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2015,(1)
<正>1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盖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双孢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草苫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2补水控湿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 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水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  相似文献   

2.
甘小芳 《食用菌》2005,27(4):23-23
补水控温,保暖防寒 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为原重的50%~60%,须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蘑菇在冬季基本不需要补水。  相似文献   

3.
代料栽培香菇,都要涉及到补水这一环节。目前最普遍的补水方法是浸水法,在有自然水设施的菇棚采用灌注法,实践表明,这些补水法都不尽人意。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尝试,试制成一种被菇农赞赏的补水方法,现简介如下。先制备一只能盛15公斤左右水的容器,在容器近底部处开一个洞,接一根内径1.5厘米、长150厘米  相似文献   

4.
尹亭 《西北园艺》2005,(4):50-51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就是将采收第1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苗坯粘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贾博渊 《食用菌》2009,31(5):54-55
在我区城郊和农村,有很多集中连片向阳一面坡菜棚。近年来,菜农们更新观念,为增加收入,充分利用有限温棚,缩短歇棚时间,在棚内尝试菇菜轮作。但由于我地四季明显而短促,冬季寒冷,往往种菜耽误了菇,种菇误了菜,菇菜轮作很不理想。笔者从2004年起深入棚区,与菜、菇农多次探索、试验,总结了一套用阴阳棚同时栽培双孢菇及蔬菜的技术。一经推开,在我地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薛玉华 《食用菌》2011,(1):63-63
1 温度管理 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7.
江同军 《食用菌》2004,26(6):46-46
浸泡池是袋栽平菇的重要设施,把它建在菇棚中,由于搬运方便,可以对出菇袋以少吃多餐的形式进行补水充养,并以浸泡的方式及时杀灭病虫害,一举多得。修砌与操作如下:①在菇棚方便的一处,修砌1个容量50~150袋的水泥池,进排水要流畅,并可直接排出棚外。②每出1潮菇后,及时进行浸泡,第2潮菇后,用pH8的水浸泡,并适当补加营养。③对个别出现杂菌及虫害的袋子要加药物单行浸泡,并适当延时。④为防操作污染,每次浸泡完毕要及时排放浸液,并用浓石灰水或消毒药物冲刷喷浇池壁。  相似文献   

8.
尹亭  题正芳  刘怀珠 《食用菌》2004,26(2):34-34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法集埋土栽培法和菌墙栽培法的优点于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简单,且品质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第一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的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菌坯粘结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该法的优点主要有五条:①筑菌墙前,先让菌坯出一潮菇,用已收  相似文献   

9.
在北方蘑菇生产还算是个新兴产业 ,因菇农经验不足 ,往往越冬管理不善 ,造成春菇大面积减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 ,谈谈蘑菇越冬管理技术 ,供菇友参考。秋菇结束时 ,因气温不断下降 ,菌丝中营养储备也相对减少 ,土层中束状菌丝增多 ,12月以后由于棚内温度降到 5℃左右 ,蘑菇基本停止生长 ,进入半冬眠状态 ,这时应加强菇棚的保温 ,防止寒流袭击 ,并适当地通风和适量补水。晴天气温高 ,无风时除开南窗外 ,每天开南北窗 2~ 3小时 ;阴天寒冷天气 ,2~ 3天开窗 1次 ,时间可以短些 ,只要达到菇房空气新鲜即可。使菌丝良好过冬 ,为春季出…  相似文献   

10.
在干旱的盛夏,怎样防止平菇干枯?笔者经多年实践,有如下体会:一是勤补水.气候干燥会使菇袋过快失水,使培养料含水量明显下降,特别在采收1~2潮菇后,要及时补水.使袋料含水量保持在70%以上.这里要突出一个“勤”字,不要只图省事一次补水过多,特别是料面好的菇袋,以免菌丝腐烂,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12.
尹亭 《食用菌》2001,23(3):25-26
平菇立体湿润栽培法是在袋式栽培的基础上,将采收头潮菇后的菌坯脱袋,不用补水补肥,直接用封口泥和营养土筑成可使菌坯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的菌墙,为菌丝复壮和出菇提供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菌墙筑成后,约 5~ 7天即可出第二潮菇。这潮菇无论从产量和质量上都不亚于第一潮菇,产量可提高 50 %以上。由于菌墙中的菌坯能源源不断地从营养土中得到水分和养分的供应,菌丝衰老慢,抗病虫能力强,采收期可维持 6~ 7个月,而且省时省工好管理。现将该方法简介如下:1 菇棚建造 选择远离畜禽栏舍、无污染、背风向阳、土质较厚的场所建菇棚。菇…  相似文献   

