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制定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应用逐步聚类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研究,经分析比较2种方法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确定合理的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苗高、地径作为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依据是可行的;2种不同方法制定的峦大杉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与造林成效有着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应用逐步聚类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但在Ⅰ、Ⅱ级苗木间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差异与造林成效,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7.5 cm,D≥0.63 cm;Ⅱ级苗27.0 cm≤H47.5 cm,0.36 cm≤D0.63 cm;苗高、地径中的任何一项达不到等级标准,则下降苗木等级一级。  相似文献   

2.
热带珍贵树种青梅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青梅苗木质量,应用相关分析确定苗高和地径作为青梅苗木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和平均值(M)±标准差(SD)法探究青梅苗木分级标准,比较分析2种方法各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从而确定适宜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地径(D)、苗高(H)作为2年生青梅苗木分级指标是可行的;从各级别苗木比率以及造林效果分析,青梅苗木适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苗木分级,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5.3 cm,D≥4.7 mm;Ⅱ级苗21.8 cm≤H<45.3 cm,3.3 mm≤D<4.7 mm;Ⅲ级苗H<21.8 cm,D<3.3 mm。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蓝桉、直干桉5月生和10月生实生苗为参试苗木,测定其苗高和地径生长指标,分析同树种同苗龄苗木个体间的生长差异,采用标准差法确定超级苗初选标准,分析超级苗的入选率及增量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苗木具备进行超级苗选择的生长量基础,同树种同龄级苗木的苗高生长变异系数均大于地径生长变异系数,且同树种同龄级苗木苗高与地径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试验苗木初选标准皆为苗木平均苗高加上2倍标准差。5月生蓝桉、10月生直干桉为其各自合适的超级苗选择年龄,且超级苗在生长量上具有较大的增量优势,选择效果明显。试验苗木高生长量指标在5月、10月生苗龄间皆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蓝桉、直干桉早期选择结果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密度下山桐子苗木生长质量的差异,本研究以济源种源山桐子为试验材料,先在穴盘中播种,再按30×20 cm(密度1)、10×20 cm(密度2)、4×20 cm(密度3)3种株行距进行移栽。采用标准行法调查不同密度下2年生与3年生山桐子苗木的质量生长状况。2年生密度1的地径、根幅和主根长度均最大,分别为12.92 mm、47.85cm和27.25 cm,且显著高于密度2和密度3。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对苗木进行分级,得出2年生Ⅰ级苗的标准为苗高>80.83 cm、地径>8.71 mm,且在3个密度中Ⅰ级苗所占比例最大的密度为密度1,占比50.4%,合格苗占比80.8%;3年生密度1的地径、根幅、主根长度和Ⅰ级侧根数均最大,分别为11.73 mm、51.94 cm、34.05 cm和9.00,且显著高于密度2和密度3。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得出3年生Ⅰ级苗的标准为苗高>91.56 cm、地径>10.93 mm,且在3个密度中Ⅰ级苗所占比例最大的密度为密度1,占比54.5%,合格苗占比95.4%。苗木各生长指标之间以及栽植密度与生长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且栽植...