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垦58s等9个材料数年的分期播种,研究其在郑州地区的光温反应。结果表明:农垦58s生育期太长,难于直接利用;6085s育性不稳定,暂不能利用。其余7个材料只要在5月28日前播种,8月25日前抽穗,表现为不育,可以制种;5月28日后播种,8月25日后抽穗,育性逐渐得到恢复,可以繁种。  相似文献   

3.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正> 具有长日照不育、短日照可育特性的晚粳水稻农垦58的发现,已引起广泛的研究与利用。据研究,这种光敏核不育水稻(简称农垦58s),从幼穗分化的第二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进入光照育性诱导阶段,其临界光长为13.75~14.00小时。据此推论,在高于32°N的地区,直接利用农垦58s繁殖、制种均有困难,薛光行等在北京(39°56′N)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为明确和验证农垦58s在郑州地区(34°49′N)的直接利用价值,1988~1989年对其育性转换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晚期,败育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败育前,小孢子大量液泡化,最后只乘空腔。败育小孢子不能正常形成花粉外壁。花药绒毡层的异常,体现在解体延迟,内含物丰富,富含嗜锇颗粒,乌氏体及孢粉素不参与花粉壁的形成,绒毡层异常是农垦58S败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育种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垦58S,安农S-1,衡农S-1等光温敏核不育系及衍生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遗传与育种学研究。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的“重复基因位点平行突变假说”,对影响光温敏雄性不育性表达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遗传分类理论”和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原理与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选育出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3088S”和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288”  相似文献   

9.
农垦58S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相似文献   

10.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育性转换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总结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自1986~1989年在广州(23°08′N)人工处理及自然条件下育性转换的特点和诱导因素。结果表明:育性转换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育期间不育性彻底而稳定,在可育期间可育性变化较大,有些年份只有不育期和半可育期。导致农垦58S育性转换的环境条件是光照长度、诱导天数和温度。温度提高临界光长度将减短。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育性转换存在敏感度的差异,以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敏感度最强,这段时期长光诱导可导致全不育。但短光诱导可育时,表现为诱导天数越多可育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粳籼架桥”方法育成粳型两用核不育系3088 S,于1990年通过阶段性技术鉴定。经1990,1991年连续2年育性稳定性观察和测交配组优势鉴定,结果表明;3088 S属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开花习性为籼、粳中间型;与籼型广亲和系912935和876110配组表现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可望在生产上应用。文中对选育温光弱感型光敏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和两系法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策略采片“粳不籼恢”繁殖制种技术体系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农垦58S型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安农S-1,衡农S-1,W6154S 及5460S 等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杂交组合,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明显的平均杂种优势与超亲优势,并且都有一定比例的竞争优势组合;安农S-1可作杂交早稻不育系利用;衡农S-1与5460S 只能用作晚稻不育系;W6154S 则主要用作晚稻不育系;结实率及千粒重是影响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两系杂交稻测交组合鉴定及不育系与父本品种选育中,应注意结实率及千粒重的改良;并提出两系亚种间杂交稻选育应以选育广亲和光(温)敏不育系途径为主,此外两系杂交稻选育还应注意亲缘隔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现杂交有种结合花药培养技术,筛选出具有广亲和特性的模型光敏核不育系H52S,其育性转换明显,不育期内不育株率与不有度均达100%,可育期内自然结实率达40%以上;将其与广亲和测试种杂交,F1结实率达80%以上,经初步亚种间配组分析,显示强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光敏核不育性状在弱感光性水稻中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39°56'N)长日、中温条件下,分析了弱感光型光敏不育水稻C407s与秋光、南65两品种配制的正反交F1、BF1、F2和F3代的雄性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在弱感光型遗传背景下光敏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受两对独立的细胞核隐性主基因控制和修饰基因的作用。讨论了缩小样本出穗期的离散度和利用F3家系育性类型分析资料的必要性及所谓“育性抑制基因”影响下光敏不育性状表达的种种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9.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粳稻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粳稻品种杂交组合F_3及以后世代部分株系的育性和基因型的基础上,对分离世代各种主基因型的育性及频率分布进行了估计,验证了根据F_1、F_2和BF_1代作出的水稻光敏核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涉及核内2对独立的主基因的遗传结论。由F_6以上高世代株系中测选出对农垦58s恢复效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种纯合单显性可育株系,获得了存在两个不同恢复基因的遗传证据。  相似文献   

20.
用晚粳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和105S与常规晚粳品种农垦58、鄂宜105,武复粳、华粳14和筑紫睛杂交,以套袋结实率为主要指标分析了正反交F_1、F_2,以及光敏核不育系与正反交F_1回交BF_1代在武汉(30°27’N)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各组合F_1代杂种都为可育,而F_2和BF_1代都发生育性分离。具有同一常规品种亲本的组合的育性分离表现基本一致。农垦58S与农垦58杂交组合F_2代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3∶1,BF_1适合1∶1的比例;农垦58S与鄂宜105等4个品种杂交组合的F_2代可育和部分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15∶1,BF_1适合3∶1的比例。两类组合后代的育性分离分别符合1对主效基因和2对独立的主效基因的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