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睿川 《花卉》2011,(2):22-23
菊花的不同花色可通过杂交获得。可用不同颜色的父母本杂交并经多代筛选培育出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菊花舌状花花色测定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红、黄、白色系典型菊花品种舌状花不同部位和不同花轮之间花色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舌状小花中间部位花色对于舌状花最具有代表性,头状花序中轮花对整个花序最有代表性。通过对120个不同花色品种的花色测定数据分析发现,舌状花的正面和反面的亮度L*、色相值a*和b*紧密正相关,正面花色变幅大于反面。因此提出用舌状花正面中间部位的测定值定义花色更为准确。对上述120个菊花品种的花色测定值构成的三维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具有珍稀花色的品种,这些品种是培育新奇花色菊花品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离子注入法诱变菊花及嵌合体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威  祝朋芳 《北方园艺》2010,(3):135-138
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对2个地被菊品种自交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后代的种子发芽率,株高,冠幅,花色和花径等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菊花形状均发生变异,M1代平均株高明显矮化冠幅增大;花径与亲本相比发生广泛分离,性状变异率在8%左右。在Fe~+注入株中出现花色嵌合体的现象,该嵌合体的特征是一朵花上出现2种颜色的相嵌现象,并且通过组培技术对嵌合体进行分离得到与母株性状相同花色不同的新菊花品种。  相似文献   

4.
菊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花香清醇怡人,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向来以素雅高洁著称,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宋人周敦颐认为菊是“花中隐逸者”,象征着品行端正的隐士,具有超凡脱俗之气。王安石在《咏菊》中也表现出对菊花的钟爱之情:“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峰。  相似文献   

5.
从嫁接前砧木和接穗的处理、嫁接工具准备、嫁接过程、嫁接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黄蒿嫁接菊花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菊花抗寒性与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郑路  傅玉兰 《园艺学报》1994,21(2):185-188
寒菊抗寒性比秋菊强,气温-2~-5℃时,秋菊严重冻害,寒菊多数品种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在同一生长条件下,寒菊比秋菊叶水分含量低2%~3%,可溶糖含量高0.5%~3%,氮含量低0.2%~0.5%,钾含量高0.16%~0.40%。这是寒菊抗寒性优于秋菊的重要生理因素。秋、寒菊磷、锌含量差异不显著,秋菊铁,锰元素含量均高于寒菊。  相似文献   

7.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2009,36(12):1775-1782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相似文献   

8.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菊花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是菊科菊花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花和世界最主要的观赏花卉之一.  相似文献   

9.
菊花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与花色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切花菊(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粉色花品种‘日切桃红’(‘DF-3’)和其白色花突变体(‘MD’)的舌状小花为材料,研究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6个结构基因和3个调节基因表达对花色表型的影响。HPLC分析结果发现,‘DF-3’舌状花中含有2种矢车菊素苷衍生物cyanidin 3-O- (6"-O-mono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和cyanidin 3-O-(3",6"-O-di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而‘MD’舌状花中不含花青素苷。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DF-3’中结构基因CHI、F3H、F3′H的表达模式相似,在LⅠ期(花蕾直径 < 0.5 cm)均已有表达,表达量随着花序发育上升,在HⅡ期(外层舌状花直立,未展开)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构基因CHS、DFR和ANS在蕾期表达弱,在HⅡ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且DFR和ANS只在舌状花中表达。调节基因WD40和bHLH均先于结构基因在LⅢ时期(外层1 ~ 2轮舌状花展开)即有强烈表达;MYB在蕾期无表达,在HⅠ期才开始表达,在HⅢ期达到表达高峰。突变体中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在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均比野生型下调,其中F3H和ANS表达极弱,DFR始终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调节基因MYB和WD40的表达量下调,bHLH的表达量非常微弱。这些结果表明,菊花舌状花中矢车菊素苷的积累是CHS、CHI、F3H、F3′H、DFR和ANS等关键结构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突变体中调节基因MYB和bHLH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白花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菊花品种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艳  白新祥  孙卫  贾锋炜  戴思兰 《园艺学报》2012,39(7):1330-1334
 为了精确定义菊花不同品种的花色,以811 个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差仪测色的方法对其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发现: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不能完全表征菊花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 色名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准确,使用该方法将菊花品种花色分为9类色系,整理出了不同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对菊花品种的花色表型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栽培菊感染菊花白锈病后体内防御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切花菊抗、感品种分别接种菊花白锈病病原菌,肉眼观察及显微鉴定其症状变化,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定期测定菊花叶片内PAL、PPO及POD的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后15 d内,C039、B86均未出现明显症状,而C002于接种后第10天肉眼可见冬孢子堆,B76于接种后第11天肉眼可见冬孢子堆;随着病原菌的侵染,与对照相比,切花及盆栽的抗、感菊花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活性提高幅度及变化规律因酶而异,就同一种酶而言,抗病品种酶活性较感病品种增高幅度大;在菊花与菊花白锈病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菊花白锈病的潜育期长短因品种而异,防御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密切相关,这3种防御酶活性峰值高低及出现的早晚可作为菊花白锈病早期抗性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菊花白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白锈病(Puccinia horiana Henn.)是菊花重要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多国检疫性病害,在经济上给切花菊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切花菊产业化生产刚刚在我国兴起,国内对菊花白锈病发生危害以及防治技术了解较少.现首次系统介绍国内外菊花白锈病的分布与为害、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我国菊花白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同时探讨了菊花抗病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菊花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因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具有抗衰老、明目、清热、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作用。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菊花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食用方法多:泡茶、酿酒、制食,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相似文献   

