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柑桔过氧化物酶在分类学、遗传学、育种学与生理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学者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由于该酶在普通不连续凝胶电泳分析中存在高度的多型性(Polymorphism),酶带变化大,重复性差,妨碍了人们对其遗传本质的探索,虽然也有人进行过遗传研究,但只限于其中少数弱带。为了在柑桔遗传育种研究中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淀粉凝胶电泳分析了柑桔叶片提取液中己糖激酶(HK)、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亮氨酸氨肽酶(LAP)、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苹果酸酶(ME)的同工酶。前三种酶显示出单一的活性区域,暗示了它们各自为单基因所决定。带型表明了HK和LAP是单节显性,而IDH是双节显性。在几种栽培的柑桔及枳壳中发现了Hk和Idh的四个等位基因和Lap的三个等位基因。MDH的同工酶在三个凝胶区域出现,它们显然为四个基因所决定,其中  相似文献   

3.
鸭梨芽变优系主要器官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个鸭梨芽变优系(巨鸭梨、光鸭梨)的生物学及遗传学性状进行研究,为培育鸭梨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巨鸭梨:果实巨大,花朵较大,花瓣数目多,花粉粒较长;叶片和栅栏组织均较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较高,属于鸭梨特大果新品系。光鸭梨:果面洁净(果点稀而大,果面锈斑面积小),果肉质地细腻而酥脆,酸味较浓;枝条皮孔和叶片气孔密度均较小;果实成熟期比普通鸭梨晚约7 d。属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俱佳的鸭梨优质新品系。与普通鸭梨相比,巨鸭梨雄蕊多出1条Rf 0.206酶带,而少了1条Rf 0.556酶带;光鸭梨未展叶雏梢多出了2条酶带(Rf 0.079和Rf 0.127),Ф1 cm的幼果多出1条活性较强的Rf 0.560酶带,Ф2 cm的幼果少了1条Rf 0.860酶带。巨鸭梨和光鸭梨既有与普通鸭梨共同的遗传基础,又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是鸭梨新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柑桔谷草转氨酶(GOT)、过氧化物酶(POX)两种同工酶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OT同工酶酶谱无器官组织特异性,不受生长温度的影响,在体外贮存期间不会产生酶谱变化,在不同柑桔种属间差异显著,是进行柑桔分类、杂种鉴定、遗传分析的良好遗传指标。POX同工酶酶谱具有较大的器官组织特异性,在所检测到的三区中,慢区种属间差异很小,快区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中区主带活性强且相对稳定,种属间差异较大,可作为柑桔分类与杂种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柑桔两个杂交组合克里迈丁×三湖化红、克里迈丁×宜昌橙F_1代杂种各30侏的GOT、SOD、POX、ME四种酶的同工酶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在GOT—2、SOD—2、POX—2、ME—2四个酶位点上F_1代有分离,表明亲本在这些酶基因位点上处于杂合状态。GOT—2、SOD—2、POX—2的分离经x~2测验,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与其相应的Got—2、Sod—2、Pox—2三个酶基因可作为遗传标记应用。ME—2的分离复杂,说明柑桔在遗传基础上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萝卜与芥菜属间杂种F_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萝卜与芥菜属间杂种F1(RSjF1-1)的叶片酯酶同工酶的酶谱与相同时期的亲本的酯酶同工酶的酶谱比较,既有来自母本的酶带,也有来自父本的酶带,是双亲的互补型。另外还有2条亲本所没有的酶带。 RSjF1-1的花蕾酯酶同工酶的酶谱与相同时期的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与对叶片的酶谱分析结果相符合,仍然是双亲的互补型,并且有2条亲本所没有的酶带。在RSjF1-1的叶片和花蕾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所出现的几条双亲所没有的酶带,活性都较强或很强,多次重复的结果表明是新的酶带。证明RSjF1-1是一种新的遗传类型。确系为萝卜与芥菜的属间杂种。  相似文献   

