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余杭区林地征占用限额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征占用林地限额管理中存在的定额指标数偏低、难以满足发展建设需求,林业部门对建设项目介入滞后,部门之间条件互为前置、可操作性不强,实施林地限额管理后非法占用林地现象有所抬头,基层林业机构不健全、林地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并从编制林地利用规划,强化林地利用规划管理,林地征占用限额指标要与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相匹配,实行林地分级保护,提前介入、建立项目预审和专家评审制度,加强宣传、建立林地限额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侵占林地行为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新时期林地资源管理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我国林地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着的林地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紊乱;行政干预严重,审批管理混乱;有偿使用制度不完善;少数基层林业部门执法犯法;违规上项目现象较为普遍;林地资源管理力量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建立林地保护的制约机制,建立林地总量损失补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尤溪县林地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宣传力度、理顺部门关系、严把林地流转、健全林地机构、加大案件执法力度等强化林地保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省1994年抽查乐山、绵阳、宜宾、雅安4个地市,1992~1994年林地征占用情况表明:林地资产大量流失。4地(市)共征占林地2.26万亩,其中报经林业部门审批的面积只占32.7%,实际收取林地补偿费的仅占省上丈件规定标准的1%左右。存在着林地保护和利用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执法难度大;林地管理人少素质低,征占用林地档案不健全;林业与国土、矿管部门工作不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林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我国林地保护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峻、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缺少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分区管理政策、征占用林地的补偿标准过低、征占用林地审核的环节不合理、对非法占用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和林地管理和执法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科学划分林地保护等级、建立和完善林地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依法保护林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类工程项目占用林地的情况不断增多,特别是国家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一些不合理的占地向林地转移,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地保护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林业部门管理林地职能被削弱,管理主体错位、管理缺位。为扭转被动局面,省政府决定由省林业厅负责重点项目征占用林地管理,市、县两级政府向省林业厅负责,省林业厅向省政府负责。从源头上理顺了林地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林业部门管理林地的职能,使全省林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7.
开发信息     
祁阳县加强林地管理。近年来,湖南省祁阳县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严格执法,从严审批证、占用林地,有效地制止了乱侵滥占林地歪风,控制了征、占用林地面积,保护了林地资源,依林地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祁阳是林业重点县。拥有林地面积210万亩,长期以来,由于各基本建设,开矿采石以及毁林开荒,乱占滥用等原因,造成林地每年报失千余亩。实施国家《林地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该县林业部门与国全部门合作,一手抓林地管理宣传,一手抓严格审批证、占用林地手续,认真执行径‘占用林地“许可证”制度和补偿制度。凡需征、占用林地的单位…  相似文献   

8.
田葆华 《中国林业》2001,(22):36-37
林地是林业发展之本。没有林地,谈何林业跨越式的发展,谈何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政策己很明确,全国各地的配套法规亦比较健全。但总体而言,林地保护管理仍然是林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出现的越权审批、随意侵占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毁林开垦等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说明林地保护管理的现状严重滞后于林业跨越式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究其…  相似文献   

9.
在昭平县林地资源利用期间,对其进行了变更成果分析,将在利用期间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分析了林地的使用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促进林业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合理林地保护利用的建议,以保证林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策法规     
海南林业部门提出突出抓好“三地”管理林地、湿地、沙地是林业发展的主战场。日前海南林业局提出要抓好“三地”的管理:一要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国家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后,不合理的占地项目大量向林地转移。面对这种形势,要树立“守土有责”意识,把保护林地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要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及林地用途管制,依法落实林地占补平衡。二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湿地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林业部门为湿地管理的主管部门。要以多种形式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扩大自然湿地保护面积,把湿地…  相似文献   

11.
论林地管理     
本文在分析土地特性和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林地管理的若干对策,并指出林地应归口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论林地管理     
本文在分析土地特性和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林地管理的若干对策,并指出林地应归口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平县林地资源现状及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分析该县林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表明其通过造林绿化、控制采伐、严格审批等措施,使林地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林地"一张图"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各部门规划相互衔接不紧密、集体林地的管理难度较大和乡(镇、街道)林业站管理体制不顺且力量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基层林业部门的管理能力、开展"多规合一"衔接工作、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议林地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发展林业之根本。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已很明确,全国各地的配套法规亦比较健全。从征占用林地的审核程序、审核权限、征占用林地的补偿、核发《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制度等方面都有了具体规定。可以说林地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总体而言,林地保护管理仍然是林业工作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出现的越权审批、随意侵占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毁林开垦等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说明林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重点工程建设等原困,益阳市赫山区林地逐年有所减少,加上洪涝灾害的危害,给全区敲响了保护林地的警钟。根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赫山区从为了生存,为了子引、的高度出发,为促进林业生产和林业经济发展,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全区有限的林地资源。区林业部门认真当好参谋,及时向区政府汇报,制定了落实《通知》精神加强林地保护的工作方案。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林业、国土工作的领导担任林地清理领导小组组长,林业、国土等相关…  相似文献   

16.
6月下甸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防止灾后出现较大的乱砍滥代和侵占林地等毁林现象,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以《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为契机,认真做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当前,加强林政管理,保护森林资源,要突出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保护管理好森林资源,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然而实践中,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林业执法能力偏弱、林地规范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增强林业执法力量、规范林地管理,以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参林下栽培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保护天然林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天然林的林地资源,走一条林下发展多种经营之路,是林业部门在新形势下重点研究的课题。中结合当地林下参栽培成败的经验及教训,重点论述了利用天然林林地栽培人参的技术要点,如选种、催芽、选地、种植方法、参地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杭州市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阐明了加强城市周边地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全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利用经济调控手段等六项强化城市周边地区保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言生 《中国林业》2011,(13):27-27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管理好保护好林地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林业部门工作的核心,是每个务林人的神圣职责,没有林地就没有森林,没有森林就谈不上林业的发展和国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