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4型”蜂箱的饲养管理方法山西省灵石县养蜂协会(长征巷28号:031300)段继远笔者研制的“44型”蜂箱,是专门用于常年饲养双王群的一种新型蜂箱,经过9年的推广使用证明:春季能及早养成强群,充分利用早期的主要密源;夏秋两季可持久地保持强群优势,提...  相似文献   

2.
答询问“44型”双王群蜂箱的读者尊敬的各位读者:本刊1994年第3期发表了《“44型”双王群蜂箱的研制》一文后,引起了不少蜂友的浓厚兴趣,不断来信询问何处加工销售,要求购买或订货。如我处不加工出售,建议把图纸寄给安徽黄山蜂具厂和江西向塘蜂具厂。现借本...  相似文献   

3.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12,32(12):29-30
刊登于《蜜蜂杂志》2011年第10期,由贵州蜂友李家勤所撰写的《飞逃群“碗碗蜂”喜迁小巢穴越冬》一文,讲述了他观察到的2群野外迁徙到其住地蜂场的“碗碗蜂”,在大小蜂箱闲置共存,在元人为诱导的情况下,蜂群本能地选择了小蜂箱,作为越冬定居巢穴的全过程。我读后认为,此文很好!好就好在它揭示了一个中蜂弱小群在迁徙时,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锦屏按L9(34)正交表,组织中蜂开展秋季生产正交试验,考察秋繁的起步群势、不同奖饲时期及奖饲时期的长短、蜂箱型制对群势增长、饲料消耗及秋冬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繁起步群势越强(在1~5足框的范围内),奖饲时间越长(8月1日~10月中旬),饲料投入量越大(每群135~10公斤的范围内),蜂群秋季生产期的群势就越强,产蜜量越高。中蜂标准箱较其它两种蜂箱秋繁效果好、产量高,应大力推广。试验还表明,不同饲料投入量的产蜜水平不同。在中蜂特种蜜价格较高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投入,乃是提高中蜂产量、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泡沫塑料蜂箱就是以当代高效节能保温材料——泡沫塑料,采用符合蜜蜂筑巢生物学特性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设计制造的一类新型蜂箱。笔者前几年用泡沫塑料蜂箱养殖中蜂,冬季5℃蜜蜂出巢正常采集蜜粉,克服了蜂群“夏衰”“冬伤”等。去冬今春,较为寒冷,1群“碗碗蜂”在泡沫塑料蜂箱中顺利越冬。现将笔者用泡沫塑料蜂箱养殖“碗碗蜂”顺利越冬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年对112群蜂用“上通风”与“上不通风”二种类型蜂箱进行室外越冬效果的观察。“上通风”式蜂箱对越冬蜜蜂损失、饲料消耗、来年群势大小和蜂蜜产量影响不大。依据上述四个标准来衡量“上通风”箱减少箱内的湿度(P<0.001)和霉菌的产生对蜂群越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经验     
我在实践中,采用热水法促进了蜂群的早春排泄。方法是:早春选择暖和天气(气温应在6—8℃以上),在上午十时以后,将蜂箱上部保温物拆除,并拿掉蜂箱大盖进行晒箱。近中午时分,当外界气温达到最高时,将事先烧好的热水,迅速灌入“暖水袋”、“塑料口袋”或“铝饭盒”之类传热迅速的物体内,拿去箱内保温物,将热水袋等物直接放置在箱内复布上。这样蜂巢内温度迅速升高,蜂群解团。加上外界温暖阳光的吸引,蜂群便迅速出巢排泄,尤其是病小弱群,经过这样处理后,能同大群一样迅速出巢排泄。从而使全场蜂群,不论其群势强  相似文献   

8.
蜂群转地饲养进行外包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方法速度慢,养蜂员的劳动强度大,敲敲打打对蜂箱损坏严重。而且易激怒蜂群,引起蜜蜂暴燥不好管理。为了配合逐步实现养蜂机具现代化,提高转地前后的蜂箱包装速度及质量,提高人平均养蜂群数。我们参考国内外的蜂箱外包装方法,研制了一种轻巧、简便、价廉、易于推广的新型外包装器件。暂定名为“FJB—4型蜂箱外包装器”。下面将这种外包装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微养蜂的特点微养蜂的特点是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和自然环境而将原来的生产型的蜜蜂饲养管理改为休闲型、情趣型和城市型的饲养特点。养蜂数量的增加,利用自家有限的空间来饲养蜜蜂。二、微蜂箱的设计微蜂箱的设计根据蜜蜂的生物特性,中蜂性空间不适宜太大,形状可六边型、鼓型、房型、正方体型等都可以,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各种材质都不能有异味,新制作的木桶或蜂箱必须排除异味,特别是中蜂敏感性强,对有异味的“居住”地都选择飞逃。  相似文献   

10.
李家勤 《蜜蜂杂志》2011,31(11):25-25
中蜂群小、产蜜量低、好分蜂,这是困扰中蜂发展的三大难题。我认为如今这些难题有望被“留余型蜂箱”所打破,中蜂饲养业大步快速发展的前景无限美好。《蜂箱留余更科学》(下称《留余》)一文发表在《蜜蜂杂志》2011年第4期上,我收到该期时正在对一连体蜂箱进行精加工,准备迎接分蜂期的到来。经多遍阅读这篇文章,初步理解了其含义后,我立即决定把这个连体箱改成“留余型”。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为 ,造成中蜂强群蜂蜜高产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热症”作祟。因此 ,如何化解强群“热症”就成为蜂蜜高产的根本问题。中等群势的中蜂不容易产生“热症” ,产蜜量较为稳定 ;强群具有蜂量多、采集能力强、抗逆性好的特点。通过分解、组合 ,便能克服不足 ,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按照设计 ,GN式双箱体具有的空间适宜 1个中蜂自然群的生活 ,只要作适当的调整变换 ,就能运用GN式蜂箱实现弱群、中等群的较快复壮。在群势增强、食料充足的情况下 ,中蜂生活将顺序进入拟分蜂状态 ,各相关征兆陆续显现 ,这对王浆生产有利 ,对蜂蜜生产不利。运…  相似文献   