14.
露地菊新品种‘繁星粉’和‘火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  丁兵  李玉花 《园艺学报》2010,37(1):167-168
露地菊新品种‘繁星粉’和‘火焰’是分别以传统应用品种‘袖珍红’和‘秋艳’为母本,与多父本品种混合种植天然杂交获得实生后代,经物理诱变选育而成。‘繁星粉’花色深粉色,平均单株着花426朵。‘火焰’花色橙红色,单花花径大。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夏菊的春化机理,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5′ RACE、3′ RACE技术克隆夏菊品种‘优香’[Chrysanthemum morflorium(Ramat.)Kitam.‘Yuuka’]开花抑制基因CmFLC-like1的cDNA全长序列,获得其全长为94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36 bp,编码1条21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且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CmFLC-like1与葡萄(Vitis vinifera)VvFLC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DlFLC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55%和52%。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CmFLC-like1蛋白与拟南芥和核桃的FLC遗传距离最近。亚细胞定位表明,CmFLC-like1基因定位在核上。在酵母体系中发现CmFLC-like1没有转录激活活性,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发现具有转录抑制活性。菊花植株营养生长期不同组织器官的RT-PCR表明CmFLC-like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茎和茎尖中次之,根中最少。低温(4 ℃)可抑制CmFLC-like1表达,且处理时间越长,抑制表达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菊花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3个切花菊品种为母本,4个盆栽小菊为父本,以3 × 4不完全双列杂交(NC II)设计衍生的12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菊花(Dendranthema × grandiflorum)7个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花径、舌状花数和舌状花长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和叶长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叶宽和舌状花宽可能由加性和非加性两种基因效应共同控制。(2)‘早意红’在7个观赏性状上均具有正向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综合表现较好;在培育重瓣性高的品种时,‘Herby’ 可以作为重要亲本;‘Herby’ב玉满堂’,‘青心红’ב早意红’和‘红雀舌’ב03-11-2’杂交组合在大部分性状上具有正向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杂种后代综合表现较好。(3)群体配合力方差及其对杂种贡献率表明,除舌状花宽外,其他6个观赏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母本效应;7个观赏性状广义遗传力(h2B)差异较大,其中舌状花宽最小,为59.56%,舌状花数最大,达80.40%;除舌状花数的狭义遗传力(h2N)达到80.40%外,其他6个性状的低于50%,说明舌状花数的遗传稳定性高,早期世代时应增加选择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不同切花菊品种花瓣飞燕草素苷合成能力,以3个粉色系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采用飞燕草素前体二氢杨梅素2 mg · mL-1溶液对花瓣进行离体添加培养,建立菊花飞燕草素苷超高效液相UPLC分析技术,并用于菊花花瓣中飞燕草素苷的鉴定。结果表明,菊花花青苷可采用0.1 mol · L-1盐酸甲醇及同体积的10%甲酸水提取,0.22 μm膜过滤。通过洗脱条件的优化可在9 min内实现飞燕草素苷与其他花青苷的分离,当飞燕草素在2.5 ~ 40 mg · L-1范围内时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3个粉色系菊花品种均具有催化二氢杨梅素合成飞燕草素的能力,且飞燕草素含量均在220 μg · g-1 FW以上,表明3个品种均可作为蓝色花色转基因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甘菊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Tail-PCR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了甘菊ClERF1及其启动子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以及甘菊ClERF1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甘菊ClERF1功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lERF1基因序列全长1 242 bp,最大开放阅读框(ORF)618 bp,可编码206个氨基酸。经理化性质分析,ClERF1分子量23 631.35 Da,理论等电点5.19,不稳定系数53.84,脂肪指数62.04,平均亲水性-0.786,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系统进化树表明,ClERF1与拟南芥At3g23240亲缘关系最近,属于ERF亚家族。qRT-PCR分析表明ClERF1在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在茎段中。该研究克隆了ClERF1启动子序列1 534 bp,主要包括低温反应和乙烯响应元件、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等。甘菊低温处理幼苗ClERF1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的幼苗,其中5℃时ClERF1相对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菊花矮化类病毒的分子检测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想  葛蓓孛  潘嵩  赵哲  王红清  李世访 《园艺学报》2011,38(12):2349-2356
 菊花矮化病由菊花矮化类病毒(Chrysanthemum stunt viroid,CSVd)引起。从北京、海南万宁、合肥和哈尔滨共采集了122个野生及商业种植的菊花样品,使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菊花总RNA后,通过斑点杂交检测CSVd,应用RT-PCR对阳性样品进行克隆、测序。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22个样品中有14个样品感染了CSVd,感染率为11.5%;除哈尔滨外的其余3个地区均有CSVd的发生。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CSVd分离物与韩国和日本分离物的序列最为接近,对其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与CSVd的参考序列(NC002015)相比,所获得的中国CSVd分离物的序列中虽然有21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大多位于二级结构上的致病区内),但并未影响其折叠成稳定的拟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