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胜 《油气储运》2001,20(12):32-35
通过对榕山-佛荫输气管道进行智能检测发现,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损坏严重。从管道膜下腐蚀、环焊缝处“死角区”以及阴极保护极化电位不足等方面,对该条管道外壁产生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道外腐蚀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鲁宁(山东-仪征)输油管道的防腐层状况,恒电位仪运行参数和管道本体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道防腐层的老化造成剥离,形成剥离覆盖层对阴极电流的屏蔽,致使剥离覆盖层下的管道处于腐蚀状态中,形成保护死角所致。提出加强管道防腐层检补漏,大修和增设阴极保护装置等措施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肯定了“管中管”保温结构的优越性和特点。国内在采用该技术时,由于配套技术和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使埋地管道出现严重腐蚀现象。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管中管”腐蚀环境对管道腐蚀及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文章呼吁: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尽快改变目前“管中管”类长输管道被严重腐蚀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硫化氢环境腐蚀原理,考察了管道钢硫化氢环境下应力腐蚀开裂的类型、条件及特点,列举了长输管道硫化氢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国内外典型的管道应力腐蚀开裂事故研究结果及其研究状况,提出了采用保护层、电化学保护以及添加缓蚀剂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公司自行研制的φ377漏磁油管道腐蚀检测器于1999年9月1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国际饭店通过专家鉴定,这标志着我国管道腐蚀检测器国产化取得了成功,结束了管道腐蚀检测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设备的历史。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公司承担的《漏磁油管道腐蚀检测器研制及检测工艺技术研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研制成功的产品——φ377漏磁油管道腐蚀检测器可在线检测出管道内外腐蚀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管道的机械损伤、材质缺陷,对防止  相似文献   

6.
埋地管道腐蚀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埋地输油管道虽然采用阴极保护防腐,但在运行后发现尚有少数管道发生了腐蚀穿孔。究其原因是管道后期发生的腐蚀与初期施工质量差、阴极保护没有与管道埋地同期投入运行密切关系。文中提出有关“管中管”保温工艺的管道腐蚀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的阴极保护方式及测量方法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异性土壤中钢质管道的腐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敷设在土壤中的钢质管道,是处在极为复杂的电化学腐蚀环境中。由于土壤是不均匀各向异性的电介质,可以形成类型各异的腐蚀电池,使钢质本身遭受腐蚀破坏。 异性土壤所形成的腐蚀电池,具有强烈腐蚀的特点,类似这种地带应在勘察设计时尽量避开,绕道而行。采用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并提高焊口绝缘等级,克服焊口的晶间腐蚀。投入电法保护,使管道处在最佳保护状态。  相似文献   

8.
范运书 《油气储运》1990,9(6):39-43
埋地钢质管道在防腐层、阴极防腐的共同保护下,钢管的某些区域仍会被腐蚀穿孔。这种情况在调查中已得到证实。文中指出发生腐蚀的重要原因,是在基本完整的防腐层下面某些区域的管道表面形成了腐蚀电池,腐蚀进行时,由于防腐层对阴极保护电流的屏蔽作用而使阴极保护对此失去效用。防腐层下面形成腐蚀电池的关键是除锈质量,故对钢管除锈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目前长输管道腐蚀现状,介绍了在防腐层和外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这种表观有效的双重保护体系下,管道发生的一种腐蚀现象,即阴极保护死区腐蚀,阐述了形成阴极保护死区和产生腐蚀的原因,结合阴极保护区腐蚀的特点分析了腐蚀发生的机理,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减轻阴极保护区腐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目前长输管道腐蚀现状,介绍了在防腐层和外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这种表观有效的双重保护体系下,管道发生的一种腐蚀现象,即阴极保护死区腐蚀,阐述了形成阴极保护死区和产生腐蚀的原因,结合阴极保护死区腐蚀的特点分析了腐蚀发生的机理,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减轻阴极保护死区腐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格拉管道的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多礼 《油气储运》1999,18(7):56-57
格拉成品油管道的故障主要有防腐层劣化,阴极保护度较低,焊接质量缺陷和人为破坏。为此提出了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建议对管道腐蚀与防护系统的技术现状和管道整体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对干线管道进行内外腐蚀,壁厚分布,损伤变形等方面进行检测;引进国外先进的管道泄漏探测系统,以及提高公众保护管道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曾多礼 《油气储运》2004,23(9):45-47
针对格拉成品油管道存在的人为损坏和破坏、管道运行环境变差、腐蚀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即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和铁路建设、公路改造部门协调,签订管道安全保护事宜的协议,主动与现场地方施工单位联系,恳请保护管道,建立地方政府、管道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三位一体的管道保护体系,加大水工保护力度,引入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增大科技投入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曾多孔 《油气储运》1996,15(6):28-30
通过对格尔木-拉萨的成品油管道进行全面腐蚀情况检测和防腐补漏工作,发现该管道腐蚀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防腐层老化、剥离并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穿跨河流、冰丘、冰锥、盐碱滩、沼泽地段的管道出现腐蚀穿孔。出现严重腐蚀的原因是设计、施工的缺陷、复杂的地理地质条件和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介绍了采取的相应措施,即加强阴极保护系统的管理、管道防腐检漏、补漏以及管道水工保护工作。同时还就格位管道防腐问题提出了看法和  相似文献   