7.
RFLP在柑桔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研究摸索出适宜提取柑桔叶片总DNA的方法.利用异源DNA探针——小麦rDNA克隆pTA71,与用四种核酸内切酶EcoR 1、Pst 1、BamH 1及Bgl Ⅱ酶切消化的几种柑桔叶片总DNA杂交,结果表明,pTA71—EcoR 1、pTA71—Pst 1、pTA71—BamH 1、pTAT1—Bgl Ⅱ四种探针一酶组合均可在本地早、宜昌橙、枸橼和金柑等柑桔类型中检测到RFLP差异。利用rDNA的RFLP变异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柑桔遗传多样性,探讨柑桔及其近缘属植物的起源、进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柑桔五种叶片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来探讨柑桔裁培种与野生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共分析了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三个位点、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二个位点及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X)、多酚氧化酶(PPO)的一个位点。 分析结果表明宽皮柑桔类品种有三个遗传起源地,即印度,中国和日本。中国的许多宽皮柑桔类品种[包括乳桔(kinokuna)及朱砂桔(Chu Sha Chu)]具有独特的基因型,而栟柑及丹西蜜桔在PX位点上表现的基因型不同于中国宽皮柑桔类品种,由此表明他们象以前认为的一样起源于印度。另外,被认为起源中国的Szu—ui—Kom则具有一个与印度宽皮柑桔类相同的基因C。  相似文献   

9.
珠心胚(苗)是柑桔育种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作者利用30年生(人工授粉时)的"Verna"柠檬与酸橙杂交获得33株实生苗,在温室中长到第三年时取成熟和健康叶片进行生化分析。结果表明:总蛋白用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共得到35条以上的谱带,杂种苗与珠心苗间的谱带数没有差异,仅从扫描图上发现某些带有定量(扫描峰高)差异;它们的第4条带(扫描峰)比任何一个亲本高,可能与树龄及生理年龄不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InDel及来自于lncRNA的分子标记对不同地区的45份野生、半野生及地方宽皮柑桔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31对引物共获得81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为0.72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13。群体遗传结构、主坐标轴和聚类分析均表明,莽山野柑是一类原始、独特的柑桔种质;起源于南岭山脉的野生宽皮柑桔,如悬崖野桔、道县野桔、江永野桔-1、莽山桔、崇义野桔和江永野桔-5等构成了一类相对独特的原始野生类群;古老栽培柑桔中的皱皮柑类型,包括旺苍皱皮柑、皱皮柑、藏桔等构成了另一个原始古老类群,现代栽培柑桔城固冰糖桔中具有典型皱皮柑基因的渗入;宽皮柑桔中的一些育成品种及杂柑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证实了起源于南岭山脉一带的野生宽皮柑桔在遗传背景上较为接近,其多样性也低于现代栽培宽皮柑桔,缺乏人为驯化和外源基因渗入,为南岭山脉是我国宽皮柑桔的起源中心这一论断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长期的人为驯化和外源基因的渗入,宽皮柑桔的演化伴随着遗传多样性水平由低向高逐渐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番茄育种后代Mi抗性基冈植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番茄抗根结线虫病Mi基因的CAP标记设计引物,通过微量DNA提取方法提取番茄叶片的DNA.在优化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番茄育种后代共306株试材进行抗性标记筛选鉴定。其中264株无PCR扩增产物,即无抗根结线虫病基因位点,其余42株均产生了750 bp的特异片段,即具有抗根结线虫病基因的位点。利用CAP标记,经TaqI酶酶切,有3株产生了570 bp和160 bp二条特异带,为抗性纯合体;8株产生了750 bp,570 bp,160 bp三条特异带,为抗性杂合体。31株不能被TaqI酶消解,只有未消解前750 bp一条带,为感病植株。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并对3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的碱基含量、碱基转换率与颠换率、相似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供试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在3个基因片段上的RFLP指纹图谱均一致,未表现出多态性,且序列相似性均在98%~100%;序列碱基中的GC含量以16SrDNA最大,序列碱基的转换率/颠换率以16SrDNA最小;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与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之间的序列相似性最大、核苷酸遗传距离最小,在系统进化中归属亚洲种。  相似文献   

