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指引发公、母牛繁殖异常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规模化、集约化牛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或发生过母牛繁殖障碍,有的牛场发病和损失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众多,牛场不规范的引种和配种、粗放的饲养管理成为牛场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科学制定和实施免疫保健程序,加强牛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控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长远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养牛热,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规模奶牛场,特别是北方地区。新建牛场引进的奶牛大多是进口的澳洲、新西兰纯种荷斯坦奶牛,牛场所进设备也都是国内一流的。笔者经常听到场长反映虽然引进了优质奶牛,但在牛场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牛场劳动定额的制定,人员的数量及管理等,对此,笔者谈谈北方地区散栏式规  相似文献   

3.
生物安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控制疾病传播的方法。没有生物安全,就没有疾病防治。  生物安全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隔离是指家禽饲养在一个可控制的环境内,与其他家禽及动物没有接触。隔离也指将鸡群按年龄分开饲养。在大型养殖场,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可以阻断鸡群间疾病的传染途径,也可以有时间彻底清洗消毒,并且打破疾病传播途径。  2.人员和物品往来的控制,包括进入鸡场及场内车辆,人员往来的控制。  3.卫生消毒则强调进入鸡场物品、人员及设备的卫生保健消毒及场内人员的个人卫生。  防止传播  传染病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4.
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暴发疾病的风险。本文借鉴国外发达养猪业生物安全体系的实践,结合笔者在规模化猪场的管理经验,从猪场的选址、区域的划分、栏舍的布局、车辆的管理、消毒流程的制定、消毒制度的建立、免疫体系的建立、疫病的监测、人员的管理、引种的管理、有害生物及其他动物的控制等多方面阐述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的分群管理是牛场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之一,但是该项工作的进行的好坏对于牛群的生产性能和整个牛场的盈利能力都有巨大的影响。1分群原则犊牛(0~6月龄牛)分群原则。断奶前和断奶后犊牛要分群饲养,断奶后犊牛应按照体格大小分群,刚断奶犊牛必须在单独牛舍内饲养,每圈牛头数要少于牛颈夹数确保同圈牛能够同时采食。青年牛和成年牛(6~24月龄牛或围产牛)的分群原则。体格大小一致的应同群饲养,参配牛要同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养牛热,北方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千头牛场,引进的奶牛大都是进口的澳洲、新西兰纯种荷斯坦奶牛,且牛场所进设备都是国内一流的。经常听到规模养殖场的老板反映,虽然引进了优质奶牛,但在牛场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疑问,比如牛场劳动定额该怎么制定?牛场有多少员工合理?员工该如何管理才能发挥其能动性?现就北方地区散栏式规模奶牛场的劳动定额、人员配置及管理谈些看法,供规模奶牛场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病牛病原会通过飞沫、呼吸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健康肉牛在接触感染牛后,非常容易染病,对养殖户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和损失。牛场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牛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流行特点牛支原体肺炎属于牛肺部疾病的一种,由牛支原体所致,俗称烂肺病,该病传染性非常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规模化牛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可以大力提升养殖行业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纠正,排除安全隐患;相关养殖企业和散养户对养殖场内、外部环境进行彻底清理与整顿,减少疫情的发生,提升生物安全监管能力;增强疫情发现能力与处理能力。牛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是牛场控制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从养殖场的选址、牛舍建设布局、人员管理、消毒、免疫、驱虫、场内其他动物管理、饲草料选择、牛的引进出售及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因素概述了肉牛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现报告如下:1生物安全管理概述1.1生物安全管理的概念和目的生物安全管理是指为了阻断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入动物群体,保证动物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生物安全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动物生长提供一个舒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3日,银川市金河乳品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了70头15月龄左右的育成牛,饲养在掌镇乡永南养殖小区。奶牛进场后,除个别牛腿部受伤跛行,全群无其他疾病。2月17日暴发了以眼结膜和角膜发炎,流泪,疼痛,角膜浑浊,角膜周围血管充血,或在角膜上出现白点等为特征的眼病,发病率达44.3%,病情蔓延到邻居牛场。经采取洗眼、点眼及自家血疗法综合措施,控制了该病。据调查同期引自澳大利亚牛的其他牛场也发生了此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场内布局和要求 1) 牛场与村庄、厂矿、交通要道(铁路)要有一定距离,通常为300~500 m.生产区和办公区要严格分开,场门、生产区和牛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2) 粪场、病牛舍、兽医室应设在牛场的偏僻处,且须处于全年主风向的下风口.3) 牛场内不准养犬、猫、猪、羊等家畜及家禽.