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协迫对其生长及氨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环境因子对龙须菜生长和吸收氨氮速率均有显著影响.龙须菜在20℃条件下生长较其在10℃和30℃条件下生长快速(P<0.01);营养盐含量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龙须菜的生长;营养盐水平越高,龙须菜吸收氨氮的速率越高(P<0.05),但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则呈现出氨氮吸收速率减小的趋势.鉴于龙须菜对氨氮的高吸收能力,可考虑将其作为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hige)是一种耐盐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的盐生植物,可以用于净化处理海水养殖废水,不过关于温度和盐度对其营养盐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北美海蓬子为实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温度(20℃、25℃、30℃、35℃)和不同盐度(25、50、75、100)下海蓬子对海水中主要营养盐的吸收速率,以期为海蓬子生态浮床的应用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结果显示:温度和盐度均对海蓬子的吸收速率产生明显影响,在30~35t温度下海蓬子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最快,以硝态氮为例,吸收速率能够达到2.56 mg·E^-4·g^-1·d^-1;在8~16 g·L^-1海水盐度下,海蓬子对于营养盐的吸收速率最快,以硝态氮为例,吸收速率可以达到1.56 mg·E^-4·g^-1·d^-1。海蓬子能够有效地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是用于养殖废水处理植物的良好选择,在合适的水体中利用海蓬子处理养殖废水,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吸收效率,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光照、温度、盐度及pH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菊花心江蓠(G.lichevoides)N、P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4个环境因子对这两种藻类的N、P吸收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龙须菜N吸收速率影响的适宜范围分别为:光照强度100~240μE.m-2.s-1,温度16~23℃,盐度25~35,pH 8.0~9.0;对P吸收速率影响的适宜范围分别为:光照强度80~200μE.m-2.s-1,温度16~23℃,盐度15~35,pH 8.0~9.0。而对于菊花心江蓠,N吸收速率影响的适宜范围分别为:光照强度120~300μE.m-2.s-1,温度23~33℃,盐度25~40,pH 7.5~9.0;P吸收速率影响的适宜范围分别为:光照强度100~240μE.m-2.s-1,温度26~33℃,盐度15~35,pH 7.5~9.0。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硝氮浓度下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须菜的细胞壁含有丰富的胶质成份,是琼胶生产的良好原料,在中国沿海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同时,随着中国近海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龙须菜的规模养殖被认为是缓解海水富营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以探讨龙须菜的生物修复功能为目的,研究了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硝氮浓度对其的影响。整个实验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分别设置了3个不同温度:15、23和31 ℃;3个不同的光照强度:0、30和200 μmol photons/(m2·s)和3个不同的硝氮浓度:0、30和200 μmol/L,测定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的龙须菜对无机磷吸收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龙须菜对无机磷的吸收动力学曲线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特征,并且吸收能力随温度和硝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吸收效率在较低温度(15 ℃)和接近自然海水的硝氮浓度条件(30 μmol/L)下较高;而低光照强度下[30 μmol photons/(m2·s)]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效率均高于黑暗和高光强条件[200 μmol photons/(m2·s)]。由此可见,温度、光照强度及硝氮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影响龙须菜对无机磷的吸收特性,但是,其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硼胁迫对龙须菜生长及其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硼(B)浓度对龙须菜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375 mmol·L^-1)相比,缺B组(0 mmol·L^-1)和高B组(3.75 mmol·L^-1)龙须菜呈红褐色,日特定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缺B组龙须菜第6天的叶绿素a与第9天的别藻蓝蛋白显著下降;高B组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叶绿素a和可溶性糖显著下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上升。B过量组(37.5 mmol·L^-1)的龙须菜在第6天完全变绿,日特定生长速率出现负增长,光合色素(藻胆蛋白、叶绿素a)、可溶性糖、PPO和CAT酶活力均显著下降。因此,龙须菜养殖中要确保海水中的B浓度适宜,缺乏或过高都会造成龙须菜的减产。 相似文献
7.
8.
