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卢国强  许展  王云  吉振勇 《辣椒杂志》2020,(2):22-25,32
以辣椒品种‘镇研958六号’及其父母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方法,建立基于DNA分子标记的‘镇研958六号’辣椒品种纯度鉴定方法,以期为提高大田制种纯度提供分子辅助工具。结果发现,从30 对SRAP标准引物中筛选出引物E3M1能区分‘镇研958六号’及其亲本;应用此引物对‘镇研958六号’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其纯度结果为98%,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引物E3M1可以作为鉴定‘镇研958六号’纯度的分子标记,SRAP分子标记用于辣椒杂交种子纯度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张坤  周源洁  李尧  刘芯伶  郭玉琪  夏惠  梁东 《果树学报》2021,38(12):2059-2071
[目的]探明59份猕猴桃品种/种质的遗传背景及鉴定果肉全红型材料('H-16')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及SCoT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变异鉴定.[结果]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和16条SCoT引物在59份材料中分别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25条和143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9.07%和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68和0.640,其中'H-16'与红阳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分别为0.952和0.930,表明两者遗传背景高度一致.SRAP及SCoT两种分子标记分别将59份猕猴桃材料分为4组和8组,部分中华猕猴桃与多数美味猕猴桃种质聚为一类,显示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种间关系较近,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现象.筛选出的3对SRAP引物和2条SCoT引物,在'H-16'和红阳中扩增出差异条带,表明'H-16'为红阳的变异材料,且12对SRAP引物将全部中华系红肉猕猴桃聚为一类,可作为筛选控制红色性状位点的候选SRAP引物.[结论]SRAP和SCoT分子标记有效地将59份猕猴桃划分成4组和8组,表明其遗传背景存在差异,且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两种标记都可用,SCoT更高效.两种标记都可用于猕猴桃变异材料的早期鉴定,且成功鉴定'H-16'为红阳的色泽变异品种(系),为后期开展种质资源评价和新种质选育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RAPD和SRAP分子标记在真姬菇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RAPD及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12个真姬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85条,18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76条.在相似系数0.800水平时,RAPD和SRAP分子标记分别将12个真姬菇菌株分为5个和6个类群.两种方法均适用于真姬菇种内鉴定,而SRAP标记较RAPD标记稳定性好,更适于真姬菇的种内鉴定.  相似文献   

4.
菠菜性别基因X/Y连锁标记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菠菜杂交一代品种‘冬绿1号’中的雌株与雄株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SRAP-BSA法筛选与性别基因X/Y连锁的分子标记。从256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了3个与性别基因X/Y紧密连锁SRAP标记:SRAP4.3、SRAP5.7和SRAP9.5。将SRAP5.7和SRAP9.5分别转化为SCAR标记(S5.7、S9.5),将SRAP4.3转化为dCAPs标记(D4.3)。SCAR标记S5.7、S9.5与Y基因共分离,dCAPs标记D4.3与X/Y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3 cM。利用S5.7、S9.5和D4.3在其它7个菠菜群体中进行雌雄性别鉴定,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因此S5.7、S9.5和D4.3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5.
西瓜核心种质枯萎病抗性与SRAP 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杏平  刘广  侯喜林  徐锦华  张曼 《园艺学报》2013,40(7):1298-1308
 对35 份西瓜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再采用SRAP 分子标记技术对35 份核心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从63 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 对多态性引物。SRAP 扩增共产生445 个条带,其中2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8.88%。平均每对引物产生9.67 个条带。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 软件对多态性标记与枯萎病抗性进行关联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35 份西瓜核心种质分为3 大群体:1 个野生西瓜群体和2 个栽培种群体。分析发现在2 个栽培种群体中存在基因渗透。聚类分析结果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分为4 个类群,其中第2 类群又细分为5 个小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具有相同抗性水平的材料倾向于聚在一起。关联分析发现有1 个标记位点与枯萎病抗性显著关联(P < 0.01),该位点对表型性状的解释率为0.2035。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RAP 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西瓜种质资源进行群体结构的划分,且关联分析能够找到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相关联的SRAP 标记,为西瓜抗病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12份杧果种质为试材,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36对引物中筛选出22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251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8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5.08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72.11%。UPGMA聚类表明,所有供试品种(系)之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相似系数在0.77~0.89;如果以相似系数0.78为标准,可将供试的12个品种(系)分为3类。表明利用SRAP技术能较好的区分杧果的亲缘关系;SRAP分子标记适合杧果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作为杧果种质鉴定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SRAP技术对佳宝苦瓜杂交种子进行纯度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153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对引物Me6-Em4,能同时扩增出F_1代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条带,且PCR扩增产物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利用该引物对48株佳宝苦瓜进行纯度鉴定,其种子纯度为97.9%,与其田间鉴定结果接近,表明利用SRAP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佳宝苦瓜杂交种纯度。  相似文献   

8.
