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瘟病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双季晚稻常年因穗颈瘟和枝梗瘟的为害造成产量下降。一般年份病穗率为1—12.9%;严重年份病穗率高达80%以上,并造成大量白穗。其发生普遍、损失极大,严重地障碍着双季晚稻产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明确穗颈瘟和枝梗瘟对产量的影响,提供损失率估计的科学依据,我们在大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穗颈瘟和枝梗瘟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了测定和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观察和盔栽接种试验,获得92组叶稻瘟和80组穗颈稻瘟普遍率和严重度间对应关系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分析了叶瘟和穗颈瘟普遍率与严重度之间的关系(I-S)。结果表明:叶瘟I-S关系和穗颈瘟I-S关系均可用直线方程描述,其直线回归方程为:叶瘟:SL=-1.104+0.455IL(SL,IL——叶瘟严重度和普遍率)穗颈瘟:SE=-3.717+0.737IE(SE,IE——穗颈瘟严重度和普遍率)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对稻瘟病 I-S 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穗稻瘟俗称白穗,使稻穗发白变秕,严重影响产量,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穗稻瘟又分为稻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穗颈瘟使整个稻穗变白,损失几乎100%;而枝梗瘟和谷粒瘟只造成穗的一部分变白,损失穗的一部分。在对发病程度调查时,用病穗率这一指标显然不能反映实际发病程度。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编辑出版的《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一书上介绍的穗瘟病情程度分级及病情指数(以下简称病指),是最常用的调查指标,基本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11,(2):20-20
一、注意确定防治对象田。调查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地区,发现本田出现发病中心(病株率达3%以上)或急性病斑(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无光泽,多为椭圆形,密生青灰色霉层),即确定为叶瘟防治对象田。凡是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发生了苗瘟、叶瘟的地方则确定为颈瘟预防田。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16个水稻主栽品种分小区种植,系统调查了后期水稻穗腐病、穗颈瘟等病害的自然发生情况,以期筛选上海地区穗期病害抗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穗腐病、穗颈瘟等病害的敏感性有差异。银香38、沪软1212和沪早香软1号3个品种穗颈瘟发病较重,导致无法灌浆结实,造成穗腐病因缺乏发病载体而发生较轻。其余品种穗腐病病穗率均较高。部分水稻品种次要病害如稻粒黑粉病病穗率较高。目前采用的水稻穗腐病分级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正>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全年种植面积1.23万hm2,早稻种植面积3 333.3 hm2。近年来,新罗区早稻部分田块穗颈瘟暴发成灾,严重影响早稻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2011年全区穗颈瘟发生面积约46.7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1.5%~18.3%,病穗率大于70%即绝收的田块约2.7 hm2;2012年穗颈瘟发生面积40.0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2.2%~20.4%,绝收面积约1.7 hm2;2013年发生面积80.0 hm2,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笔者在室内镜检时发现,在连作晚稻后期发生稻瘟病的田块中,有相当数量类似穗颈瘟的病穗并不是受稻瘟病菌所感染。而是由其它真菌侵染而引起的,习惯上称之为穗枯症。进一步的调查证明,这种穗枯症可单独发生也常和稻瘟病混发在一起,在田间发生较为普遍,在杂交水稻田中尤为明显。虽然在水稻生长后期这些罹病植株较少成为白穗,对产量的影响也远不及穗颈瘟那么严重,但这些穗枯引起的枝梗及穗颈褐变,可导致稻穗的严重早衰而降低千粒重。不仅影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的抗性鉴定:1973~1977年在稻瘟病圃中,筛选出对穗颈瘟4~5年保持中抗以上的品种15个,1975~1977年又鉴定出对穗颈瘟3年均保持中抗以上的品种47个。在病圃中对大量水稻品种抗性鉴定材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籼稻品种的叶片对稻瘟病菌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强的品种数量比粳稻多。穗颈和主轴则不同,在病圃中粳稻叶瘟发生较重的年份,籼稻抗侵入的品种数量比粳稻多,反之,籼稻比粳稻少。但在同一抗病等级中,粳稻造成的损失多比籼稻轻,表现耐病性强的品种数量比籼稻多。根据多年和多点试验,绝大部分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之间抗性表现不一致。就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变化情况相比,叶瘟抗性变化较穗颈瘟大。  相似文献   

9.
彭洪江 《植物保护》1994,20(4):25-26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随着品种汕优63在我地连续多年单一种植,近年发生日趋严重。在目前尚缺新品种替代前,根据该病流行特点,提高药剂防治效果,乃是控害增产一大措施。为此,作者进行了穗瘟化控策略筛选试验。 1.材料与方法 在常发重病区选田设病圃系统观察病情消长动态。品种汕优63,适期播栽,治虫不治病。秧田期调查苗叶瘟1次,本田叶瘟自移栽后定5点,1点2丛,5天调查1次。抽穗后,除继续调查叶瘟外,同时调查穗颈瘟,直至成熟期止。 在此基础上,设(1)移栽时浸秧,(2)治叶瘟2次,(3)治穗颈瘟2次,(4)浸秧,治穗颈瘟2次,(5)治叶瘟、穗瘟各2次,(6)浸秧,治叶瘟2  相似文献   

