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里木河中游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遥感、GIS及地统计学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处理了塔里木河中游1986、1999及2005年的三期遥感影像,而后对中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生态水文过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在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重点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景观格局和径流的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与径流相关性最大的是景观多样性指数,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景观的优势度与径流量也呈正相关关系,而景观形状与流域径流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景观破碎度与流域径流也有较大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水文过程对宏观景观格局的变化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对五次应急输水植被生态响应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下游河道输水与区间水量优化配置方案。为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修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廊道景观及其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廓道景观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以及干旱区廓道景观在维持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中,干旱区廓道景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以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为例进行干旱区城市景观演化与生态建设的研究。认为区域与城市的景观生态特征的协调程度对干旱区城市景观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人们对生态与经济利益追求的倾向影响城市景观的演化方向与规模 ,城市景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榆林市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20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段自1974年以来至2000年全部断流。本文选取卡拉~台特马湖段呈东南向分布的狭长地带为典型区,以2000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提取了土地利用程度及植被类型因子,结合地下水位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区进行了景观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将典型区按景观生态质量高低分为好、一般、较差、差和极差五个等级,结果表明:质量优的景观多是河道附近呈斑块状分布的人工绿洲,质量差的景观是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区的主体,景观质量较差的景观面积占典型区的98.91%,主要分布在距离河道比较远的地区和英苏以下地段。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景观分类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在中小尺度空间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优化系统结构、进行系统的景观生态设计、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建立稳定高效农业生态系统、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甘宁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特性。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类型研究的客观基础及其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景观类型划分,对各级各类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做出了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类型图。  相似文献   

7.
神府东胜矿区景观生态异质性分析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晋陕蒙接壤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重点的煤炭资源开发区──神府东胜矿区为典型,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特征,探讨在这样的生态脆弱、贫困落后的地区,实现持续、有序、最优发展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在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性,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学规律,引入景观生态学这一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对该地区区域生态环境特性进行探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在半干旱农收交错带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背景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别选择生态地形,景观植被作为两级景观生态分类指标,进行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类型划分;同时,对诱发该地区景观生态分异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景现生态分异机制。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区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详实的资料,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其生态意义,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这种变化在生态功能上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干旱土壤分布具明显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生态功能最差,其他土壤的生态功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 灰漠土< 灰钙土(棕钙土)< 灌耕土< 草甸土类;②土壤生态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耕灌条件下使高生态性能的土壤逐渐退化而低生态性能土壤有所改善;盐碱化和风沙化的结果使土壤贫瘠化和粗质化,生态性能严重退化;干旱区平原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规律决定了其具有潜在荒漠化倾向。对干旱区土壤和生态特性及其变化的认识,是干旱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借助航片,编制景观生态图(1∶1万),并选取基本参数、空间特征指数,从景观的二维水平方面定时研究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平原区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该地区以旱地、水浇地、草地为主,居民工矿用地、林地、园地、水域占地为辅的典型农牧景观,斑块表现出显著的非随机格局。人类影响强烈的班块,一般形状规则,边界整齐,廊道连通性好而较规则;反之,形状狭窄,边界复杂而不规则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资料对新疆干旱区土壤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卫星遥感资料的计算机图象处理,在微机上用最大似然法对新疆干旱区土壤类型进行了自动识别分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态风险评估已被人们所重视,但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与模糊数学方法相结合,根据ERA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生态风险评估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态风险的遥感定量评估,并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生态风险评估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的情况下,Fuzzy集合论与AHP方法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定性、定量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65—2015年5期LUCC数据,通过人为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生态安全度,开展长时间序列、大尺度、高精度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人为干扰和生态安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近50 a,人类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的干扰程度逐年增加,现已达到中度偏强的干扰程度,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米泉和昌吉的干扰度高于其他地区。(2)近50 a,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生态安全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较不安全和临界等级为主要的生态安全等级,该等级区域逐年增多且向西北方向移动,城市建设、绿洲扩张和过度开垦是生态安全降低的主要因素。(3)结构因素、人类因素、政策因素是天山北坡生态安全变化的驱动因素。从整体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仍存在较大隐患,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软件对1987年,1997年2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乌鲁木齐市的景观分类和景观格局变化图,并运用Fragstats软件对2期的景观格局做出定量评价,计算斑块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指数;同时利用单窗体法提取各期LST(陆地表面温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①城区面积的扩大使城市热岛效应在强度和面积上有加强的趋势;②尽管绿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其破碎度增加,使城区与绿地相混合程度提高,导致特高温区域面积减少;③由于水体斑块数的增加,使更大范围的城区在水体影响下局部温度降低,但由于自然水体面积有限,且总体呈减少趋势,使得郊区、水库区域明显增温,与城市中心区域温差逐渐缩小.由此,针对研究区的具体情况,提出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干旱区生态战略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张百平 《干旱区研究》2006,23(3):381-383
我国生态建设以部门工程性措施和基于林业的政策为主,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却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地理地带性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表示植被与环境具有高度的区域共轭性和动态稳定性,是生态恢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生态恢复是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部门生态工程在理念、战略、制度和政策上都存在不足,难以应对该复杂系统;沙漠内外情况差异很大,需要区别对待,沙漠内部表现相对稳定,而外围的生态退化应是治理的重点;干旱荒漠区地广人稀,易于实施生态移民,促使退化环境的自我修复;建议研究和建立"阿拉善国家生态特区",赋予特殊国家政策,为我国西部特别是干旱区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实现我国从部门工程性生态战略向区域性综合生态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干旱、大风、沙尘暴、洪水、泥石流以及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 ,严重地影响到盆地的生态安全。在RS、GIS及 GPS等技术支持下 ,研究各自然灾害的孕灾机理及过程 ,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价及预警系统 ,对于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内陆区废水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紧缺 ,而流域内空间水资源分配不均 ,加之人类生产活动所需水量在逐年增加 ,致使生态环境用水大量减少 ,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耕地盐渍化、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保证生态环境用水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从人类经济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水出发 ,探讨在西北干旱区废水的产生量及其危害 ,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废水 ,并且特别探讨了废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废水不但可以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供水量 ,同时还减轻其对城市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放大水资源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