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与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和SRAP标记对30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从52对SSR和48对SRAP引物中选取10对和12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其中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2条多态性带,12对SRAP引物扩增出118条多态性带。30份种质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1,说明丝瓜间种质遗传背景比较狭隘。聚类分析显示,30份丝瓜种质被划分为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2株鸡腿菇菌株为试材,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筛选出的24条ISSR引物和24对SRAP引物以22株鸡腿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共获得清晰的条带3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鉴定松茸,确保消费者品尝到货真价实的松茸,该研究基于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从300对引物组合中分别筛选出1对松茸特异性引物(ME10、EM6),并将这对引物扩增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设计引物后,成功地构建了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304 bp)。松茸在特异性分子标记(304 bp)均能扩增出条带,该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可准确、快速地鉴定出松茸,并可有效地保证松茸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核桃主栽区收集的50份核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以期为分布于新疆地区的核桃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1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多态性SRAP引物组合,16对引物组合在50份供试种质中共扩增出178条带,多态性条带13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84%。聚类分析及聚类锐度测试显示供试种质可分为10类,热图显示出不同引物对种质的区分情况,多元回归树显示不同引物中的26个扩增条带能够区分50份供试种质,其中M4/E4、M7/E5、M14/E4、M2/E11、M3/E4、M2/E4、M12/E13、M7/E1、M14/E13和M1/E3共10对引物组合是供试种质鉴定中重要的引物组合。同时R语言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为今后核桃植物形态与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与引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胡秀  闫建勋  刘念  吴志 《园艺学报》2010,37(4):643-648
对我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的种类、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在广州气候条件下对其中的26个种2个变种1个变型进行了露地和夏季降温温室引种栽培。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1变型,共计35个分类群;部分种类在花色、香型、株高等性状上具有特异性育种资源;10个分类群野外蕴藏量大,有少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蕴藏量小,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17个分类群在广州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成功引种;夏季高温是姜花属野生种在广州地区引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对如何开发利用我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渐变’姜花是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J. K?nig)为母本,普洱姜花(H. puerense Y. Y. Qian)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粉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植株直立性强,栀子花香型,小花随开放进程由白色渐变为淡黄色,花序饱满,观赏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东北地区的100份甜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个表型差异显著的甜菜品系对SRAP的88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筛选出有效引物组合33对。SRAP的33对引物组合共产生694条扩增带,其中有42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平均为61.0%。按照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20处,将参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分别为高产低糖低抗型、中产高糖高抗型、高产高糖高抗型、高产低糖抗丛根病型。聚类结果与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分类基本吻合.较好地显示了甜菜材料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的差异性。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大小为国外引进品种0.8642〉单胚品系0.7910〉多胚四倍体品系0.7497〉多胚二倍体品系0.7101。从聚类图来看.只有个别材料和外国品种聚类到一起.可能是由外国品种杂交改良而成。遗传基础相近。从SRAP扩增条带来看,外国材料只有8~12条,东北材料有16~28条之多,中外材料之间确实存在较大差异.东北材料中缺少丰产基因型.可能是基因组成比较复杂所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切花育种的中国姜花属野生植物观赏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考察的方法,以传统的切花品种白姜花和综合性状优良、在国外广泛应用的切花品种金姜花为参照,对收集到的25个野生种、变种、变型进行了以切花为应用目的、以观赏价值评价为主的育种资源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加权评分法,各性状指标以9分制赋分,性状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最后计算出各分类群的总分并排序。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一致,筛选出综合观赏价值较高的5个野生种,明确了各分类群在各性状上的优势和需要改良的性状,可作为育种亲本形态学选择的参考依据,亦为姜花属切花花卉的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3个石榴基因型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23个石榴基因型为试材,利用7对SRAP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8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2个,多态率为48%。应用DPS分析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23个基因型遗传距离在0.0769~0.4131。在遗传距离0.33处,可将石榴基因型分为A、B、C、D和E5个类群。4种单瓣白花基因型都聚类在A组;B组都是单瓣红花、味甜的鲜食品种;C组中鲜食品种果皮都不着色;4种不同花色或叶型的单瓣、赏食兼用基因型则聚在D组;观赏型墨石榴与其它基因型显著不同,单独聚为一类(E组)。引物对组合ME4/EM4-800bp缺失条带是青皮石榴的特异缺失标记,ME4/EM4-480bp缺失条带是峄城红和河阴软籽石榴的特异缺失标记,ME2/EM3-120bp缺失条带是峄城红、白皮酸和大青皮的特异缺失标记。研究结果表明,石榴基因型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技术可有效运用于石榴基因型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7.
菜薹杂交种ISSR和SRAP的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1份菜薹杂交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ISSR引物和3对SRAP引物可扩增出供试材料双亲的互补特征带,将双亲及杂种F1区分开;另有2个ISSR引物也可有效鉴别双亲及杂种F1。从而建立了由ISSR和SRAP两种标记技术组成的鉴定该杂交组合的分子指纹图谱,并转化为数字指纹图谱,为菜薹种子纯度的鉴定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为菜薹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仁用杏品种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检索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鹏飞  苏姗  靳占忠 《园艺学报》2014,41(6):1191-1197
利用SRAP标记对24份仁用杏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5对引物共扩增出280条带,其中241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85.34%;每个引物组合扩增谱带数在13 ~ 24条之间,平均为18.7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28 ~ 0.65之间,平均为0.51。基于引物Me4-Em4扩增的多态性谱带,构建的指纹检索系统可以区分24个仁用杏品种。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0处可将24个仁用杏品种分为4组,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李明  胡霞  苗兴军  许正  赵忠 《园艺学报》2016,43(10):1980-1988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伊犁河谷14个野生杏种群,212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43条,其中12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5.31%。伊犁河谷野生杏仍然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2411,I=0.3708,PPB=85.31%),吐尔根乡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伊犁河谷野生杏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76.42%)和较低水平的种群间遗传变异,种群间存在温和稳健的基因流(Nm=1.3680)。UPGMA系统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伊犁河谷野生杏可划分为以霍城样本为主的类群Ⅰ,以巩留和伊宁样本为主的类群Ⅱ和以新源样本为主的类群Ⅲ,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2634,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