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建瓯市龙村乡天然分布的赤皮青冈母树采集的种子培育的苗木为实验材料,应用大样本数据和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等数据处理方法,以标准差为临界值对赤皮青冈的二年生苗木高与地径的不同生长类型进行分类,探讨了赤皮青冈苗木群体高与地径生长类型表现。结果表明,群体表现明显的早期生长分化,群体平均值与相邻两区间生长类型个体权重占整体的85%以上,好与差类型的两极分化所占比例较小;通过不同生长类型分类可以较好地了解群体生长性状多样性组成和优势生长类型,可为优良生长类型筛选提供依据。对不同生长类型个体适应性研究表明,该树种生长类型差的个体高生长期较短,优良生长类型个体有更长的高生长期,但地径生长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受高生长期与光合作用率影响,说明遗传品质影响苗高与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降香黄檀轻基质容器苗分级的方法和标准,为制定降香黄檀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轻基质培育降香黄檀实生苗,于苗龄9个月时测定苗高(H)、地径(D)、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计算每株苗木的总生物量、高径比及茎根比;应用相关分析法确定降香黄檀苗木的质量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快速聚类和平均值±标准差划分降香黄檀苗木的分级标准;根据分级标准确定苗木的级别并开展造林试验,比较分析各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对成活苗木进行重新分级.[结果]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分级的降香黄檀合格苗(Ⅰ和Ⅱ级苗)所占比例及造林9个月后各级别苗木的存活情况优于逐步聚类和快速聚类法;将造林9个月后成活的苗木进行重新分级发现,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确定的合格苗有10.5%转变为Ⅲ级苗,有1.8%和37.9%的Ⅲ级苗(不合格苗)分别转变为Ⅰ和Ⅱ级苗,采用逐步聚类和快速聚类两种方法分级的合格苗转变为Ⅲ级苗的比率分别为23.2%和53.0%,Ⅲ级苗转变为合格苗的比率分别为53.0%和80.2%.[结论]降香黄檀轻基质容器苗适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分级,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55.3 cm,D≥7.9 mm;Ⅱ级苗24.4 cm≤H<55.3 cm,4.7 mm≤D<7.9 mm;Ⅲ级苗H<24.4 cm,D<4.7 mm.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1年生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容器苗质量评价,为其壮苗培育和人工林规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通过平均值±标准差法和逐步聚类法比较分析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以及在广东阳江、高明和福建漳州不同级别苗木的早期造林效果的差异,确定合理的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苗高(H)和地径(D) 2个性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9.85%和26.0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87%,H和D可作为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各等级苗木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2种不同方法确定的交趾黄檀各等级苗木比例、等级取值范围无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分级的交趾黄檀合格苗(Ⅰ和Ⅱ级苗)在各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造林成活率(90%以上)较高;造林3和12个月时,苗木建成形态和成活率与造林时的H和D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早期造林效果以及实际育苗生产过程,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119.76 cm,D≥7.66 mm;Ⅱ级苗,69.62 cm≤H 119.76 cm,5.04 mm≤D 7.66 mm;Ⅲ级苗,H 69.62 cm,D 5.04 mm。  相似文献   