患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人不准入场喂牛.2 建立经常性的消毒制度1) 场门、生产区、牛舍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可用2%的烧碱溶液),保持有效浓度,进牛场的车辆、人员都必须从消毒池经过.外来人员不准进场,若必须进场,需经消毒后有关人员陪同参观,本场职工进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郊区6个未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免疫牛场的546份奶牛血清样品,使用牛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个牛群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血清抗原筛查。共检出阳性血清514份,总阳性率94.1%,其中5个牛场的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5%以上。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性感染牛(PI牛)筛查的3个牛群均有阳性牛检出。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运送猪只和饲料的车辆均要采取生物安全措施,遵守生物安全规程。运猪车以及其他车辆,如料车也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生产实践中,必需对生产使用车辆及生猪运输车辆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疾病传播。1进出养猪场生物安全规定除了运输家畜的车辆,其他所有的车辆(例如,运料车及承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牛场牛发病情况调查,分析其特点和发病原因,因地制宜制定牛场疫病防治措施,供养牛户(场)制定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牛病毒性腹泻是由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引发的热性传染病。牛的年龄不同,感染率也不同,新生的牛犊易被感染,发作也非常急。对牛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的方法,及时采取免疫也很难发挥作用。加强牛的护理工作,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提高牛的抵抗力,恢复健康状况。牛病毒性腹泻的有效控制需要定期检疫,重视牛场的隔离、净化,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1临床症状1.1接触传播牛病毒性腹泻的病毒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牛患有中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16.
生猪运输车辆的生物安全控制,对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外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等生物安全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措施,基于我国生猪运输车辆管理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加快推动建设动物运输车辆洗消中心、推进车辆清消中心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落实生猪运输车辆清消完毕后采样检测工作、严格落实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以及制定生猪运输车辆相关行业标准等意见和建议,以期为规范生猪运输车辆管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随着疾病的增多,鸡场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为控制疾病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因此而引起养殖场的关注,那么,标准化肉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如何建立呢?下面从以下几点分别介绍。1隔离隔离包括场舍、人员、设施和操作的隔离。鸡场内部要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区与区之间需设置消毒设施。在鸡舍门口要设有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所有进出场人员必须淋浴消毒;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辽宁省牛场副结核病的感染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7年间辽宁省14个地市奶牛场户的86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副结核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副结核阳性场占比44.2%,抗体阳性率为5.6%;奶牛场阳性率为5.5%,肉牛场阳性率为5.9%;不同饲养规模牛场的阳性率分别为:大型牛场1.8%、中型牛场7.7%、小型牛场8.6%。小型牛场的阳性率高于大、中型牛场。此次血清学调查采集样品的地理范围较广、样品的采集量较大,基本能够反映辽宁省牛场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可为副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牛的规模养殖中,疫病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疫病是影响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做好防治,才能实现牛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具体的防治要点如下:1建立科学有效的防疫机制要想确保规模养殖成效一定要具备一套同养殖实际相匹配的防疫机制,具体来看:一是要科学选址,规模牛场的选址应同人员嘈杂的居民区以及交通要塞保持适当距离,场内还要配备专门的消毒池,出入牛场的人员皆应做好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牛养殖效益,本文就牛疥螨病的发病机理、传播特点和影响危害进行探讨。提出了加强引进牛的隔离驱虫、突出牛舍的环境控制,及药物治疗方法。为养殖场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出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实施规范的疾病防控及有效的治疗措施,能较好的控制螨虫病的发生,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