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川西北高原沙区沙化治理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西北草地沙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图形叠置法叠加气候图、植被区划图、沙化土地分布图,首次确定了川西北高原沙区的具体范围。在此基础上,以地质和地貌为主导因子,结合沙化土地分布现状,将川西北高原沙区划分为3大治理区,分别为:(1)石渠色达丘状高原沙化治理区;(2)若尔盖红原平坦高原沙化治理区;(3)理塘巴塘高山山原沙化治理区。同时,针对各区沙化特点,提出相应的沙化防治战略对策,为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川西北沙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掌握川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状况及成因,为开展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四川省林业厅先后于2007年4月和2009年7月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赴甘孜州、阿坝州对土地沙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川西北沙化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实行综合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地区土地沙化成因探讨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急剧扩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综合整理、分析归纳近年来该地区的研究文献和监测统计资料,对沙化现状及趋势加以概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为川西北土地沙化提供了基本条件,而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是其诱导触发因素,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急剧扩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该区域沙化治理存在植物材料单一的问题。本文从成活率、生长情况以及光合特性几个方面分析了4个桑树种在川西北高寒沙区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4个桑树种基本能适应川西北高寒区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收集法,结合川西北实际情况,筛选出典型自然和人为因子,分析因子变化趋势及与沙化面积变化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川西土地沙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年来,川西北年平均气温、年大风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正相关(P=0.000);年降水量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平稳,其相关性不显著;年平均风速有明显减小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负相关(P=0.014);总人口、畜牧产值、大牲畜存栏数、牛羊肉产量等人为因子均明显增长,且和沙化面积显著正相关(P≤0.009);分析认为,川西北土地沙化是自然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人口、牧业产值、大牲畜存栏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温度组成的第1主成分是川西北土地沙化的主要驱动力,其贡献率为59.174%。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解决川西北沙化土地治沙植物材料单一的问题,在调查川西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川西北藏区高寒沙地适生治沙灌木筛选层次结构模型,从31种乡土灌木中筛选出沙棘、康定柳、杯腺柳、金露梅等8种优良适生治沙灌木,为川西北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治沙灌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川西北高原沙化典型县(若尔盖县、理塘县)的沙化治理示范工程典型治理模式进行成效调查,总结经验,以期为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参考。提出针对不同程度沙地的治理策略:轻度沙地(盖度40%以上),通过围栏封育和补播混合草种的方式适当施用有机肥;而中度(盖度25%~40%)、重度(盖度10%~25%)沙化土地除了采用围栏封育和补播草种的方式治理,还需栽植灌木进行固沙;对于极重度(盖度10%以下)沙化土地还需要配置沙障进行固沙。  相似文献   

8.
房丽华  刘冰 《防护林科技》2007,(1):52-52,63
分析了三北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形势。据统计,“十五”期间,三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300多万hm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hm2,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三北地区还有沙化土地148万km2,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难度越来越大,导致沙化扩展的各种人为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环境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指出在土地沙化环境系统中,气候环境是影响土地沙化的潜在因素;植被环境是土地沙化的现实调控因素;而人为活动是土地沙化发生、发展和加剧的直接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沙化治理现状及治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北共有沙化土地82.19万hm2,2007~2010年共计投入资金7 000万元,建设沙化治理示范区8 040 hm2.文章以最新沙化监测数据为基础,总结出一套适合川西北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露沙地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了封育、种草、植灌、沙障等模式.结合川西北沙区分布的流域、地形地貌、沙化成因、气候等因素,遵循地域连贯性原则进行了治理区划,划分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以及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长江水系岷江流域、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一般沙化治理区,并提出了各治理区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万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万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民勤县土地沙化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土地沙化与水资源(包括自然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人口、耕地、林地、牲畜、粮食产量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科学揭示出了民勤土地沙化扩展加剧的驱动机制,为综合整治土地沙化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海高寒地区沙化土地治理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海省第三次沙化土地监测成果,分析了青海沙化土地形成的过程和危害,阐述了目前沙化土地治理的成效,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第二次、第三次荒漠化土地监测的荒漠化土地类型、荒漠化程度及荒漠化利用类型现状等的变化进行分析,找出了河南省荒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河南省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草地沙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北高原草地沙漠化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鼠兔虫害、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造成。草地沙漠化不仅影响牧区生产生活与经济发展,而且还威胁到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须采取部门配合、综合监测、林草结合、防止鼠兔危害、围栏防踏和生态性开发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