选取体质良好、活力强的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体重(3.075 g±0.16 g)、体全长(11.55 cm±0.31cm)。设置18℃、23℃、28 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CT组:自然变温),每组3个重复,实验周期28 d。结果显示,大海马在23℃时生长速率最快,摄食活跃;28℃大海马反应最迅速(5.8 s±0.74 s),摄食量最大(153.92 g±10.33 g),活动频繁,泳速大;而18℃和自然变温条件下对食物的反应不敏感,多缠绕在附着物上,摄食时呈聚集式分布;23℃和28℃时,相对活跃,会主动游向饵料摄食,摄食效率较高。综上所述,温度的改变对大海马的生长速率及摄食行为均有一定影响;在适宜温度下,大海马的活力大,摄食量多,生长速率相对较快。本研究旨在为大海马饵料开发和养殖环境优化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吸收营养盐效果的影响,探索其达到最佳吸收效果的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该藻在不同温度(5、15、25℃)和光照[90 000、180 000、270 000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对海水中常见营养盐成分的吸收效果。结果显示,强壮硬毛藻在5℃以上和90 000μmol photons/(m2·s)光照强度以上对水体中的NH4+-N、NO2--N和PO43--P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吸收营养盐均有显著影响,在设定范围内,营养盐吸收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强度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主效应都极显著,而且具有叠加效应,吸收率最高的条件为25℃/270 000μmol photons/(m2·s)组合,该条件下,NH4...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低(<5 μmol/L)、中(20 μmol/L)、高(100 μmol/L)3种浓度的氮盐(NO3-N∶NH4-N=1∶1)对龙须菜进行培养.结果发现龙须菜在3种氮盐浓度中的生长速率起初均呈上升趋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均会下降并且最后出现相对稳定的状况;但三者比较,龙须菜的生长速率是高>中>低.不同浓度的氮盐对藻红素的含量影响较大,但对叶绿素含量基本无影响.与此同时发现,不同的氮浓度下龙须菜表面附生菌的组成随时间的增长而产生差异,且不同部位的龙须菜附生菌的组成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应用龙须菜降低厦门海域海水中氮、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是在完全开放的自然海区条件下对龙须菜吸收富营养的海水中N、P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正常栽培的龙须菜表层的平均增重5440.7g/条,深层的平均增重2077.4g/条。表层的龙须菜吸收海水中N量为27.40g/条、P量为1.76g/条,深层的龙须菜吸收海水中N量为10.46g/条、P量为0.68g/条。在试验期间,示范区海水的总N、总P含量呈下降趋势,在2007年12月4日试验期开始,海水中的总N、总P平均含量分别为1.428mg/L、0.141mg/L;到了2008年1月23日试验期结束,海水中的总N、总P平均含量分别为1.175mg/L、0.068mg/L,分别平均下降了17.8%、51.7%。表明龙须菜吸收海水中的N、P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材料,以无机氮(NO_3~-︰NH_4~+=2︰1)为氮源配制人工海水,将在低光低氮(L-N-)条件下培养的龙须菜部分给予高光照处理(L+N-),同时另一部分在给予高光照的同时给予更充足的氮源(L+N+),通过测定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物质积累、光合色素以及碳氮代谢中的关键酶等多种生理指标,探讨光照强弱与氮源多寡对龙须菜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培养时,高光可使藻体可溶性蛋白、含水率、藻红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13.67%;高光培养时,高氮使可溶性蛋白、含水率、藻红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上升,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16.3%;相对于低光低氮(L-N-),高光高氮(L+N+)条件培养使藻体中可溶性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增加,其含水率、叶绿素a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补充氮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高光照对藻体产生的影响,保证藻体基本生理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积累蛋白(氮源)。同时补充氮源使得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的表达均下调,也反映了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在氮源充足的条件下主要流向了氮循环。而高光照并未对碳氮代谢关键酶的表达产生影响,可能通过直接破坏叶绿素a而影响藻体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龙须菜品系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2个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s)品系981和07—2在3种温度(23℃、27℃和31℃)条件下的各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须菜07-2品系的相对生长速率在23℃和27℃时呈上升趋势,31℃时略有下降;981龙须菜品系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07—2品系的叶绿素a(chlorophylls,Chl—a)和类胡萝卜素在23℃和27℃时均低于981龙须菜,31℃时基本持平;07-2品系的藻蓝蛋白(R—PC)呈上升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藻红蛋白(R-PE)含量高于981龙须菜,且呈上升趋势;981龙须菜的各个光合色素在3个温度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差异。07—2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981龙须菜的SOD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等方面,07-2品系比981龙须菜更能表现出其耐高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15.
龙须菜多糖的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体系诱导产生的自由基降解龙须菜多糖,并对龙须菜多糖及其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反应体系中,龙须菜多糖的降解反应在2h内基本完成,降解后得到的4种产物分子量分别为21492,12864,5417和3043U,降解反应未导致龙须菜多糖去硫酸化,但3,6-内醚-半乳糖含量略有降低;在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和还原Fe3+方面,龙须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强,而在清除羟基自由基方面,抗氧化活性却随多糖分子量的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7月在山东威海乳山杜家岛基地,采用陆基围隔生态学实验方法和正交设计法,在不投饵模式下进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实验。刺参密度分别为15、20、25ind/m2,龙须菜初始密度分别为0、180、360g/m2,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幼参和龙须菜的生长存活情况,并定期检测环境营养盐的变化。结果表明,刺参平均日增重率(Md-wg)、特定生长率(SGR)受刺参密度的影响显著,受龙须菜密度的影响不显著,受刺参与龙须菜之间交互效应影响不显著;刺参密度为15ind/m2、龙须菜密度为360g/m2时刺参平均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刺参密度为25ind/m2、龙须菜密度为360g/m2时龙须菜产量最高,刺参密度为25ind/m2、龙须菜密度为180g/m2时龙须菜特定生长率最高。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刺参密度为15ind/m2时底泥总氮、总磷含量降幅最大。实验结果显示,龙须菜和刺参混养可在一定条件下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刺参密度15ind/m2、龙须菜密度360g/m2的混养配比较合理,其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2015年秋季在桑沟湾开展围隔实验,研究了60 h内高容量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浮游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在60 h内能显著改变水体中的溶解氧(DO)和溶解态无机氮(DIN)的浓度,同时,能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种群丰度和组成特征。从各实验组来看,12 h后,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实验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实验组。虾夷扇贝对水体中4种硅藻优势种[包括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双菱藻(Surirel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p.)、针杆藻(Synedra spp.)]的滤除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即对柔弱拟菱形藻和双菱藻有较大的滤除效应,但对菱形藻和针杆藻却影响不大。基于水体中的光合色素变化特征也揭示了虾夷扇贝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效应,即虾夷扇贝能显著滤除水体中的岩藻黄素(fucoxanthin,硅藻特征色素)、别藻黄素(alloxanthin,隐藻特征色素)。与此相反,青绿藻素(prasinoxanthin,微微型藻类的特征色素)在48 h后,虾夷扇贝实验组显著高于空白实验组和大型藻实验组,说明龙须菜养殖对微微型青绿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