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安徽淮南乳品公司为试验试点,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472头(1~≥6胎)进行隐性乳房炎与乳房性状相关性分析,测定的乳房性状主要包括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和乳头长度。结果表明:淮南地区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和奶牛阳性率分别为25.79%和53.18%;乳房性状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乳头长度的线性评分分别为31.92分、47.02分、29.00分、37.64分、20.02分、39.74分、20.88分。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与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乳头长度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0731、0.0211、0.1003、-0.0369、0.0996、-0.0323及-0.0151,其中与后房宽度、乳房深度为显著(P<0.05)的正相关,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阳性率与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乳头长度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0427、0.0680、0.0347-、0.0060、0.1071、-0.0119和0.0223,除与乳房深度为显著(P<0.05)的正相关外其余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左旋咪唑,对西宁奶牛场二分场43头荷斯坦(中国)泌乳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由投药前的83.7%,下降为55.8%;乳区阳性率由46.4%下降为31.5%。防治效果明显(P<0.05)。  相似文献   

3.
左旋咪唑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患隐性乳房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95头(条件相当),随机将其分为19个组,即左旋咪唑口服刺型,7.5mg/kg1次组、7.5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7.5mg/kg1次剂量并间隔20d重复1次组、10.0mg/kg1次组、10.0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10.0mg/kg1次剂量并间隔20d重复1次组、12.5mg/kg1次组、12.5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12.5mg/kg1次剂量并间隔20d重复1次组;左旋咪唑注射剂型。5.0mg/kg1次组、5.0mg/kg1次刺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5.0mg/kg1次剂量并间隔20d重复1次组、7.5mg/kg1次组、7.5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7.5mg/kg1次剂量并间隔20d重复1次组、10.0mg/kg1次组、10.0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10.0mg/kg1次剂量并间隔20d重复1次组,1个对照组不用药。试验前和用药后每间隔10d用BMT法检测各头奶牛的隐性乳房炎情况,对其检测结果打分,每组以其加权平均值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口服剂型以7.5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和注射剂型以5.0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组的效果较好,这2种应用方法比较以7.5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的方法最佳。然后田间试验,选择条件相当的2群奶牛。一群(55头)应用左旋咪唑7.5mg/kg1次剂量并间隔10d重复1次的方法防治隐性乳房炎,另一群(53头)为不用药对照,结果隐性乳房炎恢复率、转化成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数量和产奶牛量,用药牛群均好于不用药牛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五个大型奶牛场的5080头泌乳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从年龄、胎次、日泌乳量、乳区等方面对其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随机选取50头患隐性乳房炎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牛群中8.5%的荷斯坦牛为临床性乳房炎阳性,45%的荷斯坦牛为隐性乳房炎阳性;并且,随着年龄、胎次、日泌乳量的不断增加,荷斯坦牛患乳房炎的几率增加;左侧乳区发病率高于右侧乳区;后侧乳区高于前侧乳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是减少乳房炎发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湟源县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为3.67%。采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治愈率为90.9%,且有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随机抽取473头荷斯坦奶牛1892个乳区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地区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为25.42%。奶牛阳性率为52.64%。在1、2、3、4、5胎以及5胎以上的乳区阳性率分别为23.12%、24.53%、25.88%、22.41%、23.03%和44.08%;奶牛阳性率分别是47.95%、52.34%、52.33%、51.72%、52.63%及73.68%。1~5胎乳区阳性率的变异范围是22.41%~25.08%,差异不显著(P〉0.05),而5胎以上乳区阳性率为44.08%,极显著(P〈0.01)地高于前5个胎次。同样,奶牛阳性率随胎次发生变化的趋势与乳区阳性率是一致的,只是在前5个胎次中第1胎47.95%的奶牛阳性率分别低于2~5胎次各5个百分点左右,但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月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及奶牛阳性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导致产奶量下降和乳成分的变化.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57头荷斯坦奶牛(其中32头患隐性乳房炎)乳中脂肪酸组分,比较正常乳和隐性乳房炎乳中脂肪酸的组分.结果表明:共检出21种脂肪酸,隐性乳房炎乳中棕榈油酸(C16:1)的含量高于正常乳,其他20种脂肪酸均低于正常乳,其中有9种显著低于正常乳(P<0.05),2种极显著低于正常乳(P<0.01);隐性乳房炎降低了牛奶中脂肪酸的总含量及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隐性乳房炎乳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比高于正常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比则低于正常乳.结果提示,隐性乳房炎影响奶牛脂肪酸合成过程,改变了脂肪酸的组分.  相似文献   

