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现象。本文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的现状出发,把农民分为八个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阶层,并对这一时期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这既有利于政府对农村社会的科学认知与有效整合,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的“中心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推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正;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促进政治民主;有利于构建共同理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2009,(7):11-1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具有全面性。新农村建设不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载体,是农民利益的保障,土地所有权的明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实行土地国有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  相似文献   

5.
促进社会融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受社会排斥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心理问题,这些社会心理问题阻碍社会融合的推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融合的进程,就必须从整合社会阶层关系、实现社会利益公正、扩大社会有序参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等方面入手,对社会心理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措施,论证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结合,与农村结合,与法制结合,有利于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人才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实现意外事件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7.
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针对姓"资"姓"社"问题,提出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现实要求,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方向。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奠定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适应全球化挑战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激发社会活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谐社会理论中,社会活力问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因素。社会活力由经济、政治、文化活力等构成。社会活力与和谐社会的其他构成要素密切相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强化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拓宽提高教学质量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作者社会服务为依据,就教师服务于社会的部分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了强化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高校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深入,在服务中深入,在实践中提高,在服务中提高;强化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强化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有利于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农林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获得了强化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拓宽提高教学质量途径,势在必行,势在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