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平面模型下,结合一般海况及平面粗糙度,使用频率分集技术,对雷达多路径效应进行了分析、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知,该技术可减小多路径效应影响,提高雷达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可在多个不同平台下设置多部雷达的雷达模拟器。文中介绍了如何模拟雷达的实际跟踪过程,解决了多雷达的资源使用问题,并针对岸基雷达工作的海面环境和目标特点,在雷达模拟器中设置了检测概率计算及海杂波模型。该雷达模拟器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模拟实际战场环境,为雷达系统的研究、生产和使用提供必要的学习、调试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某型雷达的信号检测原理,对检测步骤进行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对虚警概率的计算得出第一门限电平范围。CFAR技术是一种给检测策略提供检测阀值,并且使得杂波和干扰对系统的恒虚警概率影响最小化的信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载气象雷达在飞行中连续地向飞行员提供飞行前方航路上及其两侧的气象状况及其它障碍物的平面显示图象,帮助飞行员识别地标,判断飞机位置,对于涉及雷达的故障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排除。  相似文献   

5.
双基地雷达受系统自身特点影响,其性能指标与单基地雷达有较大差异。本文结合某双基地LFMCW雷达系统,首先分析讨论了双基地雷达的测距精度,然后重点结合各种实际工程应用场景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双基地雷达测距性能随收发两站布站方式及目标所处空间位置而变化。相关结论对双基地雷达的研制和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达弱小目标的目标截面积(RCS)小,容易被地物杂波和噪声所淹没,使得雷达回波信噪比极低,从而导致雷达弱小目标检测变得异常困难,直接影响到目标的动态检测。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熵加权(EWNI)和Hough变换的海面弱小目标检测算法。将熵加权算法与Hough变换检测算法结合,旨在突破现有海面雷达检测弱小目标性能的不足,改善雷达探测系统的性能,对提高防御系统的性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来各种新型雷达研制成功,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技术指标、雷达体制越来越先进,但依然要由具体的人员来操作。情报雷达遇到的各种密集繁忙空情、复杂电磁环境、杂波背景、各种有源无源干扰现象层出不穷,对于雷达操纵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降低情报误判率和人员操作疲劳强度,设计合理的人性化的雷达操作界面尤为必要,设计方便、简单、易用的雷达,避免情报出错,才能更加发挥先进雷达的战斗力,保障空情完整正确地上报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民用飞机机载甚高频收发机系统工作原理及接口信号类型和特征的分析,进行了对于机载甚高频收发机的激励技术研究,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地面试验室搭建针对机载甚高频收发机的功能测试环境,满足通信系统地面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9.
机载软件开发阶段的审查工作是软件适航审查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机载软件适航审查工作也影响着整个飞机的适航取证置信度。本文结合了国际上通用的审查要求及程序,论述了机载软件开发阶段适航审查工作的目的原则、内容及审查方法,并对过程中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隐藏人体目标出现在偏离雷达视角的其它不同的位置或在检测过程中存在身体的偏移等情况使得回波非常微弱甚至没有,导致检测失效的问题。为此,在多发多收(MIMO)雷达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通道雷达检测方法,将天线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确保人体回波信号能够被检测到。通过对每一通道回波信号预处理,并将所有通道的预处理结果进行小波图像融合和恒虚警(CFAR)处理实现隐藏人体目标的准确检测与定位,这样不仅提高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还增加了雷达探测视角和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呼吸微动频率和位置的检测精度,优于传统的单站雷达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隧道衬砌混凝土背后容易出现空洞,进而影响整个隧道的结构安全。本文针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空洞的特点,使用Vivaldi雷达天线对该类型空洞进行分析和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探地雷达适宜探测隧道衬砌背后存在的空洞,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互耦作用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消除掉;钢筋间距较密时,雷达天线系统的效率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穴居动物之一,量化高原鼢鼠的洞道结构可以为深入研究其扰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而探地雷达方法可以无损、高效地获取地下洞道的结构特征。本研究借助探地雷达方法获得了高原鼢鼠洞道的深度、直径和走向,并与传统挖掘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探地雷达所得洞道位置与开挖样方所得洞道位置相符,两种方法得到的洞道直径和深度没有显著差别(P 0.05),表明探地雷达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高原鼢鼠洞道的深度介于1.6~19.8 cm,平均值为11.9 cm;直径介于2.1~14.4 cm,平均为9.1 cm;地下洞道略有起伏,但整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地下洞道所处位置与地表鼠丘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新鼠丘下方洞道较连续,旧鼠丘下方洞道较破碎。本研究通过探地雷达成功获取了高原鼢鼠洞道的结构特征,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扰动对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影响机制,全面评估高原鼢鼠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达天线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其对载荷的考虑主要就是要考虑其风载荷,在这同时一定不要对与雷达天线有关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一定不要出现反射面变形、背架变形,这些对天线的精度都具有一定影响,如出现偏焦现象、指向有出入现象。怎样才能对雷达天线载荷进行计算,本文做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4.
基于DO-178B的机载软件开发过程及其监控评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178B自1992年颁发以来,一直作为航空业普遍认可的机载软件设计保证指南,FAA、EASA和CAAC等民航当局在对含软件的机载系统和设备进行适航审定时,都将DO-178B作为可接受的机载软件符合性方法。本文结合民用飞机机载软件开发和评审的工程经验对相关适航标准和指导性文件进行解读,梳理了基于DO-178B的机载软件开发过程,并对其监控评审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SAR是常用的对地观测手段之一,愈来愈多的现代SAR系统也都具备观测不同极化雷达信号下目标后向散射的能力,丰富的极化信息常被用来改善目标检测和识别等效果,极化SAR技术已成为近年SAR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国从机载极化SAR系统到星载极化SAR系统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日益迫切的目标识别需求出发,阐述了实现和改进极化SAR目标识别能力的关键技术,即极化定标、极化目标分解以及极化干涉,并概括了各自的重要作用及应用特点,最后分析和总结了极化SAR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的航天对地观测体系、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机载与地面遥感技术系统、空间信息分析与处理技术等的现状及发展。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机载POS、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遥感成像机理和定量化反演、高光谱卫星影像处理、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处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民用飞机机载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软件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按照DO-178设计保证指南进行机载软件开发逐渐成为行业规范。机载软件测试是验证过程的关键,对测试结果的覆盖分析中的结构覆盖,DO-178仅提出了相关目标的抽象要求,在工程实际验证软件过程中不便理解和实现。本文结合适机载软件工程实践,浅析对测试覆盖分析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舰艇作战中,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电子化作战技术,其中对于发现目标并且定位的雷达是舰艇中的核心装备,尤其是在电子对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战争的胜利与否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舰艇的战斗力。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在面对复杂的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会对雷达工作的有效性产生巨大的干扰,其在面对复杂的电子对抗威胁时,能否正常运行对于舰艇而言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对舰载雷达面临的电子对抗威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确保舰载雷达能够正常运行,为提高舰艇的战斗力奠定坚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计算了海杂波的分形维数及多重分形特性。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上综合考虑,利用杂波包含与不包含目标时多重分形谱的差别,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较小的计算量,为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介绍了MIMO与智能天线的结合研究,针对矿井复杂的传输环境,设计了矿井MIMO智能天线系统。仿真结果表明,MIMO智能天线多天线系统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提高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