14.
海底管道表面很容易因为腐蚀形成缺陷点,具有深度大、传播快且检测困难的特点,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很大隐患。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X80海底管道钢表面存在腐蚀缺陷时缺陷点内部对阴极保护产生的屏蔽作用,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缺陷处的局部电位和阳极/阴极反应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在腐蚀缺陷处阴极保护电流被部分屏蔽,特别是在缺陷的底部位置;缺陷处对阴极保护的屏蔽作用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和宽度的减小而越来越强。研究结果可为现场海底管道腐蚀状况和剩余寿命的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用管道经济地输送液体燃料实际上取决于可靠的腐蚀保护系统。埋地管道的腐蚀防护通常是覆盖层和阴极保护结合应用,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地进行埋地管道的腐蚀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玲莉 《油气储运》1997,16(1):36-38,50
腐蚀控制是埋地管道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腐蚀控制取决于对腐蚀环境的了解、正确的防蚀设计、良好的工程质量以及适当的维护。从防腐层设计的选择、工程质量、维护管理等方面叙述了目前我国埋地长输管道腐蚀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土壤腐蚀性评价、杂散干扰腐蚀及土壤条件的识别等管道沿线环境评价既是为防腐层的选用作准备, 阴极保护和附加保护设计提供依据。正确的防蚀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以低腐蚀风险方式提高系统内在的  相似文献   

17.
“管中管”埋地管道的腐蚀分析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义 《油气储运》1998,17(5):33-35
通过对“管中管”管道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发现管体腐蚀主要是由保浊国层内进水致使电化学腐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GP—1输气管道缓蚀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明 《油气储运》1996,15(6):31-34
由于管输天然气中硫化氢和水含量较高,管道内壁腐蚀程度呈增长趋势,近年来未保护管道的腐蚀穿孔及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输气生产。为提高抑制局部腐蚀能力及综合性能,研制了GP-1输气管道缓蚀剂。该缓蚀剂是酰胺化合物复配其他缓蚀组分的复合型缓蚀剂。通过室内评定(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及现场模拟试验,认为GP-1缓蚀剂浓度为100×10~(-6)时,其缓蚀率已达97.7%,且抑制坑蚀能力较强,综合性能良好,适用于抑制含硫化氢的天然气集输管道的内壁腐蚀。  相似文献   

19.
Microcor内腐蚀监测在陕京输气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icrocor内腐蚀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应用该系统在陕京输气管道进行在线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和间接监测进行分析表明,6个站场的内壁腐蚀程度较低,管道内的危害性介质含量较低,管道受气体内腐蚀性介质的影响较小,管道内壁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  相似文献   

20.
Robi.  RC 陈文国 《油气储运》1996,15(12):53-57
按照管道所处的各种条件来考虑不同的阴极保护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腐蚀,延长管道寿命。通过事例说明了阴极保护方案选择的必要性,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1)带覆盖层的钢质管道,在正常条件下,阴极保护准数应选用-0.85 V(相对于CSE);(2)位于杂散电流影响区、与其它管道相连接或硫酸盐强腐蚀区的管道,应考虑另外的阴极保护准数;(3)受覆盖层剥离、杂散电流影响的管道的保护,可借助检测站与管道相连的埋地电阻(E/R)探针进行腐蚀监测;(4)在潮湿的硫酸盐化环境中的管道,阴极保护准数选用100mV的极化电位,可降低钢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