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斌  马永利 《油气储运》1997,16(6):34-35,47
在施工安装过程中,立式钢制储油罐常因焊缝密集,应力状况复杂,造成油罐形体尺寸难以控制,影响了油罐的安装质量。从罐壁和罐底的焊接过程和焊接工艺方面,分析了出现焊接变形的原因及其它因素对焊拉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在施焊过程中的焊接变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石油储罐着火态势与火灾扑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希宙 《油气储运》1999,18(7):50-52
在石油储罐中,半地下罐和拱顶罐最易发生火为。详细介绍了储油罐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指出在灭火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有利时机,准确会计罐内油品旨溢的时间,并采取相应措施扑救,以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针对储油罐防雷接地规范与阴极保护规范中存在着相互矛盾的问题,结合新建油罐阴极保护工程实例,提出了将防雷接地极和阴极保护阳极合二为一,在储罐基础中敷设防渗膜以及在防雷接地线中安装接地电池等项措施,以充分发挥储油罐阴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万斌 《油气储运》1991,10(3):65-65
国内各类型的金属或非金属储油罐,在工艺设计上都未设置溢油、胀油管,只强调了储存的安全容量,即只允许装油料到设计的安全高度。如果储罐储油时超过允许装油高度,就可能出现冒油、胀坏管路事故。为解决这个问题,储油罐应设置溢油、胀油管,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相似文献   

5.
提高山洞储油罐的控制压力,是从1965年以后开始进行的。以前,我们对油罐大小呼吸规律认识不够,因此所建油罐,有的没有设置呼吸阀;有的虽然设了呼吸阀,但质量差,不好使用,多是利用油气管线上的阀门来调节,曾多次发生过油罐罐底边缘上翘和罐体吸瘪事故。有的单位让油气管线上的阀门长期开启,使油罐畅通无阻的进行呼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不少转油站、集中处理站或首站,因产能低等因素不能连续输油,甚至1~3天才能输油一次。输完油后,为使外输管线不冻,需用固定及移动的压风机吹扫或者反输。如果管线吹扫不干净、压风机有机械故障、因故不能出车,就会造成管线冻  相似文献   

7.
针对储油罐中原油含水、硫酸盐还原菌等腐蚀性介质加速储罐腐蚀发生穿孔的问题,对油罐底板及底圈壁板内外表面腐蚀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冷湖油田原油储罐实际情况,对储油罐底板、底圈壁板内外表面及罐底边缘板实施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了储罐的腐蚀速率,延长了油罐检修周期.  相似文献   

8.
康叶伟  崔琳  孙万磊  左莉  徐华天 《油气储运》2016,(10):1087-1091
针对机器人技术在储油罐底板缺陷在线定量检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其检测原理,并结合我国储油罐结构特点,从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检测条件要求、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储罐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适应性。分析表明:储罐内部结构是影响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虽然机器人无法检测含复杂加热器的原油储罐,但仍旧适用于大多数储罐。除此之外,该技术具有可靠、高效的特点,其他指标亦优势明显,因此在我国储罐安全维护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发展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潘世维 《油气储运》1996,15(7):13-14
针对储油罐在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防腐层大修的课题,以魏荆线首站2×10~4m~3浮顶油罐为例,进行了化学除锈技术的探索。通过化学除锈技术方案的现场实施,可以得出结论:化学除锈技术具有安全、操作简单、除锈率高、费用低、工序衔接要求不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不停运储罐的防腐层大修,达到了安全、可行、经济和保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原油库的油品损耗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原油在储运过程中形成损耗的几种形式,阐述了蒸发损耗的形成过程、测量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大气温度对储油罐内油气的温度和浓度及原油损耗率的影响,指出了降低原油蒸发损耗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油库工程扩建,两条输油管线需改线(汽油及柴油),由于原管线段未留拆卸法兰,要动火切割拆卸。因输油和扩建任务时间的要求,不宜采用“堵黄泥处理动火法”、“全线处理动火法”及“注水动火法”。我们采用了“注泡沫动火法”。 动火切割前,尽量放净管线中的存油,将连接泵房、储油罐的阀门关闭,并在阀门处用  相似文献   