8.
望天树苗木分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望天树容器苗质量评价研究,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类,结果表明:望天树半年生苗木可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27.5cm,地径>0.4cm;Ⅱ级苗:20.5cm<苗高≤27.5cm,0.3cm<地径≤0.4cm;Ⅲ级苗:苗高≤20.5cm,地径≤0.3cm。  相似文献   

9.
付筱  王瑞静    瑞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377-2378,2435
[目的]提高核桃出圃苗木质量,规范苗木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核桃苗木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在河南省济源市、林州市、孟津县、沁阳市、卢氏县等地,选取一年生嫁接苗、二年生嫁接苗的苗圃10个,采用小样方随机抽样和SA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法,调查研究了核桃苗木的苗高、地径、茎粗、主根长、侧根数等,筛选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结果]苗高、茎粗和地径可作为核桃苗木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核桃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一年生Ⅰ级嫁接苗苗高60 cm、茎粗0.8 cm;一年生Ⅱ级嫁接苗苗高40 cm,茎粗0.6 cm;二年生Ⅰ级嫁接苗苗高80 cm、茎粗1.0 cm;二年生Ⅱ级嫁接苗苗高60 cm,茎粗0.8 cm。[结论]结合国家标准和专家意见,从综合控制条件、苗高、径粗、地径和根系等方面得出核桃良种嫁接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乳源木莲苗木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乳源木莲1年生播种苗测定的12个苗木品质指标进行筛选,根据各类因子指标在生产实践中的可测性,得出地径、生物量、苗高、主根长、高茎比、叶片数作为衡量苗木的一般性指标。用主分量法进行分级,结合苗木生产实际,将苗木分为3个等级:Ⅰ级苗,苗高>87.4 cm、地径>0.83 cm;Ⅱ级苗,苗高29-87.4 cm、地径0.50-0.83 cm;Ⅲ级苗,苗高<29 cm、地径<0.50 cm。分级后Ⅰ、Ⅱ级苗木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76%。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为选择优质擎天树苗木、加强育苗技术管理、提高苗木产量、质量和大面积造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袋和苗床直播两种方式对不同粒级的种子进行育苗对比试验,测定和比较苗木的生长量及生物量指标,根据苗高与地径生长因子对苗木进行分级.[结果]营养袋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及叶片数分别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提高12.0%、22.0%和11.5%,各项根形态指标均大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苗;营养袋苗的平均侧根数量达25.5条,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增加了63.5%;平均侧根数、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指标在两种育苗方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营养袋苗的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显著大于苗床直播苗;大粒、中粒种子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的生长与小粒种子苗木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大粒与中粒种子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营养袋育苗的擎天树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明显高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育苗,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子进行育苗,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连香树和榉树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连香树和榉树2树种8个月容器苗的苗木分级标准进行探讨。计算分析得出以下标准:连香树Ⅰ级苗,苗高≥34.65cm,地径≥0.38cm;Ⅱ级苗,34.65cm〉苗高≥28.35cm,0.38cm〉地径≥0.29cm;Ⅲ级苗,苗高〈28.35cm,地径〈0.29cm。榉树Ⅰ级苗,苗高≥26.0cm,地径≥0.29cm;Ⅱ级苗,26.0cm〉苗高≥19.5cm,0.29cm〉地径≥0.20cm;Ⅲ级苗,苗高〈19.5cm,地径〈0.20cm。  相似文献   

13.
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铁力木容器苗苗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铁力木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即 Ⅰ级苗 树高≥19.4 cm,地径≥0.25 cm、Ⅱ级苗 19.4 cm>树高≥12.3 cm,0.25 cm>地径≥0.16 cm、Ⅲ级苗 树高<12.3 cm,地径<0.16 cm。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1期杨斌等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豆容器苗的苗木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红豆Ormosia yunnanensis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的品质指标,提出了以下分级标准:Ⅰ级苗为苗高>15.4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为11.4~15.4 cm,地径0.24~0.29 cm,Ⅲ级苗为苗高<11.4 cm,地径<0.24 cm。表5参5  相似文献   

15.
露珠杜鹃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荀  冯元  王晓溪  龙秀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84-20585,20588
[目的]探讨露珠杜鹃容器苗分级标准。[方法]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以苗高和地径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用欧氏距离法对初始分级结果进行修正。[结果]Ⅰ级苗苗高≥8.5 cm,地径≥0.24 cm;Ⅱ级苗苗高≥5.3 cm,地径≥0.21 cm;Ⅲ级苗苗高<5.3 cm,地径<0.21 cm。[结论]该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可为露珠杜鹃的大面积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松26个种源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油松优良种源,调查了26个种源1年生和2年生苗的株高和地径,1年生苗的根长、侧根数、根茎鲜干质量,以及苗期的光合参数。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将2年生苗高和地径作为指标进行油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年生和2年生苗的株高和地径在26个种源间均差异显著,1年生苗的茎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差异显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地径的隶属函数值高于当地种子园种源(平泉)的5个种源分别是内蒙古宁城、辽宁北票、山西隰县、山西和顺和河北围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藏柏轻基质容器苗生长与水肥处理的关系。[方法]对藏柏一年生轻基质容器苗进行不同的水肥处理,在生长季结束后调查地径和苗高。[结果]藏柏容器苗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分别随施肥量和浇水次数增多而增大;A1B1组合(1 d 1次,施肥0.1 g),地径平均生长量最大;A1B2组合(1 d 1次,施肥0.2 g),苗高平均生长量最大。[结论]水分为藏柏轻基质容器苗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