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观幸福感研究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河北农业大学63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崔春华编制的《河北省大学生幸福感量表》,从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自我信心、生活充实感、爱情满意度、个人成长、目标感、环境适应性等8个维度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性别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年级、专业类别、月生活费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消费水平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从合理安排大学时光,提高所学专业认知,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活动,重视理财能力的培养等4方面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培养的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阅读问卷调查,探讨阅读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专业背景、学历等人口学特征影响大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面影响,对消极情感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发挥他们的个人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人格特征、归因方式、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生活事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是大学生要从主观角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设定科学合理的幸福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高校要从客观角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智萍  舒曼 《农业考古》2007,(6):240-242
为了解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45名家住农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独生、父母是否离异因素上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而性别、家庭收入、家庭气氛在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上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最后,根据现代健康心理学理论提出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幸福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文化消费现状及其主观幸福感,研究文化消费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运用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文化消费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文化活动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外出旅游、看电视节目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去电影院看电影、读书看报不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22个专业的大学生调查,并且建立线性概率模型,分别针对年级、专业、项目选题、项目经费、指导教师指导等因素对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意愿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年级、专业、项目选题、项目经费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SRT项目意愿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需求,做好SRT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5,(7):86-88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收集数据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相应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方式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性评价。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研究,对影响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自编式问卷时200名马尚镇城镇居民进行调查,试图从人口学特征、个人特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探究影响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24-127
从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天津农学院11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专业中,农环、园艺和动科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人力和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低;不同学历教育中,专科生的创业意愿较高,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创业意愿较低;影响大学生创业最直接的内在因素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外在因素是"就业前景"。因此,应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本专业和本学科成功人士成才经历的介绍和不同专业就业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影响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因素,文章采用权威主观幸福感量表结合已有的幸福感研究问卷题库,对200名农业本科院校研究生预试,调查数据通过运用SPSS19.0分析,提取并获得7个有效影响因素和幸福感影响因素量表,然后对3所农业本科院校和1所非农院校3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数据运用A-MOS17.0进行分析,得到调查结果表明:在一本农业院校中,学业期待、学校特征对学生幸福感影响最大;在二本农业院校中,个性特征、就业方面对学生幸福感影响最大。与农业院校相比,非农院校的专业特征对该校学生幸福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45-346
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研究分析肃南县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采用《肃南县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两个乡镇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收入、地域、民族等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各个县、市、区随机抽样(n=2 023)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省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家庭住址所在地、人均家庭收入、宗教信仰、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是否加入农村居民合作组织、征地、外出打工人员和空巢老人情况等;人口学特征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弱,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建设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运用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在农民工留城意愿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直接或者间接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具体而言:社会支持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 ,对大学生心理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认为大学生焦虑情绪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年级、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人际关系、专业兴趣、学习方法等子因素的影响较明显。为此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克服焦虑情绪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关注乡村旅游发展中女性旅游从业者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本研究构建了乡村旅游社区女性旅游从业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以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青杠树村为案例研究地,探究显著影响青杠树村女性旅游从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结果表明,就业或创业机会、对家庭财产支配权、参与家庭决策权、家庭事务中话语权、日常生活丰富程度、社会认可与尊重7个因素对女性乡村旅游从业者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型升级旅游产业、提高对女性认可与尊重、大力举办民俗活动、扩大旅游专题培训范围、发挥利益整合在冲突治理中的基础作用5个方面的女性乡村旅游从业者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我控制力是构成个体非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义务阶段学生的成长和中国未来人力资本的积累发挥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中国5省13区县166所中小学16 320名农村四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数据,探究中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水平现状、相关因素及其与学校适应情况(学校喜欢、学校回避、学习态度)、主观幸福感、自信程度(成就感、自我表现、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全部样本中,女性、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自我控制力水平有正向预测效应,单亲、住校、母亲是农业户口对自我控制力水平有负向效应;四年级样本结果与全样本基本一致,而在七年级样本中,不同的学生特征对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水平均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自我控制力水平与学生学校适应情况、主观幸福感、自信程度以及学业表现显著相关,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与全样本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幸福感状况的比较研究能够揭示两类高校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差异,为教育者实施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60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民办高校女生的自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普通高校的男女生幸福感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民办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年级差异较之普通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年级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在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他们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如何,心理弹性如何发挥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对维度-多归因果因量表(MMC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安徽省四所中学79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心理弹性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归因风格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有显著差异。青少年心理弹性、归因风格、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在归因风格与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已渐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本研究旨在衡量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东营市张村及周边几个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最终对250户家庭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40名留守儿童接受了问卷调查,从而得出性别、年龄、家庭等因素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