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螨是蜜蜂度夏的大敌,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削弱蜂群,重则可导致全群覆灭。夏季,特别是梅雨季节,巢内温、湿度增高,蜂螨十分活跃,因此,治螨必须紧紧跟上。  相似文献   

2.
蜂螨的种类及蜜蜂主要害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螨是一类危害严重的蜜蜂寄生虫。随着蜂螨抗药性的产生和危害的加重,现已引起各国养蜂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与蜂螨相关的研究进展:①蜂螨的种类;②重要蜜蜂害螨武氏蜂盾螨(Acarapis woodi),狄氏瓦螨(Varroa destructo)和小蜂螨(Tropilaelaps spp.)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和防治方法;③与蜂螨相关的蜜蜂信息素研究;④与蜂螨相关的蜜蜂病害研究;并对今后蜂螨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蜂螨是危害蜜蜂的主要寄生虫,我国已记载大蜂螨(Varroa jacbsoni),小蜂螨(Tropliaelaps clareae),新曲厉螨(Neocyholaelaps indica).我们在进行蜜蜂资源考察过程中,在小蜜蜂属(Micrapis)蜂巢内新采得一种蜂螨,经鉴定为尚氏瓦螨(Euvarroa sinhai),为中国蜜蜂寄生螨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应用蜜蜂营养杂交技术培育抗螨蜂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大蜂螨是中国饲养的西方蜜蜂最重要病虫害之一,多年来药物防治蜂螨,一方面蜜蜂对药物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治螨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污染蜂产品。本研究通过蜜蜂营养杂交,探讨培育抗螨蜂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华蜜蜂的蜂王浆饲喂意大利蜜蜂工蜂小幼虫,然后测定营养杂交后代工蜂形态指标、苹果酸脱氢酶Ⅱ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蜂群遗传相似系数以及抗螨力。【结果】营养杂交子后代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面积、腹部第3+4背板总长、第4背板突间距、第6腹节面积、蜡镜面积6个指标与亲本工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肘脉指数、跗节指数和翅钩数与亲本差异不显著;营养杂交子后代工蜂的苹果酸脱氢酶Ⅱ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变异;营养杂交子后代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明显高于亲本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子后代的工蜂抗螨力显著高于亲本意大利蜜蜂。【结论】通过蜜蜂营养杂交,可以改变营养杂交后代工蜂形态、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相似性及抗螨力等特性。蜜蜂营养杂交可成为蜜蜂育种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药物防治条件下,如上年秋冬季防治彻底,次年1-2月无蜂螨,3月初出现蜂螨,经防治,4-5月寄生率下降,7-9月达寄生高峰,经防治,10-11月寄生率下降,12月略有回升,但不足以危害蜂群。防治蜂螨坚持综合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6.
蜂螨是养蜂生产上的重要寄生螨害,在蜂群中发现30种螨类,其中绝大多数对蜜蜂没有危害。对蜜蜂造成危害的主要有雅氏瓦螨(又名亚洲螨,简称大蜂螨)和亮热厉螨(简称小蜂螨)。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较为严重。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雅氏瓦螨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传播途径,平均繁殖周期及螨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为防治口害提供了基础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沈国春 《新农业》2013,(23):46-47
一.蜂螨1.雅氏瓦螨(大蜂螨)在适宜条件下,大蜂螨群体繁殖快,约每3周翻一番。100只螨经16周就会繁殖N3200只,增加30余倍。一旦大蜂螨数量接近“警戒线”(3000只),蜂群的存活力就明显下降。因此,在大蜂螨到达一定数量之前,就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大蜂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螨,在幼虫巢房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巢房,寄生于成蜂体表,主要依靠蜜蜂间的接触、迷巢蜂、盗蜂等传播,  相似文献   

9.
富顺是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柑桔成为我县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柑桔害螨的危害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往往使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每年为防治害螨要打5-6次农药,这既污染了环境,又导致害螨的抗药性逐年增强,而且使果实中农药残留过量,食用有损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灭螨 A 烟雾剂”系采取由蜂箱外向蜂群内喷烟治螨,因此不开箱,不提脾,操作简便.工效高。它对蜜蜂安全,灭螨效果达74.7~100%。“灭螨 A 烟雾剂”与“杀螨剂一号”相比,小蜂螨的落螨数两者无显著差异,防治大蜂螨后者效果较好,但前者比后者提高工效25~30倍。与“Folbex VA”烟雾剂比较,大蜂螨的落螨数无显著差异,小蜂螨的落螨数差异显著,“灭螨 A 烟雾刘”明显优于“Folbex VA”。  相似文献   