13.
番茄育种后代Mi抗性基因植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番茄抗根结线虫病Mi基因的CAP标记设计引物,通过微量DNA提取方法提取番茄叶片的DNA,在优化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番茄育种后代共306株试材进行抗性标记筛选鉴定.其中264株无PCR扩增产物,即无抗根结线虫病基因住点,其余42株均产生了750 bp的特异片段,即具有抗根结线虫病基因的位点.利用CAP标记,经TaqI酶酶切,有3株产生了570 bp和160 bp二条特异带,为抗性纯合体;8株产生了750 bp,570 bp,160 bp三条特异带,为抗性杂合体.31株不能被TaqI酶消解,只有未消解前750 bp一条带,为感病植株.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叶片的淀粉凝胶电泳结果,分析了柑桔属间、种间的同工酶及其相应的基因。已肯定了三种酶的基因位点和等位基因数量及其基因型组成。这三种同工酶是苹果酸脱氢酶、己糖激酶和异柠橼酸脱氢酶。这些酶受四个基因(位点)共19介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其中11个只存在于酸柠檬、酸橙、柚子、柠檬、佛手、葡萄柚、宽皮枯、甜橙中。柚子中的己糖激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同工酶变异最大。  相似文献   

15.
八个香菇品种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涓 《中国食用菌》2003,22(6):45-4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八个香菇品种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酶带数目一般为4~6条。其中基本酶带只有一条,Rf为0.516,并通过对各品种间的联合系数(S)的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万寿菊9个雄性不育品系及3个育性正常品系的小花、萼片、叶片进行了POD同工酶分析,并对其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酶带数、酶活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萼片的酶活性与各性状呈负相关;不育品系小花的酶谱比正常品系少一个快带区,而且酶带数较少;株高与各性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柑桔黄龙病是在我国南部柑桔产区流行的严重病害。回顾其防治研究,对几个问题有了新看法。一是叶片斑驳型黄化和叶片脉肿是柑桔黄龙病叶片始发病状的两种类型。二是病害潜育期是相当稳定的。三是在病区,苗圃可以采用出圃前淘汰病苗的方法供应无病苗木。四是从病树圈枝繁殖的苗木很可能是不带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18.
孙睿  邵红  刘娟  王红康  于洋 《北方园艺》2012,(16):88-89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北马兜铃营养生长期根、幼茎、老茎、叶柄、未展开幼叶、展开幼叶和成熟叶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马兜铃营养生长期7个组织器官共有10条POD酶带,其POD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未展开幼叶的POD同工酶酶带丰富、活性较强、含量较高,是POD同工酶分析最好的材料,而成熟叶片由于POD酶种类太少,最不适合作POD同工酶分析。  相似文献   

19.
应用GOT同工酶进行柑桔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柑桔亚科11个属52个种类、品种的GO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属之间谱带差异显著,基因型各异,但金柑属GOT-2谱带与酒饼簕属相一致,表明有可能酒饼簕是进化至金柑属的先头属,而印度枳属有可能是枳的先头属,试验结果支持Scora关于枸橼、柚和宽皮柑桔为柑桔亚属三个基本种的观点,但宽皮柑桔的原始种应当是台湾山桔或类似的野生桔。根据GOT酶带和形态分析,我们认为来檬由大翼橙进化而来;粗柠檬是(木黎)檬和柠檬的杂种;北京柠檬与巴甘檬是来檬与柠檬的杂种;橙类由宽皮柑桔与柚杂交产生。我们将小林神果属蚝壳刺属及酒饼簕属GOT-1带中出现的迁移速度快于P带的2条新带分别命名为H和G带。  相似文献   

20.
马丽  王玉海  明东风 《北方园艺》2012,(19):124-12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9份石榴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的方法,研究了19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9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多态性较高,不同品种的酶带数目、相对迁移率及酶活性均有差异;19个石榴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共呈现12条酶带,其中1条酶带为所有种质共有的酶带;Rf为0.216的谱带为大青皮酸品种的特征谱带,Rf为0.113的酶带为大马牙甜石榴的特征谱带。POD同工酶聚类分析结果在阈值0.60处将19个品种分为5类,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