13.
何金明 《蔬菜》2002,(2):16-16
近两年来,我县食用菌发展迅速,尤其表现在食用菌珍稀品种杏鲍菇的引进与迅速推广上。在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农民实践的基础上,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半地下菇棚,这种菇棚的主要特点是:内部空间大,冬暖夏凉,可以进行周年生产。 一、建设菇棚的技术要点 1.选择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的地方建棚,要求远离养殖小区,工矿场等污染源,要求水、电、交通方便,排水方便。 2.菇棚群的布局要根据具体地块的形状、大小因地制宜。以菇棚群的主道为基准,各菇棚可以按平行式排列,也可以按对称式排列。菇棚东西走向,棚间距离为6m。 3.菇棚长度为2…  相似文献   

14.
刘军 《西北园艺》2003,(11):30-30
光照宜强不宜弱。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产量、改善菇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宜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若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揭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宜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  相似文献   

15.
为创造良好的菇场环境条件,以适宜香菇等菇类的生长需要,应用人工林地菇场,与人工菇棚进行研究比较。实践表明人工林地菇场能克服人工菇棚的不足,改善盛夏和寒冷冬季菇场中的生态条件,能明显提高香菇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可增加林木和菇木资源。在以香菇等菇类为主的段木和代料栽培中可大力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平菇栽培在我县农村已普及,但由于技术措施陈旧,产量不高。笔者通过比较试验,发现渗灌出菇比常规管理出菇可增产30%以上。长荡乡菇农徐跃文用此技术,投料3000kg,收鲜菇5682kg,生物效率接近190%。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培养料配制、灭菌接种同常规。待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周围用刀片划3~5个宽3~5cm、长20~25cm的口子,移至事先用砖铺好的出菇场所,然后一层菌袋一层泥堆积,最上层泥要厚些,并做成蓄水沟,利用泥的渗水性和保水性,通过菌袋上的口子将泥中的水渗灌到菌袋中起到补水作用。故在出菇时期水沟内要灌满水或营养液,采菇后每天灌1~2次水,其它管理方法同常规。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刀片划口时不要伤害菌丝;菌袋堆积高度一般为1~1.5m,不宜太高;所用的泥土事先进行消毒,易板结的土不宜采用。 采用渗灌出菇,菌墙牢固不易倒,菌袋的两头出菇整齐,便于管理,菌袋出过二潮菇后也不用浸泡补水,  相似文献   

17.
<正>3月中下旬,气温逐步回升,当菇房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就要开始进入春菇管理。1环境调控主要抓好温、湿、气三要素的控制和调整,前期以保温保湿为主,要少通风、轻喷水,防止低温菇体死亡后期以防温增湿为主,要加大通风换气,用足用好水  相似文献   

18.
在食用菌生产中,满足子实体对水分的要求是获取高产的重要手段。常现增湿方法是用喷雾器或水管直接喷水,这些方法水的雾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不适宜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为了探索科学补水调湿方法,我们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平菇和黑木耳栽培中引用了雾灌技术,经过在棚室内和大田试验地立体栽培中实际使用,效果十分理想。其优点是:①可更准确地控制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5,(1)
<正>猴头菇长袋层架平卧栽培,以福建古田的"中棚、长袋、层架3穴出菇、出菇口朝下"的栽培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其技术原理是,长袋栽培利于"井"字型摆放发菌袋,散热好,利于防止"烧菌",减少了发菌层架投资;3穴出菇,大小适宜,菇形美观,商品性好;层架中、下层空气相对湿度大,容易满足菇体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出菇口朝下,既能防止水分从出菇口进入菌袋,而造成积水烂袋,又符合菌刺向下生长的生物极性原理;中棚摆放菌袋,棚内菌袋密度适宜,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20.
<正>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爱美的女性千万不要错过哦!多"点"水。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多于2000-3000毫升。出"点"汗。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调"点"神。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