12.
黄荣盛是福建省浦城县管厝乡楮林村养蜂专业户,养中蜂已有15年历史,他家年养蜂百余群,蜂群强、产蜜多、病害少,每群年平均产蜜20~25公斤,养蜂年收入达5~6千元,他养好中蜂的经验是: 春季:抓好中蜂春季繁殖。一是早繁殖,“立春”至“雨水”就着手将蜂箱换成经过清理  相似文献   

13.
“合同分蜂”的收捕与处理分蜂季节,蜂场上发生两群或多群同时分蜂,混合后结成一个较大的蜂团,多只蜂王在内,这种情况姑称之为“合同分蜂”。若与邻近蜂场的分出群混在一起,还易引起纠纷。收捕与处理:①收捕后根据蜂数多少查看有几只蜂王,然后分别放入蜂箱内,每箱...  相似文献   

14.
冬春因为饲料缺乏,造成蜜蜂饥饿散团,失去活力,昏迷脱脾,最后只剩少数垂危蜂围在蜂王附近,如不及时挽救,也要进人昏迷状态,这时蜂箱已失去巢温,蜜蜂被冻僵,但没有死亡。因此在室温0℃以上脱脾2天以内的饥饿群,还有挽救的希望,如超过2天或者蜂体冻透,就不可能挽救活了。 饥饿群的解救方法:把饥饿群投入20℃以上的室内,打开蜂箱提出巢脾,使箱内温度接近室温,箱底“死蜂”较多时,取出一些放到温暖的地方(要先找到蜂王将其暖活喂蜜),然后用温蜜水喷蜂体,不要喷得过多,当部分蜜蜂复活后,把蜂王和蜂归回蜂箱,换入微…  相似文献   

15.
“数控”给了我启示1990年,我因标准蜂箱不够用,用两个卧式蜂箱来繁殖。A箱单独作一群,B箱用闸板分成相等的两个区。两箱3只蜂王,均体格健壮、活泼,产卵情况也很好。当A箱的脾加到12框时,第二天提出加的脾一看,却是空的。我立即着手将蜂群仔细查看一遍,...  相似文献   

16.
王德惠 《中国蜂业》2002,53(1):19-19
蜜蜂的白垩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 ,而且传染能力很强。蜜蜂得了此病以后群势逐渐减弱 ,采集力下降、影响繁殖和蜂蜜的产量。一、怎样预防白垩病1 要从春季蜂群出窖时入手。因为无论是室内或是室外越冬的蜂群 ,在整个越冬期间必然有死蜂 ,一旦死蜂过多 ,加上蜂箱内潮湿 ,堆积在箱底的死蜂 ,就会发霉 ,而发了霉的蜂尸最易滋生各种病菌 ,这些病菌往往是“白垩病”、“黄曲霉病”、“副伤寒病”等病的滋生源。2 在蜂群出窖排泄完后 ,将预先消过毒的蜂箱换下越冬用蜂箱。消毒方法很多 :可用火碱、食用碱、开水烫、强氯杀菌剂喷洒 ,喷灯灼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蜂有较快的发展,不少西蜂饲养户纷纷改养中蜂,或中西蜂同场饲养。他们用摆放西蜂箱的模式来摆放中蜂箱,结果蜂错飞他群,死伤遍地,群势减弱,甚至飞迁,造成很大损失。西蜂认巢能力强,一般不会错投,蜂箱整齐摆放省地方,易管理。而中蜂就不同了,它们认巢能力较差,如整齐摆蜂箱,易错投,被咬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蜂箱要错开摆放,若能用特殊标志将蜂箱人为地分割开来,虽说不好管理,但总比蜂被咬死好得多。再者中蜂箱尽量摆放到西蜂的后面,较阴暗的地方,一般可避免西蜂盗中蜂。同场养中西蜂应注意蜂箱摆放$河南西峡职专@陈学刚 $河…  相似文献   

18.
中蜂加继箱     
中蜂采用加继箱饲养,改中蜂蜂箱“趋向横卧式”发展为向“竖立式”发展的方向,这样对降低“分蜂热”,维持强大的群势,提高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效果都非常显著。一、组织主付群:将几群蜂划为一组,以一群为采集群(主群),以另几群为繁殖  相似文献   

19.
1 在育王时应筛选抗病能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 养蜂者为了战胜中囊病,在抗病能力强的蜂群中进行育王,那怎么知道哪群蜂抗病能力强呢?若在一次发病中,没有发病且表现能力强、蜂群群势大、产蜜量高的蜂群就可留作种群,就在该群蜂箱上作好标记.  相似文献   

20.
李家勤 《蜜蜂杂志》2011,30(1):25-25
从2008年初冬开始,我把定地饲养的中蜂群按群势强、中、弱三等分别调换到容积不等的中、小蜂箱中,到次年初夏气温上升到20℃多时再转入到大、中箱内,确保蜂群随气温变化箱内有相应大小的多余空间,收到了保蜂、群强、蜂壮的好效果,因此二年来未损失一群蜂,本人感到很满意。现把试验的经过与体会介绍给感兴趣的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