12.
贾宗贤 《油气储运》2003,22(7):55-55,61
介绍了一种储油罐加热盘管泄漏锅炉回水检测技术,给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特定工艺规程。检测方法为利用油、水的物性差异,在储罐原有的加热盘管回水管道系统中增设观察玻璃管和分离凹槽,对加热盘管的泄漏及回水带油现象进行检测,该项技术也同样适用于不相容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及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滑坡灾害危险性和覆土储油罐区灾害引发的事故,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罐区防护能力、灾害诱发条件、灾害历史条件4类14个滑坡灾害对覆土储油罐区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利用传统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指标体系。介绍了综合可拓方法原理和计算流程,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覆土储油罐区滑坡综合性风险评估模型。利用Visual C#2010 Express进行了适用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程序设计,简化了计算。以某油库覆土储油罐区为例进行验证,将滑坡对该覆土储油罐区风险等级划分为安全性好、较好、差、极差4级,参照相关文献,定量划分了14个风险指标危险性区间,利用提出的模型计算得出,虽然该储油罐区在降雨等方面面临威胁较大,但整体安全性较好,与实际调查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保险活门装在储油罐内进出油接合管上。当油罐进油时,由于泵的压力,油品可自动项开活门流入罐内;平时活门由于本身的自重和罐内液压作用处于关闭状态,其作用是防止进出油阀门破坏或管线破裂时罐中油品外流。然而,一旦保险活门操纵机构失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冻结强度、容重、含水量等对东北黑土冻融过程剖面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影响,为东北黑土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当冻结温度为-10和-20℃时,各土柱上下土层温度均降至较低温度保持恒定,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显著,冻融过程趋于缩小至平衡状态。容重为1.0 g·cm-3时,初始含水量越高,融冻过程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显著;冻结强度-10和-20℃时,容重为1.2和1.4 g·cm-3初始含水量越低,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越大。通常初始冻结强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容重越大,形成恒定低温不变时间越长,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越大。单次冻结和融冻过程上下土层水分差变化呈先增后降"单峰"变化趋势,冻结温度越底土壤水分差峰值越高。为融冻区域农田土壤水分迁移模型构建和农田土壤水分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现场检测与试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储油罐底板单一导静电涂层和新型复合导静电涂层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现场检测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涂层的内防腐性能优于传统的单一导静电防腐涂层,可以大幅度强化储罐底板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气储运》第10卷第3期刊载了《储油罐应设置溢油、胀油管》一文,现有几点疑问,提出与作者商榷。 1.据笔者外出调研知,国内各类型的金属油罐,在工艺设计上大多数有胀油管即膨胀管线,即使一些50、60年代建成的油罐,经过技改也都增设了胀油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浮顶储油罐传统人工清洗方法存在的施工工期长、人员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原油回收率低等缺点,研究出一套内浮顶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机械清洗系统主要由抽吸循环、油水分离回收、N2注入、通风、高压水射流及气体监测6个部分组成,其工艺原理是利用注水循环加热技术、浮油回收技术及高压水射流技术清洗内浮顶储油罐.详细介绍了内浮顶储油罐机械清洗的具体步骤.与人工清洗相比,机械清洗技术施工工期可缩短1/2,施工人员数量减少1/3,安全风险及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降低,该技术可为内浮顶成品油储罐的清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浮顶油罐降温储存高凝油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改进后的浮顶式储罐加热装置的设计原理及结构,对其应用于间歇供热条件下储存高凝油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用模型罐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加热装置可以使因间歇供热而凝结的浮顶式储油罐安全解凝,快速恢复作业。降温储存高凝油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原油储罐的沸溢是油罐消防中的难题。从沸溢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沸溢发生的条件:①原油具有移动热波特性;②原油中含有水;③原油具有一定粘度,能形成油泡沫;④油面上空间不能容纳其膨胀量。原油热波特性的表征参数有传播速度,稳定高温层温度和燃烧速度,通过命同了这些参数与原油的组成,储油罐直径,含水率的关系。根据原油发生沸溢的特点和危害,提出了在油罐灭火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正确掌握灭火时间和沸溢时间,避免水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