10.
我省大部份地区晚稻在9月中旬抽穗、东南部有些地区偏早,在8月中、下旬抽穗。在贪青田和山边田,此时往往出现白穗。现将引起白穗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述之于下:一、原因:据田间调查,水稻白穗原因如下1.穗颈瘟:抽穗期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受病菌侵染。病部初期为...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主要表现有叶瘟、穗瘟。叶瘟严重时引起水稻坐蔸,穗颈瘟则造成白穗;在保温秧田和旱育秧田可以发生苗瘟,引起秧田死苗;在特别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高肥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下,可以见到节瘟、叶枕瘟,节瘟可以造成茎杆折断,叶枕瘟可以诱发穗颈瘟;水稻齐穗后发病,可以出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是湖北省近4年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稻瘟病总发生面积约62.02万hm2,其中叶瘟42.09万hm2,穗颈瘟19.93万hm2。一般发病田块病叶率在10%左右,严重发生田块病叶率达80%以上,少数田块"坐蔸";穗颈瘟发生严重田块病穗率达70%,一些田块绝收。我们对部分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县市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日常田间调查情况及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就2014年稻瘟病的局部流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稻常规大糯品种叶瘟和穗颈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年对常规糯稻大糯品种叶瘟病情指数和穗颈瘟发病率的调查、分析,采用回归方程y=7.011+0.32645x,可以预测后期穗颈瘟的发病率,以指导穗颈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在叶瘟发生较重的稻田,用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预防穗颈瘟。试验结果表明,施2次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优于施药1次的,但没有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好。因此,在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地方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最好不用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预防穗颈瘟。  相似文献   

15.
绥阳县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也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又名稻瘟热,俗称火烧瘟、麻叶子、刻颈瘟和黑节病。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为害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防治稻瘟病,以稻瘟净、异稻瘟净为主要药剂。由于其残效期短、内吸性差,因而施药次数多,防治费用加大,不够理想。本试验初步证明稻瘟灵对穗颈稻瘟、叶稻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显著,优于稻瘟净及异稻瘟净。对已发生穗颈稻瘟的重病田尚能有效的挽回部份损失。  相似文献   

17.
来凤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稻瘟病的常发区之一,在20世纪80~90年代初期,常年发生程度在中等以上,后推广杂交抗病品种Ⅱ优品系和福优品系,稻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07年穗颈瘟在杂交水稻上大发生,造成了水稻严重减产,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和经济收入。全县8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穗颈瘟发生,涉及到20多个品种,一般田块病穗率10%~50%,严重的达100%,产量损失在20%~80%,严重的颗粒无收。现将其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个水稻品种混合栽培控制稻瘟病示范效果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直是武进市水稻生产上重点防治的病害。1993年以来的 8 a中有3 a(1996、1998、1999年 )穗颈瘟局部大流行,严重田块病穗率90%~100%,病指 80~90,虽经药剂防治,仍造成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水稻品种混合间栽,根据混合使用多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使病菌各类群群体保持相对低的水平,优势类群不易形成,从而能达到降低发病程度的目的。为此笔者于2000年在礼加镇进行了水稻品种混合间栽控病试验示范。   试验有4个主栽品种,分别为9707、9520、9915和9325,间栽品种为苏御糯。   混合间栽试验区面积2 533 m2…  相似文献   

19.
部分中国栽培稻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苗期16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谱测定以及成株期叶瘟、穗颈瘟鉴定结果为依据,分析了75份中国栽培稻稻瘟病抗性资源的抗瘟性。结果显示,不同抗性品种的抗谱以及对成株期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抗谱测定结果与成株期叶瘟抗性显著相关,而与穗颈瘟,以及叶瘟与穗颈瘟间相关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抗性资源可分成9个类群,其中以第6类群包含品种最多,抗谱最广(81.3%~100%),并高抗A、B、E、G群生理小种和抗穗颈瘟,可作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黄陂县1993年双晚生产期间,前期(9月上旬前)气温偏低,抽穗扬花期降雨罕见,后期气温偏高,气候十分特殊,造成双晚穗颈瘟、白叶枯病(以下简称“两病”)的异常流行。 1 “两病”的流行特点 1.1 穗颈瘟流行面广、流行程度重,为历年双晚上罕见。 今年全县种植双晚37600hm~2,据我站综合调查及统计,穗瘟在双晚上属大流行,发生面积1.67万hm~2,占总面积的44.3%,其中成灾面积4710hm~2,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