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象因子对三江平原并灌水稻腾发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文运用相关统计回归分析(一元、多元)方法,建立了三江平原地区(富锦试区)气象因子(气温、日照、饱和差、风速等)与水稻腾发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阐述了各气象因子对井灌水稻腾发量的影响关系。最后经各函数模型比较分析,确定出最适合本地区的函数模型及其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田面无水层条件下渠灌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及乳熟期等3个主要生育阶段腾发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及预测模型.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田间小气候因子中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对中稻腾发的影响较大.误差分析结果也表明,对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逐步回归建立的多元线性模型,最大测量误差分别为5.87%、2.40%和4.56%,拟合效果满意(P<0.01),研究成果为田面无水层条件下中稻需水量的实时预报和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江平原地区井灌水稻冷水害问题,通过试验重点研究了晒水池、渠道增温,快灌、少灌等增温技术。结果表明,通过晒水池、渠道晒水增温,使4~5℃的井水升温至13~15℃,基本达到水稻生长对灌溉水温的最低要求,保证了井灌水稻的单产、米质不低,效益不降。建立了晒水池、渠道水温与其流程(L)、流速(V)、气温(T)间的经验公式,得出气温越高,流程越长,水温越高;流速越快,晒水时间短,水温越低。通过实验证明又快又少的灌水方法增温效果明显,经过2h的晒水,池内平均水温可以达到20℃以上,平均每小时增温7~8℃,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较小,有效的克服了水口处贪青晚熟的现象,节省土地和资金,不但可以减轻池、渠增温的负担,甚至可以代替池、渠增温。 相似文献
4.
5.
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小波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53农场为例,利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功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功能,建立了基于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853农场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精度检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均较高。预测结果表明,853农场未来几年内地下水位会持续下降,年平均降幅为0.66 m左右,因此当地应加强地下水的科学管理。该模型揭示了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853农场乃至三江平原井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京郊平原参考作物腾发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AO56 Penman-Montieth公式和京郊平原区代表性气象站点的长系列、短时序气象资料计算了该地区的逐日ET0,对ET0及其各分项的时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ET0与主要气象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50年来ET0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就其各分项来说,辐射项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小,而空气动力学项的年际波动较大,且与ET0的年际波动较为符合;ET0的年内变化呈"单峰形"分布,一年内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为162.6 mm,最小值则出现在12月份,为32.3 mm。从ET0的分项来看,5~9月份ETrad>ETaero,而其余月份ETrad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小波消噪的三江平原井灌区年降水随机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天然降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而年降水序列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含有噪声。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采用小波消噪技术和随机水文学方法对实测年降水资料进行消噪、差分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年降水量小波随机耦合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较高。该模型揭示了区域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制定水稻灌溉制度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三江平原建三江管局大兴农场为例,根据井数、单井出水量和布井位置疏密的不同,设计了3个农业灌溉取水工程布置方案,并运用Modflow软件对未来5 a的地下水位状况进行计算预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最优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单井出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布井数量越多,总用水量越大,地下水位下降越严重;总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单井出水量越大,地下水位下降越多;在综合考量的条件下,开采井布局越密集,形成的地下水漏斗越严重。为合理开发地下水,农业灌溉布置最优方案为布井数量适中、单井出水量少和布井相对分散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宁夏井灌(排)区机井运行费用高而效率低的实际情况,运用动态规划原理,建立了以井灌(排)区机井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多阶段优化模型,可用于确定井灌(排)区机井运行的最优井数和经济指标,从而提高现有井灌(排)区的运行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引黄灌区农业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灌溉模式对于灌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该区地下水水质状况,采用GIS研究该区2000-2009年井灌期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以上分析和该区现代化水网灌溉、井灌的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灌溉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大部分灌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温、pH值、盐度、碱度和矿化度均符合农田灌溉水的要求;2研究区10年间(2000-2009年)3月和9月的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大,平均埋深较小,分别为2.75和2.97m;2000、2005和2009年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性,年际埋深普遍降低或维持原来的状态,适合地下水开采;3研究区井灌存在诸多问题,但现代化水网灌溉正在大面积推广,灌区可通过水泵并联的方式将井水输送到低压管道中,实现基于水网的井渠混灌。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纯井灌区水资源严重不足。限水灌溉是保持地下水平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作物耗水规律及地下水动态规律的分析,在保持地下水多年平衡的前提下,不追求个别年份高产,以多年粮食总产量最高为目标,提出了地下水均衡开采的调节配水模型,并采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论证。应用该模型可计算出不同水文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各作物灌溉定额,进而计算灌溉制度,可广泛应用于纯井灌区的井灌工程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