8.
1什么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没有临床症状,也就是奶水是白色乳状,乳房组织有肿胀和痛疼,但是乳汁的生物化学、乳汁成份则发生变化,肉眼看不到乳汁和乳房变化,所以叫做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有什么危害呢?最大的危害是隐性乳房炎能由于病情发展,变成显性乳房炎,乳汁出现絮状物(豆腐脑样子);乳房组织肿胀,痛疼,甚至病牛发烧,不出奶。其次是奶牛得了隐性乳房炎产奶量下降,一般要减少乳量10%左右。奶牛隐性乳房炎是怎样得的呢?隐性乳房炎由于现在检查方法有了,人们都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关于…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细胞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当归、川芎、芍药、黄芪、蒲公英、丹参、益母草等中草药 ,配制成饲料添加剂 ,研究了其对奶牛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的影响 ,并用北京隐性乳房炎检验液 (BMT)对供试牛进行疗效跟踪检验。结果表明 ,该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SI(P<0 .0 5 )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 (P<0 .0 5 ) ,并能明显提高隐性乳房炎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10.
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 472头 (1~ 11胎 )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 ,乳用特征性状 (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 )的线性评定 ,以及隐性乳房炎与乳用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与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1171、0 10 3 0、0 0 681、0 0 180、-0 12 65 ,其中与楞角性、尻宽分别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的正相关 ,与蹄角度达极显著 (P <0 0 1)的负相关。奶牛阳性率与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0 967、0 0 5 61、0 0 2 82、0 0 12 7和 -0 0 670 ,其中除与楞角性为显著水平 (P <0 0 5 )的正相关 (0 0 967)外 ,其余均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12.
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隐性乳房炎(SCM)次数反映了泌乳牛产后乳房的生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各泌乳月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影响,以期为牧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隐性乳房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绝对含量的影响。根据奶牛乳房结构,试验组利用通乳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悬液经乳头管注射入奶牛乳房内,建立诱导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腺炎模型,对照组灌注磷酸盐缓冲液,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的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表明:乳中共检出34种脂肪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对感染乳区脂肪酸合成产生直接影响。按不饱和度和碳链长度划分的6大类脂肪酸中,试验组在感染后11 h与感染前24 h相比,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有相同变化趋势,但除短链脂肪酸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感染后23 h试验组6大类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影响了奶牛脂肪酸的合成过程,降低了脂肪酸各组分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以上海某奶牛场610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对SCD1基因A293V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SCD1基因A293V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天校正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泌乳性状的影响.共检测到AA、AV和VV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4、0.323和0.043,等位基因A和V的频率分别为0.796和0.204.该位点突变对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测定日产奶量、305天校正产奶量、305天乳蛋白量和305天乳脂量以及体细胞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VV基因型个体的乳蛋白率、乳脂率极显著高于AA、AV型个体(P<0.01).SCD1基因A293V位点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遗传效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机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摸清兰考县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亚临床乳房炎流行规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加州奶牛亚临床乳房炎试验(CMT)方法对3 家规模化奶牛场的547 头泌乳奶牛进行亚临床乳房炎检测,调查该病与奶牛胎次、泌乳期和乳区的关系。结果 奶牛阳性率为20.11%,乳区阳性率为10.88%;1~2、3~4和≥5胎次的奶牛发病率分别为13.37%、20.53%和29.46%;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发病率分别为15.11%、22.12%和30.89%;乳区阳性率介于8.59%~13.16%。结论 兰考县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亚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与胎次、泌乳期存在正相关,与乳区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羊饲粮添加叶酸对不同出生类型新生羔羊脐带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年龄一致的经产湖羊母羊120只,人工授精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栏饲喂补充0、16和32 mg/kg DM叶酸的全混合日粮.母羊分娩时,每组随机采集出生类型为双羔和三羔的胎盘与脐带样品各3个,共18个样品用于测定胎盘相关指...  相似文献   

17.
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在20-50万/mL区间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在50万/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来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公英翘芦散对亚临床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选取78头发病牛,其中38头牛为散发,用公英翘芦散治疗;40头牛集中对比治疗,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头,分别用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进行治疗。用加州乳房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rial,CMT)法检测公英翘芦散治疗后乳区患病状态并判定其治疗效果;用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法检测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治疗后牛奶体细胞数并判定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公英翘芦散给药7 d后,患病乳区由75个减少到28个,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治愈率达到62.67%,有效率达到90.67%。与治疗前相比,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用药1 d后体细胞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公英翘芦散组SCC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公英散组。公英翘芦散组在给药2 d后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公英散组(P<0.05),给药3 d之后均极显著低于公英散组(P<0.01)。用药7 d后,公英翘芦散组治愈率可达68.29%,而公英散组治愈率只达到20.00%,差异极显著(P<0.01);公英翘芦散组有效率可达97.56%,而公英散组有效率为67.50%,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公英翘芦散的治疗效果极显著优于公英散(P<0.01)。以上结果说明,公英翘芦散可以作为治疗亚临床奶牛乳房炎的有效药物,为奶牛乳房炎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淮南地区荷斯坦奶牛泌乳系统性状的线性评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淮南乳品公司为试验试点.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493头(1~11胎),进行奶牛体型线性评定中泌乳系统性状即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和乳头长度的线性选择评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地区荷斯坦奶牛泌乳系统性状的表现中等偏好.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乳头长度的线性评分分别是31.95、46.98、29,09、37.47、15.08、39.74和20.82分.评定等级各为佳、优、好、良、中、良、中。同时,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乳头位置的线性评分随胎次变化而变化很小且无规律可循,各胎次几乎相同;乳头长度、悬韧带的线性评分随胎次升高而增加,但后者幅度很小;前房附着、乳房深度的线性评分均表现随胎次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