11.
12.
为明确狄斯瓦螨侵袭西方蜜蜂蜂群后工蜂出现的畸形等级和形态差异,参照1988年Ruttner提出的形态测定标准,测定了蜂螨侵袭后采集蜂巢内正常蜂、畸形蜂、爬行蜂的喙、翅、足、背、腹等躯干的形态特征值,划分西方蜜蜂的致畸等级。结果表明:畸形蜂的腿长(8.188±0.122)mm、蜡镜面积2.451 mm2、翅脉指数Ci(-0.501)小于其他3种蜂,畸形蜂的经济性能消失;爬行蜂的蜡镜面积3.072 mm2、第六腹板宽指数(93.686)最大,而背腿比(56.759)最小,从形态结构上来说,背部与腿部的比例失调可能造成了工蜂爬行;按累积贡献率>85%原则确定了蜂螨对工蜂致畸性的8个主要成分;聚类分析显示,爬行蜂在形态上不能与正常工蜂区分开,因素分析显示畸形蜂划分为3个等级:A型趋近正常工蜂;B型中度残缺,表现为翅膀残缺;C型重度残缺,翅膀、腹、腿完全畸形。蜂螨入侵后翅膀与腹部首先发生变化,表明这个部位具较强的脆弱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可能是蜜蜂抗蜂螨的一种抗逆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西方蜜蜂大、小蜂螨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地均有蜜蜂饲养,品种除了本地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以外,主要饲养的是生产能力极强的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大蜂螨和小蜂螨是危害西方蜜蜂最为严重的敌害。螨害发生,轻则群势受损,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2009,(10):38-38
长期以来,我国农作物害螨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造成大气、土壤、水体和食品污染。生物防治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害螨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张艳璇博士引进胡瓜钝绥螨进行人工驯化培育,并在全国率先尝试将害螨的天敌——捕食螨商品化、市场化,使“以螨治螨”生防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在福建省南平、永安2个受螨害严重的毛竹产区,通过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调节毛竹林益、害螨比例,显著地控制了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等毛竹害螨的种群增长,控制效果分别达84.00%、99.37%、100.00%、100.00%;与对照区比较,以螨治螨生防区的捕食螨总量增加了73.45%(释放后1个月)和12.18%(释放后2个月);毛竹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6.
"以螨治螨"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果园害螨生物防治新技术.它全面有效地解决了害螨发生代数多,繁殖快,危害范围广,农药难以根治的技术难题,且安全环保.为了改变我区果园病虫防治现状,提高综合防治水平,2007年我区进行了应用胡瓜钝绥螨(捕食螨)控制柚子园全爪螨、始叶螨和锈螨等害螨的示范,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广东省由于柑桔柚产值高,经济效益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肇庆的四会、高要等地出现了不少的“柑桔村”、柑桔镇。但是,在柑桔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阻碍柑桔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红蜘蛛、锈蜘蛛害虫不仅影响柑桔产量,还影响柑桔品质。果农为防治红蜘蛛等病虫害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引发了病虫抗药性和害虫的再猖獗,农药的使用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18.
基于SSD模型的巢门蜜蜂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蜜蜂监测多依靠人力和经验,信息化水平低,蜂群自动化监测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发展迅速,并在多领域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SSD模型是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模型,具有快速和准确率高的优势.蜂巢口光照多变、环境复杂,蜂群本身也具有互相遮挡和阴影等复杂情况.采用SSD模型对巢门区蜜蜂检测和数据统...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23-123
日前.国内权威专家在福州鉴定福建省科技厅援疆项目“捕食螨在新疆无公害农业中推广应用”.认为课题组在我国首次大面积田间释放害螨天敌捕食螨.成功控制了棉花、啤酒花、香梨等作物上的害螨.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将积极推动国内昆虫天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棉叶螨是棉花三大害虫之一,多年来昌吉棉区由于长年连作、滥用农药以及气候等原因,致使棉叶螨发生危害逐年加重,重发生年份可造成棉田30%以上的产量损失。在生产中由于个别地方滥用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防治棉叶螨,对环境造成污染,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导致棉叶螨整体抗药性不断增强,加大了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