9月;河北省廊坊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6种,分别为褐斑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木贼镰刀菌根腐病,炭疽病,发病高峰期为7-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4种,分别为霜霉病,褐斑病,锈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发病高峰期为6-10月.  相似文献   

13.
东北平原引草信信入田、粮草轮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在吉林省长岭县和农安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东北平原区主要粮食、牧草及经济作物轮作对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组成和数量以及主要粮食、牧草及经济作物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科牧草对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水平有显著作用。大豆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较大,但对有效磷、有效钾的影响不如玉米,而马铃薯、烟草和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则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较多,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单项缺失,不宜连作。此外,豆科牧草茬口的酶活性指标及其生物产量均优于其他供试作物。粮食-牧草-经济作物三元轮作体系是提高东北平原区土壤肥力,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荒漠绿洲区草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区域草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甘瑞勋  唐庄生  花蕊  余涛  郝媛媛  楚彬  花立民 《草地学报》2022,30(12):3372-3380
为探究气候变化下子午沙鼠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和时空变化,本研究利用子午沙鼠分布数据以及气候、地形等环境数据,基于最大熵模型(The maximum entropy,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分析大空间尺度上限制子午沙鼠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当前气候下子午沙鼠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南部、宁夏北部,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山脉之间、伊犁州和塔城等地区,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酒泉的北部,内蒙古西北部,青海中部以及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温度是限制子午沙鼠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其次是海拔,降水量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子午沙鼠生境适宜度提高,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范围将扩大。本研究对子午沙鼠危害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