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藜麦新品种陇藜1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陇藜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和栽培驯化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国内首个藜麦新品种。在2013—2014年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中,陇藜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静乐藜麦增产9.6%。陇藜1号属中晚熟品种,植株呈扫帚状,株高181.2~223.6 cm,生育期128~140d,分枝数23~27个。种子为圆形药片状,千粒重2.40~3.46 g。籽粒含粗蛋白171.5~187.8 g/kg、脂肪56.5~59.3 g/kg、赖氨酸5.5~6.9 g/kg、全磷4.5~6.8 g/kg。陇藜1号在田间表现为抗霜霉病和叶斑病,总体抗病能力强。陇藜1号植株抗倒伏,再生能力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无霜期大于120 d,降水量250 mm以上,海拔1 500~3 000 m的山地、川地及灌溉区域种植。并对藜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陇藜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结合栽培驯化的方法选育而成的粮饲兼用型藜麦新品种。在2014—2015年的多点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2 698.5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6.7%。该品种生育期152~160 d,株高196.2~243.5 cm。籽粒白色,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6~2.4 mm,千粒重2.9~3.3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65.10 g/kg、粗脂肪(干基)52.00 g/kg、粗灰分(干基)34.17 g/kg、赖氨酸(干基)7.00 g/kg、全磷(干基)5.62 g/kg。具有丰产、抗逆、活秆成熟、生物产量大等特性,适宜在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四川、贵州、吉林及青海东部等冷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陇藜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利用高代藜麦材料LUR-10采用系统选育结合栽培驯化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藜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藜麦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912.7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13.9%。2015年参加甘肃省藜麦多点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2621.7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14.5%。该品种生育期108~121 d,株高138.6~176.8 cm。籽粒白色,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8~2.4 mm,千粒重3.0~3.6g。单株平均穗粒数12 919粒。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70.30 g/kg、粗脂肪(干基)64.00 g/kg、粗灰分(干基)35.00 g/kg、赖氨酸(干基)6.20 g/kg、全磷(干基)5.90 g/kg。具有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在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四川、贵州及青海东部等冷凉地区的山地、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小麦新品种“北蒙麦1号”是黑龙江省北大荒种业公司北安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以“新克旱九号”为父本,“垦九丸号”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北00—27”.2005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小麦旱作区种植.其主要特点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绿色育种理念和现代选择与鉴定技术,以中国农科院引进材料P236(19)为母本,以新培育的自主创新的中间材料长治02-6502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高产节水多抗小麦新品种长麦6789。在2015、201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组区域试验中,长麦6789两年平均产量为7 723.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5.7%。该品种株型紧凑、杆壮抗倒、多抗广适、灌浆快落黄好,于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